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華
摘要:面對新形勢,全面提高哈爾濱鐵路局非運輸業實現和加快發展。哈爾濱鐵路局非運輸業面對貨運網上受理、鐵路運價及裝卸費率調整和貨運組織改革等一系列變化與考驗,做出了不同的反響。哈爾濱鐵路局是資源大局,煤、糧、石油等大宗品類貨源占80%以上。多年以來,非運輸企業主要依靠資源和運力創效,以物流業務為主導、靠運輸優勢發展的特征十分明顯。貨運改革改后,非運輸業留存了煤炭經貿、外經外貿、加工制造、工建監理、站車傳媒、石油化工以及旅游酒店等產業,路貨運組織改革后,總公司提出積極發展“門到門”運輸以外的社會物流服務,所以非運輸業精心部署、扎實推進,全面抓好“門到門”物流服務工作貫徹落實。把握發展定位,必須大力拓展多元化經營領域,認真落實多元化各種保障措施。
關鍵詞:鐵路;經營;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F2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1-0032-02
在當前全國鐵路改革的大背景下,哈爾濱鐵路局高度重視多元經營的整合重組和發展工作,圍繞鐵路跨越式發展大局,理順多經管理體制,加快資源整合步伐,建立和完善各項配套管理制度,加大資源投入,加快多經發展,實現了多元經營與運輸生產同步雙贏。面對新形勢,全面提高哈局非運輸業實現和加快發展。[1]
2013年以來,在鐵路總公司資本運營和開發部以及路局的正確領導下,哈爾濱鐵路局非運輸業面對貨運網上受理、鐵路運價及裝卸費率調整和貨運組織改革等一系列變化與考驗,積極應對局管內運輸需求低迷、運量大幅下滑的嚴峻形勢,強化經營管理,全力增收創效,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經營任務——推進貨改工作,全力增收創效,嚴控成本支出,推進項目開發,集中清理債權和抓好規范管理。
哈爾濱鐵路局是資源大局,煤、糧、石油等大宗品類貨源占80%以上。[2]多年以來,非運輸企業主要依靠資源和運力創效,以物流業務為主導、靠運輸優勢發展的特征十分明顯。貨改后,非運輸業的創效規模和創效能力下降幅度較大。貨改后,哈爾濱鐵路局非運輸業留存了煤炭經貿、外經外貿、加工制造、工建監理、站車傳媒、石油化工以及旅游酒店等產業。 為此,采取了一系列動作:牢牢抓住煤炭支柱產業,全面啟動糧貿經營,重點抓好加工制造業,全面抓好其它產業經營和全力抓好項目開發。
推進非運輸類產業轉型發展是多元經營發展模式的一個重要的內容。貨運組織改革后,哈爾濱鐵路局與運輸優勢緊密相關的企業全部劃轉至運輸業,形成了以商貿業、服務業、加工制造業、工程施工業等為主導,靠闖市場發展的經營格局。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實現非運輸企業 “二次創業”是擺在改革面前的巨大挑戰。充分利用好國家、總公司的一系列新政策,促進企業轉型發展,是非運輸企業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3]為此,初步確立了“四個轉型”發展思路。
一是緊盯新線、新站建設和資源綜合利用,在開發方向上實現轉型。管內在建和新建的哈齊、哈牡、哈佳等新線,以及既有的鐵路沿線土地、設備設施等資源,具有廣闊的綜合開發空間。今后一個時期,要充分利用好國家支持鐵路開發土地資源等新政策,在新線建設和既有資源開發利用上尋求突破,提早介入、提早占位。目前,已經在哈齊客專主要大站進行了商業布局,項目開發和工程建設同步展開;對哈佳、哈牡客專可開發資源進行了調查、規劃,計劃采取獨立運作和資本合作相結合的方式,綜合開發哈牡線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站和哈佳線賓州、方正、依蘭、平安屯站共8個車站的商服、廣告、停車場、綜合服務樓等項目。隨著工程建設的推進,研究開發車站商圈及沿線地產項目,把新線新站的資源價值挖掘到位。
二是調整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在產品創新、升級換代上實現轉型。哈爾濱鐵路局工業企業解困發展,已經列入路局的重要日程,路局通過了工業企業轉型發展方案,確立了“優化布局、調整結構、產品研發、合作經營”的轉型思路,實現企業經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輸血型向造血型的根本轉變。根據濱州線電氣化改造、哈爾濱鐵路局機車車輛由內燃向電氣化、大功率升級換代的需求實際,通過實施企業整合與有實力大型企業合作,建設齊齊哈爾、哈爾濱兩個工業園區,更新改造設備,生產動車、大功率機車配件,實現產品升級。目前,齊齊哈爾工業園區建設已經啟動,預計明年底完工。[4]投產后,整組道岔、貝氏體尖軌、軌道車系列產品、車鉤緩沖器大修、電氣化和自動閉塞配套設備等產品的生產質量、規模和能力將有顯著提升。
