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 齊澤湘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體育系 湖南長沙 410205)
籃球運動是世界上單項體育人口最多的運動項目之一。國際籃球業余聯合會的成員達二百多個,是國際單項競技運動協會中成員最多的一個組織[1]。籃球運動有對抗性、集體性、健身性、娛樂性、藝術性、趣味性[2]、運動形式多樣性、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等特點,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愛。在我國許多省和地區,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都開設了籃球教學課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課程指導綱要》中關于課程結構第八條明確指出:“根據高等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高校體育教學的自身規律,應對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教學項目,可以打破原有班級系別的限制,以滿足不同層次、水平、興趣的學生需要。”第九條指出:“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創新式體育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室的教學指導下,學生應由自主選擇任課老師,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主權,營造出主動、生動、活潑的體育教學課堂氛圍。”[3]。現在,根據這一文件指示精神,幾乎所有大學都開設了籃球選項課,意味著籃球要進行一年的教學。
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綜合性的運動[1]。綜合性而言,它既需要速度,還需要耐力、力量等其它素質;它既需要體能,還需要心理、智力的比拼;它既需要技術,還需要戰術,大學體育籃球選項課教學要正確處理好這些內容的安排。籃球技術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復雜性和基礎性的特點,是籃球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一般而言,所安排的教學時間超過總教學時間的1/2。籃球技術教學中雙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單手上籃并稱為籃球教學中三大最重要技術。行進間單手上籃是重要的得分手段,但由于其復雜性,教學中學生難學,易犯錯誤。

圖2 籃球行進間單手投籃易犯錯誤分類
在分析籃球行進間單手投籃動作之前,我們通過運動員的腳步移動和投籃的關系來分析各種投籃的本質區別(見圖1)。按照籃球技術原理,籃球的急停分為兩種:(1)跳步急停(也叫一步急停):起跳后雙腳同時著地;(2)跨步急停(也叫二步急停):起跳后雙腳分先后著地[1]。在這二種急停狀態的投籃是多種多樣的,有原地投籃、跳投或高拋、勾手、低投等,單手肩上投籃就是屬于這種急停跳投。但當運動員的速度很快時,雙腳同時急停是不可能的,又不能三步或以上急停(屬于違例),所以允許球員單腳支撐投籃。實際上行進間單手投籃仍然是屬于二步投籃(類似跨步急停投籃),其與二步急停投籃的本質區別是行進間投籃屬于單腳支撐狀態下的投籃。
行進間單手投籃教學時要區分違例與非違例動作。違例是一個籃球裁判術語,是違犯規則,罰則是將球判給對方隊員在最靠近違例的地點擲界外球[4]。行進間單手投籃的違例判斷標準是:是否跨三步及以上投籃,如果是,則屬于違例;如果沒有,則沒有違例(有些投籃雖不是行進間單手投籃,但不算違例),判斷標準與左或右手投籃無關。我們經常從電視中看籃球比賽時球員在空中把球從左手交右手或右手交左手投籃,如NBA原公牛隊擁有6枚冠軍戒指的喬丹,及現役稱為“妖刀”的馬刺隊阿根廷人吉諾·比利就是這樣。
按照行進間單手投籃的標準動作,如果是左腳起跳,則右手投籃;如果是右腳起跳,則左手投籃。這樣很協調,符合人體運動規律。但在比賽中,由于對手的運動不是你所設定的模式。當發現對手在你右側防守時,盡管不協調,不符合人體運動規律,你改變你的右手投籃為左手投籃是正確的選擇。上述喬丹和吉諾·比利的投籃實際上是針對場上情況變化的一種應急選擇。
籃球行進間單手投籃易犯錯誤動作分析時,我們首先應分清楚是否違例,對于沒有違例,我們也要分清楚協調和不協調二種情況。對于違例動作,應該告知學生從而不允許發生;對于非違例動作,應當區別對待,在告知學生沒有違例的情況下,先學好標準協調動作,待動作自動化的情況下,學生可以進行多種投籃嘗試,包括不協調的但沒有違例的投籃動作(見圖2)。
根據條件反射學說,將運動技能形成過程分為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四個相互聯系的時相[5]。學生在學習和練習的初期,由于大腦皮質內抑制尚未建立起來,條件反射暫時聯系很不穩定,學生練習時會出現不該收縮的肌肉收縮,該收縮的未收縮,造成動作僵硅,不協調,有多余動作,這叫動作學習的泛化階段。泛化階段要求教師講解簡單明了,重點突出,示范動作直觀正確。根據泛化階段的教學要求,我們在教授籃球行進間單手投籃時,把復雜的動作要領盡量簡單化,同時重點明確。
籃球行進間單手投籃(以右手投籃為例)可簡化為:右一左二加起跳,對側投籃用右手。右一理解為右腳跨出為第一步;左二理解為左腳跨出為第二步;加起跳即左腳隨即起跳;對側投籃用右手理解為左邊的對側是右邊,左腳起跳,右手投籃,這樣符合人體運動規律。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口頭“一,二”來提醒和規律化學生的腳步,這樣可提高教學效率。
在練習的初期,選擇正確的練習方法,既便于掌握正確的動作再領,又能快速進入下一個技能形成階段—分化相。根據籃球行進間單手投籃的特點,采取著重第一步,原地到行進間,徒手到有球,再到用力,這樣的練習順序去安排較好。具體安排如下所示。
原地徒手作持球和跨第一步的練習→原地徒手作完整練習→行進間徒手作持球和跨第一步的練習→行進間徒手作完整練習原地有球作持球和跨第一步的練習球練習→原地有球作完整練習→行進間有球作持球和跨第一步練習→行進間作有球完整練習。根據練習情況確定每種練習的次數。當運球上籃已達到自動化程度,再轉為傳接球行進間投籃,從而深化技能,鞏固動作。
運動技能的形成在泛化階段后會出現分化相。這一相是指在練習中建立了動作概念,興奮和抑制日趨完善和精確的時候。容易受新異或強烈刺激的干擾,動作技能出現多余動作[5]。根據學生在進行籃球行進間單手投籃所出現的錯誤動作(見圖2),做到早發現,準治療。早發現建立在教師的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準治療建立在一看二找三徒手的程序練習中。一看是觀察學生是什么錯誤動作;二找是找引起的原因,看是什么引起錯誤動作;三徒手是指修正練習還是建立在無球練習的基礎上。
當學生運球上籃已達到自動化程度,再轉為傳接球行進間上籃,進而與假動作,實戰結合,從而深化技能,鞏固動作。
[1]王家宏.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4-75.
[2]孫民治.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
[3]教育部網站[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1001/80824.html,2002-08-06.
[4]王賀立,周賢江.籃球實用教程[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06:434.
[5]鄧樹勛,洪泰田,曹志發.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