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容 (越秀區珠光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廣東 廣州 51011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上升,人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飲食規律等也在發生變化[1]。因此,針對社區傳染病的研究,是目前預防醫學的重要研究意義。現根據對珠光街2008年至2012年傳染病發病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傳染病種類和發病率、病死率,為社區傳染病管理提供依據,報告如下。
對珠光街2008年至2012年傳染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2008、2009、2010、2011以及2012年接受調查的人數分別為1143、1146、1151、1142人和1148人,每年調查人數不存在統計學差異 (P>0.05),每年接受調查的男女比例也不存在統計學差異 (P>0.05),患者年齡均在14~78歲之間。
統計傳染病總發病概率和因病致死概率,然后抽取其中主要的傳染病,分別對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進行分析,總結傳染病發病及因病致死情況。調查統計的傳染病類型包括[2]:艾滋病、HIV、肝炎 (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甲型HINI流感、麻疹、出血熱、登革熱、痢疾 (細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 (涂 (+)、菌 (-)、未痰檢、僅陽培)、傷寒、副傷寒、猩紅熱、布病、淋病、梅毒 (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胎傳梅毒、隱性梅毒)、瘧疾 (惡性瘧)等。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7.0軟件包。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計數資料組間通過χ2檢驗對比。以0.05為檢驗水準,可信區間范圍為95%。P<0.05為樣本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2008年至2012年發病概率看,自2009年開始發病概率呈現了逐漸減少的趨勢,2009年至2012年的因病致死率與2008年相比,均無統計學差異 (P>0.05),2010年至2012年的病死率與2009年相比,均無統計學差異 (P>0.05),2011年至2012年的病死率與2010年相比,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2011與2012年病死率相比,無統計學意義 (P>0.05)。從表中可看出,每年因病致死的比例呈現出逐漸增多的趨勢。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2008年至2012年珠光街傳染病發病情況總分析
2008年至2012年中,傳染病發病類型以肺結核最多,其次為梅毒、肝炎、甲流,其中梅毒和甲流均未出現因傳染病的發病導致患者死亡案例。結果見表2。

表2 2008年至2012年傳染病類型
本次研究主要是對珠光街2008年至2012年傳染病進行調查,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2011年的時候感染病出現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相對而言病死率有所上升,而與前后感染病出現情況對比沒有統計學差異 (P<0.05)。這樣的結果顯示了珠光街對于感染病的控制在力度方面有待加強,對于社區內環境衛生較差的角落或店鋪沒有進行重點關注,在社區衛生宣導以及民眾保健方面的管理仍然不夠理想。而且,外來人口的頻繁流動也是造成珠光街傳染病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就使得傳染病在控制的時候存在很多困難。除此之外,門診醫生責任心不足,也導致了出現傳染病誤診漏診等情況。
2008年至2012年珠光街社區傳染病調查中,傳染病發病類型以肺結核最多,其次為梅毒、肝炎、甲流等,而艾滋病、HIV、麻疹、出血熱、登革熱、痢疾 (細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副傷寒、猩紅熱、布病、淋病、瘧疾 (惡性瘧)等發病率和病死率低或者無。從研究結果可知,肺結核以及梅毒在發病率方面不斷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跡象,到2010年肺結核出現了84例而梅毒最高達43例,到2011年兩者均出現明顯下降趨勢,到2011年之后甲流連續兩年發病率為0,提示珠光街對于主要的傳染病進行了嚴格控制,雖然對比沒有統計學差異但呈現逐年改善。
珠光街傳染病發病以肺結核、梅毒、肝炎、甲流等傳染病為主,因此在今后的傳染病預防工作中要注意采取多種措施,加強醫療衛生的管理工作,例如提高常規免疫的社區接種率、隨時關注社區內的傳染病例并及時治愈、嚴格執行兒童入托和入學的接種查驗工作等等[3-4]。只有針對出現的傳染病特性,強化免疫和應急免疫,才能抑制傳染病的爆發和流行。除此之外,對于社區內各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加強業務培訓,促使傳染病在社區內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平時多利用各種渠道,對社區內的民眾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進行宣傳[5],從而在根本上降低傳染病的發生。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升高,人們對于健康體檢的重視程度有所加強,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力度,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知道人們對于傳染病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表面的狀況,對于其中主要疾病的傳播途徑、相關癥狀以及危害等均沒有全面的認識。在珠光街定期舉行健康教育宣傳,通過這種有針對性、計劃性以及組織性的活動,促使人們培養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加強對流動人口以及主要疾病的控制力度,全方面抑制傳染病的發生概率。
[1]康瑞霞,石峻,劉霞 .阿拉善盟2009年傳染病流行病學分析 [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1,21(1):122-123.
[2]李四海 .岳池縣2004-2008年法定傳染病發病情況分析 [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2,22(5):135-136.
[3]羅蘭英.2006~2008年我院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分析 [J].蛇志,2011,19(3):166-167.
[4]王麗榮,方新民.200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傳染病疫情分析 [J].吉林醫學,2011,14(4):202-203.
[5]李四海 .四川岳池縣2004~2008年主要法定傳染病發病情況 [J].中國熱帶醫學,2011,18(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