三是延伸打造煤炭產業完整鏈條,向聯合開采、資本合作方向轉型。煤炭企業是非運輸業創效發展的重要支撐。從長遠發展看,煤炭產業以運輸優勢拉動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確保可持續發展,必須向上游拓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計劃采取參股煤炭企業、收購煤礦等方式掌握煤炭資源;與神華寶礦、“五九”礦等大型國企實施資本合作,分享資源、互惠共贏;鞏固西煤、拓展東煤,同下游大客戶緊密協作掌握市場終端,擴展煤炭企業綜合功能,逐步形成“產、供、運、銷”緊密銜接的產業鏈,促進企業良性發展。[5]
四是積極涉足社會物流新領域,向融入地方、實體經營轉型。貨運組織改革后,總公司提出積極發展“門到門”運輸以外的社會物流服務,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還要進一步研究黑龍江、內蒙古以及哈爾濱、呼倫貝爾等區域中心城市的物流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重點關注地方物流規劃項目和物流園區、工業園區、保稅區等產業園區建設,包括區域內地方鐵路運營管理項目;穩步推進開發高鐵快遞服務業務;依托煤炭及糧食基地的集、儲、運功能,開發社會物流節點服務項目,同時延伸包括工建、監理、站車、外經等與社會物流相關行業的市場化、專業化發展觸角。通過合資合作,尋找新市場,拓寬新渠道,再造新物流,實現與路內路外區位經濟發展的全面融入。
全局多元化經營承負著歷史性的使命與責任,需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和過硬的隊伍去完成,要著力加強班子建設、廉政建設、隊伍建設、法制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形象,凝聚起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力量。所以,加強各級班子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職工隊伍建設,加強企業法制建設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同時,哈爾濱鐵路局非運輸業還充分認識“門到門”物流服務是推進實施貨運組織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滿足客戶全程物流服務需求的現實需要,更是鐵路更好服務社會的具體體現。所以,哈爾濱鐵路局非運輸業精心部署、扎實推進,全面抓好“門到門”物流服務工作貫徹落實。
在多元化前提下,如何把握非運輸企業的發展定位問題很重要。首先,必須全面認識非運輸企業的性質及任務。把握發展定位,必須不斷完善非運輸企業的發展機制--把握多元經營的原則,明確多元化經營的新政策。把握發展定位,必須大力拓展多元化經營領域,認真落實多元化各種保障措施。
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科學發展這個主題不動搖,用發展解決非運輸企業存在的問題,才能實現非運輸業的科學發展;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不動搖,不斷優化企業結構布局,才能實現非運輸業的做優做強目標;只有始終不渝地認真落實路局、局黨委的戰略部署,取得有力支持,才能推動非運輸業可持續快速發展;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多元化經營戰略舉措,不斷拓展延伸運輸服務產業鏈,開發新項目、拓展新領域,才能實現非運輸業的規模發展;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每名干部職工在經營創效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集聚全體智慧、凝聚整體合力,才能為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最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培華.加快我國鐵路非運輸業轉型發展的探討[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2(2):84-85.
[2] 王 寶.建設創新型企業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3(1):52-53.
[3] 王鳴深.淺議鐵路非運輸業發展現代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2(2):78-80.
[4] 胡 欣. 搶抓機遇 開拓創新促進經營方式根本性轉變[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1(9):62.
[5] 劉麗平. 提升鐵路貨運服務功能的思考[J].鐵道貨運,2012,30(7).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