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芳,劉志軍 (新余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西 新余 338000)
肝硬化有原發性與繼發性之分,原發性肝硬化主要與肝內膽汁長期滯留有關,而繼發性肝硬化則由肝外膽道堵塞引起[1]。肝硬化會形成假小葉,引發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嚴重時致使患者休克,甚至死亡[2]。為此了解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診療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針對性治療。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肝功能、CT等檢查后確診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27~48歲,平均 (30.7±7.1)歲。消化道日出血量600ml以下15例,600~1000ml 19例,1000ml以上2例。隨機將3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出血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有可比性。
1.2.1 診治方法 36例患者治療前均接受肝功能、CT、胃鏡等檢查,了解患者肝硬化類型及出血量大小等情況。對照組患者采取奧曲肽、凝血酶口服、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實驗組患者除了采取上述常規治療外,還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進行全面分析且對癥治療。具體來說,對患者血壓、體溫、心率及呼吸等生命體征全面觀察,建立靜脈通道以輸液、支持營養療法及輸血。保持患者呼吸道及口腔通暢,觀察并記錄患者血尿素氮等主要指標。給予患者垂體后葉素 (20單位)+5%葡萄糖500ml靜滴,奧美拉唑 (40mg)+0.9%氯化鈉溶液靜滴,2次/d,均嚴格控制靜滴速度。若患者伴有肝性腦病,則行支鏈氨基酸 (250ml)+門冬氨酸鳥氨酸 (20g)+5%葡萄糖溶液250ml靜滴,根據患者為情況適當調整滴注劑量及速度。若患者止血效果不理想,則行氣囊壓迫止血,若還是無效則行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止血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全面觀察,適當給予患者抗生素、水電解紊亂糾正等治療。
1.2.2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24h內止血,嘔血、活動性出血等癥狀消失,大便顏色逐漸轉黃;有效:48~72h內止血,沒有出現活動性出血癥狀,1周內無黑便且逐漸轉黃;無效:72h后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較治療前不變,或加重[3]。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 (%)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6例患者中食管靜脈曲張破裂19例 (52.78%),門脈高壓性胃病8例 (22.22%),消化道潰瘍6例 (16.67%),急性胃粘膜病變2例 (5.56%),胃癌1例 (2.78%)。
實驗組患者止血顯效12例 (66.67%),有效4例 (22.22%),無效2例 (11.11%),總有效率為88.89% (16/18);對照組顯效9例 (50.00%),有效4例 (22.22%),無效5例 (27.78%),總有效率為72.22% (13/18),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診斷依據主要為:①胃鏡檢查有假小葉形成;②CT下肝臟組織呈現彌漫性特征;③血常規檢查為急慢性失血,大便隱血試驗為陽性,或伴有嘔血等癥狀。本組36例患者均行胃鏡、CT、肝功能等檢查,發現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食管靜脈曲張破裂、門脈高壓性胃病及消化道潰瘍,所占比例分別為52.78%、22.22%及16.67%,可見病因主要為門脈高壓性胃病,其機制如下:①門脈高壓會造成胃部血液淤積,改變血管壁某些特征,引發胃粘膜水腫從而導致出血。②與代替補償血液循環量不足有關,胃部組織血液供給不足,致使胃粘膜功能下降,引發出血癥狀。③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胃中某些分泌物難以被有效清理,代謝廢物堆積后發展成黏膜糜爛,從而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引發毒血癥[4]。另外病毒性肝炎 (乙肝)、飲酒過量、營養失調、代謝障礙等可能會導致肝硬化,埋下安全隱患。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除了采取常規止血、抗休克、糾正水電解紊亂等治療外,還要對癥治療,如支鏈氨基酸+門冬氨酸鳥氨酸+葡萄糖溶液靜滴,以預防肝病引發上消化道出血,其中門冬氨酸鳥氨酸直接參與肝細胞代謝,激活肝臟酶 (有解毒功能),增強肝臟排毒功能。同時行內鏡下止血術(直觀、安全)等,同時做好心理護理、用藥護理、胃鏡操作護理、雙囊三腔管壓迫止血護理等工作。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率為66.67%,比對照組高16.67%;總有效率為88.89%,比對照組高16.67%。由此可見根據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嚴重程度采取對癥處理效果更佳,既可以對癥下藥,解決病癥,而且可以縮短療程。
綜上所述,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如食管靜脈曲張破裂、門脈高壓性胃病、飲酒過度、代謝障礙等。胃鏡下了解病情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是有效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關鍵所在。
[1]陸兆炯.5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治分析研究 [J].吉林醫學,2013,34(15):2997.
[2]齊世春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治分析 [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9):2079-2080.
[3]王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治分析探討 [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5):3499-3500.
[4]盧柏春,鐘華 .奧曲肽和洛賽克合并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探討 [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