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觀察》2014年總目錄
2014年第1期
專題·城市旅游發展研究
以城市旅游促進特色城市發展 青 舟/1
西方居住隔離理論:發展歷程與現實啟示王道勇 鄖彥輝/5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休閑文化發展研究劉少和 竇夢云/14
城市旅游開發和旅游城市建設的思考 張凌云/24
政府旅游開發方式評析——以土耳其為例[土]澤克里亞·賓格爾/32
我國城市休閑化發展質量的評價研究樓嘉軍 劉 潤 馬紅濤/39
基于休閑經濟發展的城市休閑空間體系及其拓展付達院/53
高鐵媒體與旅游城市品牌傳播——以京滬高鐵為例 王詩曉 金 源/61
綠道建設對鄉村旅游的影響研究——以廣東增城為例 劉云剛 羅啟亮/67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旅游發展研究——以廣州為例 謝滌湘/82
基于利益協調的蘇州旅游型村莊規劃管理策略研究——以樹山村為例 沈 洋 陳向楠/90
后現代經濟下的舊工業空間再生產研究——以深圳計劃延續型工業區的創意旅游改造開發為例 嚴若谷/100
績效與不足:成都會展業現狀分析成功偉 張利琳/110
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與對策——以廣東為例 柏 萍/119
政府主導型社區建設研究 藍宇蘊/129
論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楊長明/139
從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到世界名城——一種理論的視角 陸偉芳 余志喬/146
城市化進程中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研究傅 晨/153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農業現代化路徑研究陳慶立/160
“中國皇后號”的城市外交特征與價值研究常 征/169
重視地鐵公共藝術對城市文明引導的作用——以加強武漢地鐵公共藝術建設為例吳 琳/180
“開放經濟下的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發展——2013廣州報告會”會議綜述陳龍江 張 昱 王 燕/188
2014年第2期
專題·城市外來人口研究
以深化改革讓外來人口更好融入城市 青 舟/1
國土全覆蓋城市群與城鎮體系理論 王 廉/5
進城農民工市民化:現狀、進展與改革建議高文書/24
移民融合與城市層級的定位——有關移民研究中地方性問題的理論化[英]尼娜·格里克·席勒 愛莎·卡格拉爾/34
從新型城鎮化的視角解決流動兒童問題楊 舸/46
基于彈性理念的蘇州流動攤販區布局模式和規劃對策研究 陳亞偉 楊忠偉 鄭 皓 陸 媛/54
農民工參加企業培訓的影響因素——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實證研究 吳偉東/63
以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蔡翼飛/74
上海市城中村外來人口生存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汪明峰 程 紅 方雪欽/82
杭州流動人口城市融入調查報告 郭競成/91
社會管理創新背景下流動人口的社區化管理研究——以福建省晉江市為例 黃如意/104
創新廣州市外國人管理服務研究《廣州市外國人管理服務研究報告》課題組/114
文化產業與城市經濟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究——以西安曲江新區為例 梁學成/123
論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興起緣由與發展途徑王 征/130
廣州生活性服務業空間分布、成因與城市空間結構發展 蔣 麗/138
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動態效應關系研究——以天津為例 李文忠 史 津 游 斌/148
村莊規劃落地的思考——結合南沙新區村莊規劃解析 張燕玲/159
大都市居住問題的社會、空間分異研究楊 卡/166
廣州市兩型社會進程監測綜合評價研究——基于2000-2010年的追蹤數據吳小節 彭韻妍 汪秀瓊 周艷萍/175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研究綜述陸小成 李寶洋/186
2014年第3期
專題·城市教育問題研究
培育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核心標志青 舟/1
舊城更新的中觀層面規劃管控思路與方法——以廣州市舊城保護與更新規劃為例馮 萱 吳 軍/5
教育券:解決城市流動兒童入學問題的良方還是歧途? 周 序/18
學生出勤及轉學與數學成績的關系研究[美]卡洛斯·S·帕克 吉布斯·Y·坎雍哥/26
中國流動人口社會融合中的教育作用研究——以廣州市蘿崗區社會融合實踐為例張運紅 胡云平/44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的“全人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廣東省少年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的調研許慧妍/56
廣州市隨遷生義務教育政策研究 李清剛/65
廣州城市再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探討鄭 淮 戎明杰/71
