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金鵬
之前,《海峽都市報》聯合新浪教育頻道推出了“教師幸福感”特別調查。在調查中,71.1%的老師和51.7%的公眾認為,教師是一個很累并且沒有成就感的職業,僅13.2%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較高。教師追求職業幸福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這是大環境,不易改變。當然,也有學校內部管理的因素,這是小環境,是可以改變的。筆者認為,只要學校積極作為,是可以提升教師職業幸福
感的。
一、積極引導,樹立正確的職業幸福觀
魏書生有一次做報告,和臺下的老師開玩笑說,他去澳門講學,有人請他去看澳門的博彩,他謝絕了。魏老師告訴聽眾,對有些人來說,這可能就是追求了,但對他來說是絕對的不自在。這說明,不同的人對幸福感的追求是不同的。教師既是自然人,也是社會人,而學校這一社會組織有責任和義務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學校經常利用教工大會點評的方式進行教師幸福感的引導和傳遞,每年都進行演講賽、辯論賽,及時發現、樹立、弘揚身邊的榜樣,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幸福觀。
二、增強教師的主人翁地位
李鎮西所在學校的校名是他們學校的一名女學生題寫的。有人驚訝,這老師真敢首創啊。有人疑惑,為什么題寫校名的是學生?在我看來,原因很簡單,因為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啊。無獨有偶,河北一所學校的校名是學校一位老師題寫的,因為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老師也是學校的主人。只有老師在學校能切實體會到自己不是被動于學校提高成績的勞動者,而是主動于學校發展的主人翁,要讓老師感覺到學校的興衰與自己息息相關。
三、執行陽光政務,換得明白信任
學校對關乎教師切身利益的事項,特別是對職稱評定、評先選優、績效工資發放、干部提拔選用等方面一定要秉持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嚴格執行相關制度,不搞人情,不暗箱操作,不挫傷教師的積極性。讓老師們知道只有干好工作才是正道,讓干工作的老實人不吃虧。在關乎學校重大事件的時候,如學校各項重大開支、工程建設、物資進購、物品采購等要通過工會進行監督,利用教工大會、一年一次的教代會、各級(教研組長會、年級組會)會議及時公開。學校要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及時公開各種信息,增強透明度。這些做法,讓老師們看到的是陽光下的校務,不猜忌,不懷疑,心里是明明白白,情感坦坦然然。
四、提供成長機會,提升教師素質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發展的職業。教師個人不斷成長,是其內心需求的滿足,能促使愿望的實現。這幾年,我校每年選派教師到銀川、蘭州、江蘇等地參觀學習,回來后進行校本培訓。(凡校本培訓的主講老師,學校有獎勵機制。)老師將自己外出學習的收獲與自身的體會相結合,與同仁共同探討、學習、提升,凝聚了同志力量,促進了老師專業的提升。
五、開展文體活動,活躍職工生活
俗話說:“活動活動,要活就得動。”沒有文體活動的校園,必定是死水一潭。我校通過有計劃地開展一年一度的“冬之韻”教職工運動會、春季田徑運動會、籃球賽、乒乓球比賽、慶教師節文藝表演、晨練、課間毽球鍛煉等文體活動,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學校努力營造“書香校園”,采取各種機制開展“書香校園”的建設,進行“教研組文化”評比、“教職工藏書”評比等活動。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全天開放,被老師戲稱為“教師的精神綠洲”,在這里老師可以閱讀、借閱、交流。多種文體活動的開展,使得教職工身體健康,心理陽光,心情愉悅,生活積極。
六、人性化管理,關注身心健康
學校管理人性化,是教師感覺自己被尊重、被認可的根本。我們學校給每個辦公室配備盆花,不斷美化辦公環境。家有中考、高考考生的教師,可以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前提下提前15分鐘離校。學校成立紅白喜事委員會,專門協調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凡有老師生病、住院、生育、親人病故等,都有學校領導和教師代表慰問……這些人性化的做法,讓每位教師深深體會到自己不光是單位的勞動
者,更重要的是感覺到自己是學校這個大家庭中的建設者。
所以,作為學校,一定要努力做切實的工作,引導老師,培訓老師,提高老師,努力提升老師的幸福指數。我校連續5年獲得沙坡頭區中考第一,這與教師在辛勞的工作中享受自己的職業幸福感有很大關系。而教師獲得了職業幸福感,學校的各項工作也切實見到了實效。
參考文獻:
張清.論當代中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提升[D].湖南師范大學,200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