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陽
什么是高效課堂?我認為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使每個學生知識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養,即在課堂40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好效果。那么如何構建政治學科高效課堂呢?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教師觀念要轉變
1.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共享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
2.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真心地走進學生,真情地親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而理解地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高效教育。
二、課前準備要充分
1.教學內容的準備。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置性作業。知識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還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另外,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還有,教師還要準備充足的時間在下節課前處理上節課遺留的問題。
2.了解教學對象。有時候我們備好了一節自己認為很完美的一節課,可到了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使我們措手不及,這就要求我們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有時候在課堂上老師提到的問題學生不會回答,而用另一種提法學生就輕而易居就答出來了,把一個問題設計成多種提問的方法,來應變課堂上的措手不及,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做到一題多問,一題多想,一題多設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率。
3.課前有效預習。老師要精心備課,盡心設計,其實學生也需要備課,那就是課前預習。如果不留足時間讓學生接觸文本,自主探究,文本的生疏使課堂學習節奏放慢,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也會停滯,或者說他們的討論與交流就只能是蜻蜓點水或不著邊際。如此一來課堂勢必低效、無效。在這種情況下,預習的重要性凸顯,它是課堂學習的鋪墊,能為高質量的教與學打好基礎。讓學生做有效預習,才能確保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三、課堂過程要合理、活躍
1.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情感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課堂上,師生之間離不開情感的交流。經實踐發現,教師將積極向上的美好的情感運用到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效果。
2.課堂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的教師要重視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堂教學要在“三為主”中動起來。
以學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去體味學習帶來的樂趣,最終讓這種主動的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
以練為主: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僅起主持人的作用,環節的導入、時間的控制、爭議的評價等都可能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途徑。這個環節教師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以練習去強化課堂的互動,并通過這種練習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對本課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
四、教師素養要提高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步伐更加緊湊,時代對老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準確的教學目標的制訂是高效課堂的導向,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學流程的合理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師生角色的科學分配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教師素養的快速提高是高效課堂的后盾。
總之,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密切聯系。只有這幾個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使學生能真正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三維目標的要求。
編輯 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