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賢
湖南省懷化市第三人民醫院 湖南 懷化 418000
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研究
俞家賢
湖南省懷化市第三人民醫院 湖南 懷化 418000
目的:探討并研究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0例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病患的臨床資料,分析并總結病發的相關因素以及搶救措施等。結果30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取出了動脈鞘管后的25分鐘內出現血管迷走現象;有6例病患手術結束后于病房中出現血管迷走現象,有4例病患在術后的2個小時內出現血管迷走現象,通過搶救措施的實施,5例病患思想意識在10分鐘內開始清醒,其余25例病患心臟功能均在30分鐘內基本恢復至正常。結論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為防止在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應在手術過程中,合理且準確地對病患基本資料進行分析以及判斷,以此為搶救工作的實施奠定好基礎。
血管迷走;病患;心血管介入術;神經反射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醫療技術的進步,介入術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介入術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但是因介入術的技術要求較高且操作也比較危險等,導致在介入術的實施階段很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狀,威脅著病患的身體健康[1]。鑒于這種情況,下面筆者就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進行研究與分析,分析和總結其并發因素以及相關的搶救措施等。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0例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病患,其中有20例病患為男性,有10例病患為女性,病患年齡為33-71歲[2]。
1.2 方法
30例病患均實施心電儀器監護,同時醫護工作人員隨時進行記錄以及觀察,從觀察結果來看,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病迷走神經的病患其臨床表現如下:1)心跳次數明顯減少,頻率下降到每分鐘45-50次;2)血壓比正常值低,面色慘白,先后出現心悸以及心慌等一系列不良現象,甚至還有病患出現了休克以及暈厥狀況[1]。經病患實際情況的分析,采取了以下搶救措施:1)對病患姿勢進行調整,病患呈側臥狀態或者有意將病患頭部位置抬高等,并予以病患有氧治療,禁止食用硝酸甘油;2)當病患血壓下調時候,予以多巴胺的注射,接著快速注射相應的右旋糖酐液體,在此需注意的是如果病患存在足背動脈搏不良現象,則應及時對沙袋含量進行調試,以免病患受傷;3)在注射藥物的過程中,如果病患出現暈厥、頭暈或者嘔吐等現象,應把病患的頭部偏向一端,且對心率儀器與血壓測量器進行同步觀察以及檢測,確保數分鐘以內這兩個數值不會出現明顯的波動,最后根據病患自身的實際情況來予以搶救。
通過觀察和搶救,30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取出了動脈鞘管后的25分鐘內出現血管迷走現象;有6例病患手術結束后于病房中出現血管迷走現象,有4例病患在術后的2個小時內出現血管迷走現象,通過搶救措施的實施,5例病患思想意識在10分鐘內開始清醒,其余25例病患心臟功能均在30分鐘內基本恢復至正常。
3.1 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病發因素
經觀察和分析,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病發因素主要如下:1)由于病患自身對于介入術缺乏相應的了解和認識,在術前容易出現不良心理,比如緊張或者焦慮等,因病患的緊張,導致在拔管時容易刺激血管內皮系統,造成血管迷走神經的伸張力度過度激烈,繼而引起血管迷走神經反射;2)當手術結束且在拔管時,因對施針位置過度擠壓導致血管舒張不適繼而引起心血管迷走神經;3)在手術中,因沙袋影響作用導致失血現象發生,繼而造成血含量下降;同時在手術結束后要求病患需要臥床大約12-24個小時,以確保側面肢體不會受到碰撞,但該要求易造成病患出現尿潴留,造成膀胱腫大,繼而引起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4]。除此之外,病患自身的疼痛感以及體能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引起心血管迷走神經。
3.2 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預防搶救措施
基于上述內容,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預防搶救措施進行了總結,其主要如下:1)由于病患對于心血管介入術還不是很了解,且信任度還比較低,對此,在術前醫護工作人員應悉心教導,將該手術的相關信息告知病患,消除病患所存緊張或者疑慮等不良心理,使其心情保持樂觀以及輕松,同時病患在手術過程中應信任并主動配合醫護人員,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來接受治療。2)如果發生血含量減少現象,盡管病患需在手術禁食,但應掌握好禁食的時間,通常在3-5個小時,堅決不可延長禁食的時間,在手術結束以后,應多飲水,盡量食用清淡食物,且要注意的是每次飲水量和進食量不可過多,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5]。3)為預防病患出現尿潴留,在介入手術過程中,專業醫護工作人員對病患進行指導,使病患能夠適應在床上臥位排尿的方式,通過正確指導,有效避免病患出現尿潴留,若病患依舊不能適應這種排尿方法, 需設置相應的導尿設施。4)在拔鞘管時,首先應該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構建完善的靜脈通道,準備好搶救時所需的一切藥物以及設備;在拔鞘管的時候,動作必須要輕柔且準確,同時力度應到位,不可過于用力或者廣泛地對壓迫位置實施壓制,以免病患出現強烈的疼痛感,加劇其慌亂或者緊張的心理。5)手術結束以后,應告知病患手術效果良好,如果效果不佳則應爭取病患家屬的意見實施保密措施,將病患身心健康以及健康當作考慮的首要因素。
綜上所述,心血管迷走神經這種病發癥狀比較危險,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在拔取動脈鞘管后的25分鐘內出現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病患人數比較多,對此,在拔鞘管時應格外小心,同時為防止在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應在手術過程中,合理且準確地對病患基本資料進行分析以及判斷,指導病患采取正確的方式,以此為搶救工作的實施奠定好基礎。
[1]羅玲英,陳美金,程友等.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觀察及護理[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0,15(3):236-237.
[2]呂桂玲,王靜,高義雙等.低齡患兒心導管介入術致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8):702-703.
[3]郭宏毅.心血管病介入術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分析和處理[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2,(7):19-20.
[4]刁曉蘭,劉乾惠,石娟等.心臟介入術后并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原因分析[J].全科護理,2010,8(6):508-509.
[5]阿依古麗.阿不拉.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3):171-172.
R619
B
1009-6019(2014)08-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