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遙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對于民辦院校來說,通過特色專業建設來走特色化的發展道路,已成為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策略。但是由于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是“雙向選擇”的關系,學生的就業率就成為了衡量一所高校教學質量和綜合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這一點對于民辦院校來說也不例外[1]。因此,民辦院校在進行特色專業建設時,同樣要注意瞄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要從社會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專業的建設工作,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因素非常多,例如:學校的辦學水平、學生所學習的專業以及學生自身的情況等等。而在這其中,學生在高校期間所學習的專業是影響其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的需求實際失調,教學水平即使再高也往往會有一部分畢業生因專業的原因而導致在就業市場上無人問津。所以,民辦高校在開展特色專業建設工作時,如果能夠從社會需求出發,從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實際出發,來進行專業建設工作,就會成為提高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2]。
與公立高校相比,我國很多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相對要較低,而這也成為了阻礙民辦高校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如果民辦高校在進行特色專業建設時,能夠從社會需求出發,充分考慮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實際要求,不但能夠提高辦學效益,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還有助于優化學校的專業結構,使學校的專業設置更適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除此之外,隨著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的開展,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師資配置等教育教學資源和條件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從而對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使得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的轉型,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過去統一招生、完全分配工作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如今學生對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經由被動上學轉為主動擇校,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競爭性使得我國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程度也開始越來越激烈。而且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高等教育開始進入了大眾化發展的階段,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也越來越市場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民辦高校的特色專業建設工作就成為了其提高自身競爭力和競爭水平的關鍵環節。如果民辦高校能夠從就業需求的角度出發來開展學校的特色專業建設工作,將會大大提高學校在招生過程中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有助于學校生源質量的提高,有助于學校的長期可持續發展[3]。
全面的現狀分析,是提出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工作策略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在開展基于就業需求的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首先針對基于就業需求的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本文的現狀調查是在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和分析的基礎上,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作為具體的調查對象而開展的,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在基于就業需求的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的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師資隊伍建設,是民辦高校開展基于就業需求的特色專業建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特色專業建設成效的關鍵環節。任課教師的執教水平和執教能力會對民辦高校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產生直接的影響,民辦高校要進行基于就業需求的特色專業建設,就必須要配備相應的具有學科特色的師資隊伍。然而,在針對基于就業需求的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現狀進行調查時發現,目前在師資隊伍的問題上仍然存在如下不足:
首先,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知識更新不夠。受民辦高校體制的影響,師資隊伍的培訓、學習很有限,從而影響到了整體師資隊伍知識的及時更新。進而也影響了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影響了學校特色專業的建設。
其次,民辦高校任課教師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任課教師進行調查和訪談時發現,很多教師反映,實踐經驗不足是影響其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教師認為,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導致難以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通過調查還發現,近5年內有過企業實習或是企業培養經歷的任課教師很少,在本專業生產和服務第一線參加過實踐滿兩年的就更少了,由此可見,民辦高校任課教師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是目前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急需學校的重視和解決。
最后,任課教師的來源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學校基于就業需求的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在針對基于就業需求的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時發現,目前任課教師來源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是民辦高校目前較為普遍的問題。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目前學校的任課教師多數都是在學校畢業之后直接走上教育教學崗位的,從企事業單位引進的教師不多,學校從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的渠道存在明顯的不暢,以至于影響到特色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對社會需求的了解和把握程度,而且也進一步導致了學校師資方面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基于就業需求的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
從就業需求的角度進行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時,培養的重點在于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學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較好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但是在目前卻發現很多學校的實踐教學環節不到位,以至于所培養的畢業生達不到社會要求的標準,從而喪失了基于就業需求的角度進行特色專業建設的意義,影響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多數民辦院校實踐教學的硬件設施建設工作也存在滯后的問題。實踐教學的硬件設施是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確保民辦高校實踐教學的水平和質量達到特色專業建設要求的物質基礎,通常包括實驗室、實訓室、校內外實踐基地等。但是在針對這些對民辦高校進行調查時卻發現,很多民辦高校由于受經費投入或是其他因素的限制,都存在實驗室數量少、實訓基地設備配置不全或陳舊等問題,以至于影響了學校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順利提升[4]。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開展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工作時,專業的特色必須要在教材建設工作上有明顯的體現,必須要與特色專業的特色相吻合。但是由于特色專業的建設工作一般具有異質性,因此,很難找到針對特色專業的、現成的教材。很多民辦高校在解決這一問題時,采用了自編教材的做法。但是在自編教材的過程中,卻存在普遍的重量不重質的問題,很多都是通過各種不同教材的節選湊成的混編版,不但沒有實現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就業需求的角度來進行特色專業教材的編寫和建設更是無從談起,以至于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
針對以上所分析的問題,筆者在資料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特提出如下幾點完善對策:
首先,針對民辦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師資隊伍方面的問題,可有針對性地通過如下幾種方式進行解決。一是在學校的師資引進方面,應遵循“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的原則,在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的需求,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面向社會,積極引進富有經驗的教育教學人才,以促進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促進在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對社會需求的全面了解、準確把握[5];二是要注意構建切實可行的教師培養策略。通過鼓勵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在職進修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并通過校本培訓、進企業掛職培訓等多種方式來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的綜合業務素質。三是在人才引進方面要注意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通過聘任兼職教師,來促進學校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實現師資隊伍結構的合理化。
其次,針對實踐教學方面存在問題進行改進。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應在原有的教學安排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實踐課的課時數,讓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者之間實現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和互相強化,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二是要注意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特色專業建設的需求,完善學校的實踐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工作,通過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或是與企業合作辦學建立企業實訓基地等多種方式來強化學校的實踐教學設施的建設。
最后,針對教材建設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教材建設觀念,注意突出民辦高校教育教學的特色,注意突出學校特色專業的特色,建設符合學校特色專業建設要求的教材體系,為特色專業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要注意把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動態,把握經濟發展的走向,在全面、充分了解社會經濟發展走向的基礎上,根據社會需求不斷調整教材的內容和方向,真正從就業需求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特色專業的教材建設工作。
[1]房劍森.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閔光泰,陸衣言.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3]孫棟.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專業建設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伏六明.高職高專旅游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實習監控管理模式的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09,(5).
[5]梁傳杰,段冠瑋.我國高校特色專業發展狀況的政策評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