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麗
課改前的課堂依然清晰可記:老師呆板的講授,固定的教學模式,沉悶的課堂氣氛,機械重復的作業,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澆滅了孩子們自由馳騁的想象。為了能夠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在培養學生習慣和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從學生學、講、聽、思、問、疑、答、辯、總、散等學生能力培養方面談談我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我會學
(一)自學課本的步驟
1.初讀
出聲讀一遍課本的標題,了解學習內容。按順序出聲讀課本內容,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在讀的過程中,不要被某一個問題擋住,全面了解學習的內容,明白教材要說明一個什么問題,解決一個什么問題。
2.細讀
逐字逐句再出聲讀一遍課本內容,讀一句,并說一說這個句子的含義。
(二)概念課的預習要求
1.有主題圖的按照從上往下、從左往右、從前往后等順序看圖,把圖意敘述一至二遍,做到語言完整、流暢。
2.讀后思考:課本中得出的結論是怎樣推導的?用了什么方法?在課本旁邊做批注。
3.整體回顧。
你能把概念、公式、法則等的推導過程再完整、有步驟地敘述一遍嗎?并加入自己補充的內容,多說幾遍,相信你明天匯報會有更好的表現!
(三)計算課的預習要求:
1.計算課有豎式計算、脫式計算、解方程等,閱讀時要看清數字、運算符號,先讀算式,讀出題意,注意不要讀錯數、運算符號及運算順序。仔細閱讀課本的計算過程,補充完整計算過程,注意算式旁邊的批注,思考是什么內容。
2.讀后思考計算的過程及算理。
3.預習完后可以嘗試做題。
(四)解決問題課的預習要求
1.讀題,理解題意。
有主題圖的按照一定順序看圖,把圖意完整地敘述一遍,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或把已知條件和問題寫在主題圖的旁邊,連貫地讀一讀,明白是什么類型的題。
2.看圖或畫圖,分析數量關系。
課本有學具圖的,自己用學具動手擺一擺,說一說擺的過程,明白圖意與數量之間的關系,并讀出課本的算式。
課本有線段圖的,認真看圖,并在練習本上嘗試畫圖,把畫圖的過程完整、流暢、有步驟地說一說,明白數量之間的關系。
3.列式解答。
二、我會講
1.在講題前要先站到題目的一側,面向大家,不能背對大家,也不要擋住其他同學的視線,然后說,“大家安靜,請看黑板。”“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講這個題?!钡戎T如此類的話來組織教學。
2.講題時要聲音洪亮,圍繞討論中心來講,不東拉西扯;談看法要有依據,能說清理由;語言表達力求清楚明白;別人提出疑問時,要耐心解釋,態度友好。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和下面的學生形成互動。
3.講完題后要問:同學們,誰還不明白,請提問;誰和我的方法一樣,請舉手;誰還有其他的方法。
三、我會聽,我會思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學中就明確提出了“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二要耐心,三要細心,四要虛心,五要用心,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四、我會問
1.要讓學生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問題,就是在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
2.要讓學生在知識的“結合點”上找問題,也就是要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上發現和提出問題。
3.要讓學生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受阻處、在規律探究處提出問題。
4.從自己的疑惑點上,從自己的認知偏差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還可以針對發言的同學出現的錯誤之處,進行提問。
五、我會疑
1.要教給學生質疑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在教“角的度量”中,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問:為什么要設計內、外兩個刻度呢?
2.要教給學生質疑教材,學會研讀教材。
如教“分數化百分數”時,請學生研讀教材結語:分數化成百分數,一般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再化成百分數,除不盡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數。要求學生提出問題。結果有的學生問:“這里有兩個一般,它們的‘一般之外指的是什么?該怎樣呢?”
除此之外,還要教給學生質疑解法,訓練思維能力;要教給學生質疑生活,落實應用意識。
六、我會答,我會辯
提問、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有了“疑難”就要想方設法解決,如何解決:
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如果把問題拋給學生,可以個別學生回答解決,也可以交給學生去討論解決,老師起組織作用,得出正確結論必然會產生更深刻的效果。當然我們更期待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出現精彩的爭辯。
七、我會總,我會散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隨時給學生提供回頭看的機會,讓他們在解決一個問題后,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作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反思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啟發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一次再認識,以達到完善和再提高。
課堂改革,溝通了學生封閉的心靈,放飛了學生瑰麗的夢想。課改中的教師是幸運的,課改中的孩子是快樂的,我們的生命也因課改而美麗!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