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雄
闌尾炎如延誤診治可發展成為闌尾周圍膿腫,發生率大約為4%~10%[1],即使豐富經驗的外科醫生也頗感棘手。對于闌尾周圍膿腫的治療,以往的觀念多傾向于保守治療,大量長時間用抗生素、或同時聯合中藥治療[2],但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住院時間長、易復發,最終還是需要再次手術,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中山市坦洲醫院對138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行I期闌尾切除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闌尾周圍膿腫患者138例,男87例,女51例,年齡13~78歲,平均年齡49.3歲;病程小于7d的102例,病程大于7d的36例,發病至就診平均時間7.3d;闌尾穿孔116例,其中根部穿孔51例,體部穿孔28例,尖端穿孔37例;闌尾與腸系膜側腹膜、腸壁間形成膿腫37例;闌尾壞疽無穿孔31例,腐爛脫落、重度壞疽18例。所有病例均有急性闌尾炎病史且發病時間大于72h,有發熱、右下腹痛、血象增高,右下腹包塊,入院后經CT[3]或B超檢查確診[4]。
1.2 手術方法 根據術中闌尾的病理狀況的不同采取常規切除、漿肌層下切除、壞疽腐爛闌尾清除術等。闌尾根部完好者行殘端荷包包埋、結扎術;殘端無法包埋只能結扎的行周圍腹膜、大網膜覆蓋;根部漿肌層切開分離出闌尾,行根部黏膜結扎,間斷縫合漿肌層或“8”字縫合;根部腐爛無法結扎包埋者可在闌尾根部盲腸壁上“8”字縫合;膿腔處常規放置腹腔雙腔引流管,術后一般置管5~7d,對膿腔較大的患者,術后用甲硝唑注射液經引流管行膿腔沖洗,所有患者均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時聯用,平均應用5d。其中35例經過細菌培養+藥敏試驗后,調整為敏感的抗菌素。
本組138例全部治愈,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6例(0.0435%),腹腔膿腫形成 1例(0.007%),切口感染 3例(0.0217%),無腸瘺發生。
3.1 I期手術切除闌尾的優點是縮短療程,消除感染源,節省治療費用,避免保守治療帶來的并發癥[5]闌尾周圍膿腫是闌尾炎的一種較嚴重的特殊病理類型,對于闌尾周圍膿腫的治療,以往由于懼怕損傷腸管及發生腸瘺所以多傾向于保守治療,保守治療需長時間應用抗生素,或聯合中藥治療;有在B型超聲下置管引流或行穿刺抽膿手術,然后擇期再行闌尾切除術[6],但可能會由于引流不暢或不徹底,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導致治療時間可長達數月以上;也有的患者在綜合治療期間炎癥無法及時控制而導致病情加重,仍需要切開膿腫引流,并且炎癥日后可能復發,常導致二次手術。因此對于闌尾周圍膿腫早期行手術切除同時放置引流(硅膠管最好)是積極的有效的治療方法。
3.2 術前注意事項 臨床如有右下腹疼痛或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觸痛可捫及邊界不清包快,應首先考慮本病,B超檢查右下腹有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區,提示右下腹混合包塊對本病有診斷價值,中老年患者應考慮是否同時存在回盲部腫瘤的可能,闌尾腫瘤或闌尾黏液囊腫也不少見,臨床診斷時應密切注意。注重一般狀態及體液酸堿平衡、電解質紊亂的術前糾正,注意血壓及血糖的控制,抗生素的有效覆蓋時間應包括術前0.5~1h及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后4h,同時圍手術期抗生素選擇應從藥理學、微生物學等方面綜合考慮,選用針對革蘭陰性菌及厭氧菌的抗生素,必要時聯合應用抗生素以有效控制感染。
3.3 手術體會 (1)明確診斷,充分準備,盡早手術,麻醉要松弛。(2)切口大小適宜,盡可能采用腹直肌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使術野顯露好,便于術中探查及切口的延長,病程不長或未成年人者可采用麥氏切口。本組138例手術均采用腹直肌切口,效果滿意。(3)術中操作要謹慎、輕柔,要在直視下進行,勿作過多潛行分離,避免水腫的腸管受到損傷;進腹時應懸吊腹膜以保護切口,迅速吸凈膿液,防感染擴散;探查膿腫時要手摸心會,當膿腫壁與腸管、側腹壁、后腹壁、大網膜粘連明顯時,宜用指腹輕柔地鈍性分離,沿著腸管縱向從包塊的腸間隙一側探索出膿腔壁較薄、粘連較松的地方進入,避免誤傷血管和腸管。(4)盡可能尋找到闌尾并予以切除:闌尾根部完好或盲腸壁炎癥水腫不太明顯時行殘端荷包包埋、結扎術;闌尾壞死脫落、根部壞疽、腐爛殘端無法包埋的可間斷縫合漿肌層或在闌尾根部盲腸壁上“8”字半荷包縫合,盡可能用炎癥不明顯的腸脂垂、或大網膜覆蓋;將闌尾殘端盡量移至于側腹壁,可減少腸瘺的發生;對少數闌尾包裹太嚴密的或已經腐爛的,不必牽強一定要切除闌尾,做好充分引流即可。(5)引起廣泛滲血時,切忌忙亂鉗夾止血,以免造成更大損傷,一般活動性出血點需結扎止血,其余用紗布壓迫幾分鐘即可止血。(6)盡量清除腹腔壞死組織及炎性滲出物、膿液:局部滲出或膿液不多時,不用鹽水沖洗,以防炎癥擴散,可用紗布多次蘸凈;如炎癥范圍大、已穿孔、術中滲出多,需用稀釋的甲硝唑溶液或溫生理鹽水少量反復局部沖洗并吸凈[7],清除腹腔膿液不留殘余液體并放置引流,關腹時逐層沖洗腹壁切口,切口內局部注射慶大霉素等廣譜抗生素,可有效地預防切口感染的發生。(7)術后采用適當支持療法,禁食補液,合理聯用抗生素可有效預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闌尾周圍膿腫絕大部分為大網膜及周圍組織包裹形成的炎性腫塊,屬新鮮纖維素性粘連,因發病時間不是很長,這種粘連很容易被分開,因此切除闌尾并不困難,隨著高效抗生素的使用、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及醫療條件的改善,控制術后感染的擴散已成為可能[8],只要手術在有經驗的醫師細致、得當的操作下,并合理聯用抗生素,是可以取得滿意療效的,術中如發現確實難以處理的闌尾,切不可盲目追求I期切除率,不妨改做引流術,也是一種積極可取的治療方式。本組138例病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行I期切除術均取得了滿意效果,術后并發癥低,無腸瘺形成。因此闌尾膿腫行I期手術治療能夠及時消除感染源,避免二次手術及多次復發和膿腫、炎癥腫塊引起的并發癥,縮短療程、節省治療費用,值得臨床推廣。
[1]魏相巖.闌尾周圍膿腫的手術治療療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8):241-241.
[2]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95.
[3]吳海璐.闌尾膿腫的 CT 診斷價值[J].云南醫藥,2013,34(5):453-455.
[4]高培森.超聲在闌尾膿腫中的診斷及治療價值[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5):99.
[5]魏曦.闌尾周圍膿腫80例I期手術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2):113.
[6]吳瓊華.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闌尾膿腫探析[J].健康大視野,2013,21(14):204.
[7]朱武.急性穿孔性闌尾炎術中限區域腹腔沖洗83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655-656.
[8]吳在德.外科學[M].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