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超文
摘 要:中國社會正由后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時代的快車提出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要求。時代在變,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變。在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中學,要搭上這一時代快車,還需要在教育教學方面進行努力地探討和刻苦地鉆研。多媒體教學既有優點,也有缺點。那如何優化多媒體教學,使之揚長避短是語文教師今后要努力做的事。
關鍵詞:多媒體;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優化多媒體教學;設置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同時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片、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其信息資源的豐富和教學的直觀性強等特點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但現階段人們對它的評價卻褒貶不一。本文就這些談一下本人的粗淺之見。
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固然存在著不少的缺點,特別是在農村中學,許多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設計或是使用都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主要表現為:
一、運用目的不明確
任何一門學科,運用多媒體的目的都是為了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然而,一些教師對此并不明確,很多時候只是為運用而運用。如果是運用多媒體投影課本上已有的文字、圖表,就僅僅局限于對教材材料的機械翻版和簡單重復,或是用多媒體代替板書。這些,都是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錯誤理解和運用。就語文課而言,我認為多媒體最主要的用途,是通過它的文字、圖像功能,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圖片、音像材料,將教材中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難理解的知識點形象化,縮短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感受。
二、課件制作簡單化,喧賓奪主
我們不能把多媒體教學簡單地理解為僅僅是聲音、圖像、文字的展示,制作課件是一個比較關鍵的環節,它直接關系到上課的效果。在制作課件時,要把你的教學思路融入其中,更應體現你獨特的教學風格。而實際上許多教師使用的所謂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制作太過于粗劣,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這樣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美國大眾傳媒學家施蘭姆曾說:“如果兩種媒體在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時,功能是一樣的,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種媒體。”也就是說,選擇媒體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而很多人恰恰違反了這一原則。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教師應該力求把課件制作得精美一些,否則不能將多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
三、多媒體課件在運用時陷入被動性
由于農村中學教師的現代教學技術水平較低,有極大部分教師還不會制作課件,用多媒體上課時,更多的是借用別人制作的課件,而自己沒有參與課件的制作,不熟悉課件的內容和一些圖片、動畫、視頻制作的目的,這樣在使用的時候難免陷入被動局面。另外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不一樣,而使用別人的課件,就難免會受別人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的約束,這樣也會陷入被動性。使用別人的課件不是長久之計,作為當代教師當務之急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更新教育觀念,還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現代教學技術水平,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現代教學技術水平,才能在多媒體教學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把你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四、課件內容的選擇不夠恰當
有些教師在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喜歡選擇一些動畫、漫畫圖片,或隨意性地選擇一些比較陳舊的材料來進行教學,而忽視新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忽視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真實性、時效性的特點,結果會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
五、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應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詩歌和散文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時空造境。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信息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象的翅膀,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戲劇作品則涉及到舞臺說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場、環境的烘托等內容。借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舞美設計,燈光設計、音像設計等,使戲劇藝術能更好地體現出其作為綜合藝術的特點,則有利于學生對戲劇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總之,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有利也有弊,它的優點是主要的,缺點和不足是次要的。我們應首先認識到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實質、精髓,然后才能真正地充分發揚它的優點,努力克服它的缺點與不足,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真正科學地把多媒體與我們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整合起來,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課堂效率得到提高,充分體現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從而加快實現我們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現代化進程。
編輯 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