傅朝陽 吳松齡 顏燕玉
改良畢II式降低胃大部切除術后遠期并發癥分析
傅朝陽 吳松齡 顏燕玉
目的 探討與傳統畢II式相比,改良畢II式對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優勢。方法 回顧性分析接受改良畢II式111例和接受傳統畢II式手術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的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與傳統畢II式相比,改良畢II式顯著降低了堿性反流性胃炎、潰瘍復發、腹瀉、傾倒綜合征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傳統畢II式相比,改良畢II式對降低術后遠期并發癥效果顯著,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外科治療;并發癥
胃大部分切除術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的標準手術。數十年來,術式雖有不同變化,但基本上仍屬Billroth I式(畢I式)或II式兩種基本方式[1-3]。胃切除術后的并發癥可分為近期并發癥(圍手術期)和遠期并發癥(后遺癥)兩類。遠期并發癥多由于手術后的解剖、生理改變或代謝障礙所引起,也可由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不同部位發生慢性梗阻所引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主要對改良畢II式(畢II式聯合空腸側側吻合)與傳統畢II式的術后遠期并發癥發生率進行隨機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1月~2010年12月福建省安溪縣醫院收治的接受畢II式胃大部切除術的消化性潰瘍及胃癌患者231例,男126例,女105例,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50歲。其中接受傳統畢II式手術111例,接受改良畢II式120例。
1.2 治療方法 接受傳統畢II式手術111例,接受改良畢II式120例,即常規胃大部切除或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后,于輸入襻距Treitz's韌帶6cm空腸上壁切一小口約2cm,置入吻合器,于距Treitz's韌帶20~22cm處殘胃空腸端側吻合完成畢II式吻合,距Treitz's韌帶10~12cm輸入襻與輸出襻行Brows吻合,檢查各吻合口無狹窄,流出道通暢后,直線縫合器封閉輸入襻空腸小切口,漿肌層包埋,形成抗反流瓣,距離Brows吻合口2cm處縫閉兩吻合口間空腸段。術后采用電話、門診復查和信函隨訪。術后遠期并發癥包括堿性反流性胃炎、潰瘍復發、營養性并發癥、腹瀉、傾倒綜合征。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E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堿性反流性胃炎發生率傳統畢II式為34.2%(38/111),改良畢II式為11.7%(14/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836,P=0);潰瘍復發率傳統畢II式為24.3%(27/111),改良畢II式為5.8%(7/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707,P=0);營養性并發癥發生率傳統畢II式為12.6%(14/111),改良畢II式為10.8%(13/1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77,P=0.674);腹瀉發生率傳統畢II式為9.0%(10/111),改良畢II式為7.5%(9/1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74,P=0.677);傾倒綜合征傳統畢II式為8.1%(9/111)、改良畢II式為4.2%(5/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73,P=0.210)。
傳統畢II式胃大部切除術,即切除遠端胃后,縫合關閉十二指腸殘端,殘胃和上段空腸端側吻合。其優點是胃切除較多,胃空腸吻合后張力也不致太高,術后的潰瘍復發率低。十二指腸潰瘍切除困難時允許行潰瘍曠置,但是這種吻合方式也改變了正常的解剖生理關系,膽胰液流經胃空腸吻合口,術后并發癥及后遺癥較多。而改良畢II式加空腸側側吻合,更符合人體原始結構,從解剖生理上減少了膽汁、胰液、腸液的反流對殘胃及吻合口的腐蝕,改善了傳統畢II式固有的缺陷,降低了術后遠期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率。
胃大部切除術后堿性反流性胃炎評價指標包括術后胃腸引流液的量、劍突下持續燒灼痛、膽汁性嘔吐以及腸胃液反流等情況。有研究發現,與傳統畢Ⅱ式相比,改良畢Ⅱ式的堿性反流性胃炎發生率明顯降低,術后效果滿意[4]。本研究同樣發現,改良畢II式術后堿性反流性胃炎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在術后其他遠期并發癥方面,傳統畢II式與改良畢II式相比較,營養性并發癥、術后腹瀉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術后潰瘍復發發生率、傾倒綜合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良畢II式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傳統畢II式。
有報道傾倒綜合征病例發生率為8.5%[5]。改良畢II式術后傾倒綜合征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分析畢II式胃腸吻合封閉空腸輸入襻胃端吻合后,能縮小原吻合口徑,食物通過時延緩,避免了高碳水化合物的高滲刺激,從而避免了傾倒綜合征的發生;另一原因可能是原畢II式胃腸雙口均能通過食物,輸入襻反流瓣的作用使得通過食物,食物通過量明顯減少減慢,也可避免傾倒綜合征的發生。
[1] Zong L,Chen P.Billroth I vs.Billroth II vs.Roux-en-Y following distal Gastrectomy:A Meta-Analysis Based on 15 Studies[J].Hepatogastroenterol ogy,2011,58(109):1413-1424.
[2] 宋易鋒,馬煜.BillrothⅠ式與BillrothⅡ式吻合術在遠端胃癌手術中的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5):9-10.
[3] 盧文華,王上忠,張中偉.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術后十二指腸殘端瘺16例分析[J].現代醫學,2008,8(8):46-47.
[4] 馬浙夫,王忠裕,張俊然.殘胃返流液致癌性的探討[J].中華實用外科雜志,2001,21(4):225-227.
[5] 黃耀權,吳咸中.腹部外科實踐[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0:4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016
福建 362400 福建省安溪縣醫院 (傅朝陽 吳松齡 顏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