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豐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體育工作部 遼寧大連 116052)
2010年7月,國家在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和鼓勵民辦教育。于是,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高等學校的體育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和執行者,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綜合素質、業務水平的高低。大連市民辦高等教育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本文將對大連市民辦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表1 大連市民辦高校體育教師基本信息
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東軟信息學院、遼寧科技學院、大連翻譯學院4所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
師資結構,是指教師隊伍的各種要素構成比例及相互組合的關系。師資結構主要是由教師的年齡、學歷、職稱、學緣和政治思想狀況等要素構成的一個整體的動態的結構,它是衡量教師隊伍質量高低的重要的綜合性指標。
參與調查的大連市民辦高校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民辦高校教師群體的年齡結構,教師隊伍年輕化,具有生機活力的同時也比較缺少教學經驗;性別比比較合理,男教師占60%左右,而女教師占40%;學歷結構主要以本科學歷為主,目前,各民辦高校也積極支持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職稱結構以講師為主,占66%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數占1/4,這與大連市民辦高校體育師資更加注重科研工作有關。
學緣結構,是指教師最后學歷來自于外省、本省院校與本校的比例關系。在調查中發現,大連民辦高校的體育師資大多是來自沈陽體育學院、哈爾濱體育學院、吉林體育學院、遼寧師范大學等,省外院校畢業的體育教師結構占總數的50%以上,有利于學科建設和發展。
科研能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和必備能力之一。大連市民辦高校的辦學時間都相對較短,首要任務是抓好教學質量,但科研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也非常重要,在調查中發現,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任職以來并沒有發表過論文或只發表過1~2篇論文的教師占調查人數的30.8%,即使69.2%的教師發表了2篇以上論文,但并沒有體育類核心期刊的成果(見表2)。

表2 大連市民辦高校體育教師科研情況
大連市民辦高校的體育師資在近幾年有了較大的發展,也正在逐步完善建設中,師資隊伍不斷壯大,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可以滿足日常正常的教學需要。目前,大連市民辦高校的體育師資隊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青年教師占極大比例,缺少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仍缺少高學歷教師,博士學位的教師基本沒有;高級職稱教師的數量較少;教師隊伍總體的科研水平不高,體育類核心期刊的成果極少。
針對民辦高校的自身特點,制定符合本校特點的教師激勵機制,在物質上對教學工作表現突出的體育教師進行薪酬、福利方面的獎勵,在精神上積極授予“最佳教師”等榮譽,以資鼓勵。
民辦高校領導首先要重視科研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營造科研氛圍,加大經費投入,提供科研機會,鼓勵青年教師多做科研,做好科研,通過開展豐富的科研交流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隊伍科研能力的提高,為民辦高校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貢獻力量。
民辦高校應鼓勵和支持中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升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并利用與兄弟院校教師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機會,支持本校體育教師參加校際交流,為提高教學水平創造多渠道的模式。
為了發展民辦教育的力量,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師自身也要提高認識、積極進取、發揮師德、投身教育,為本校事業發展貢獻力量,也為大連市民辦教育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1]管培俊.高等職院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展望[J].教育研究,2012(9):21-23.
[2]王愛華.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3(9):60-61.
[3]夏小平.對實施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改革與創新,2010(1):72-74.
[4]肖威.安徽省12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及發展對策研究[J].埠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81-83.
[5]石丹青,李玉華.高校體育教學發展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學報,2011(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