如何規劃“職業教育城”用地面積——以廣州教育城為例 謝 敏 馬紅梅/80
京津冀協同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區域協調機制的視角 寇大偉/89
世界城市創意產業發展及經驗總結 汪 菲/97
運用“克強經濟學”推動養老產業發展的思考黃小晶/105
轉制社區治理結構的制度分析——以廣州市天河區A村為個案王楨楨 何東升/110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產城人融合的模式探索——以佛山為例 劉 棟/118
公民參與視野下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設——基于中國語境的分析 堵琴囡/126
論公共政策視角下城市規劃的價值取向周國梁/134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思路及其誤區徐 昊 袁 峰/141
城管污名化的形成機理與去污名化的路徑探析張玉磊 任 帆/149
國內外灣區經濟發展研究與啟示 劉艷霞/155
對打造西關文化品牌的若干思考 溫朝霞/164
創新型城市理論研究的發展 毛艷華 姚華松/173
淺析民國時期廣州教育發展歷程及啟示郭海清/186
2014年第4期
專題·博物館與城市發展(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協辦)
博物館應成為城市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創新動力青 舟/1
城市基層治理的結構調適及其反思——以黃石市街道體制改革為樣本袁方成 王明為/5
建設“博物館之城”的幾點新認識 程存潔/15
對民辦博物館發展策略的若干思考——以廣州民
辦博物館為重點論述對象 吳麗華/20
淺析城市博物館[意]多娜泰拉·卡拉比/29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博物館發展策略研究謝滌湘 禇文華/35
基于公共空間多元化需求的博物館整合發展策略初探 黃健文 徐 瑩/43
博物館:提升青少年教育活動促進城市發展彭清云/50
城市博物館的民俗陳列研究——以《香港故事》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為例 吳紅麗/59
從公眾特性上思考博物館建筑設計 羅興連/65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文物與文化史跡展示的現狀與思考 宋 平/71
小城鎮建設:實踐、困境與建設思路 王 劍/79
倫敦都市圈及其管理體制的發展演變及特點王 濤/87
借鑒美國經驗,促進廣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楊再高 羅谷松/94
城市多元生鮮市場空間格局的演變及其相互關聯——以昆明主城區為例 陳麗暉 彭光華/103
產城一體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以江蘇花橋鎮為例 于本瑞 洪椿裕/113
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探索與發展——以濟南市歷下區為例 吳 春/120
完善重慶公租房社區管理的思考 楊 玲/127
生態社區與新型社區治理生態化——兼論推進廣州市新型社區治理模式生態化變革的策略 黃安心/135
廣東省21個地級市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狀況綜合評價及其空間分異吳小節 楊書燕 汪秀瓊 黃 山/148
探析“隧道效應”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杜靜元/157
構建“想象的地方”:從地方的視角看廣州城市空間的文化表述 李 燕/166
招投標過程對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效果的影響——以廣州市為例 王達梅/176
城市核心區的考古遺產——廣州南越國遺跡的保護與展示實踐易西兵/184
2014年第5期
專題·城市建筑文化研究
從廣州獲世界百年重大建筑項目杰出獎說起青 舟/1
千城一面——造城時代下的物競天擇齊 潔 王世福/5
康澤恩學派微觀形態研究及在城鎮歷史景觀保護中的應用 劉 垚/13
建筑文化對傳統商業街區發展的影響林 耿 馬 璐 陳 潔/28
應對景觀挑戰:城市設計的規范目標[美]阿納斯塔西亞·羅凱托·希德里斯/38
城市歷史建筑保護對策研究——以粵港為例 李玉姬/53
建筑符號學與城市文化遺產的詮釋——以重慶城市歷史遺產展示為例郭 璇 彭文崢 王 誼/60
滿足生活需求的建筑功能多樣化設計原則徐德良 文劍鋼/70
廣東省區域協調現狀、經驗及改進方向寇大偉/77
珠三角城市空氣質量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李 婕 滕 麗/85
廣州產業創新的特征、問題及對策研究鄧 強/96
探索東莞市城中村改造新模式——以南城區元嶺村為例 張利敏 趙書山/107
集體行動的村莊有組織建設模式探討——以花都區畢村為例 馮財堅 王世福/113
中國農民工社會融合的困境及出路研究張運紅/125
新型城鎮化中的老城形象優化策略文劍鋼 張曉樂 王立新/134
就近就地城鎮化問題研究 孫玉玲 王明亮/144
英國城鄉統籌政策對我國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啟示王勇輝 管一凡/150
廣州推進創新文化建設研究 王永平/159
城市現代化中的歷史文化保護與“文化自覺”——論徽州文化的嬗變經驗及啟示 黎明澤/167
生態城區的建設與范例——武漢市江漢區滿春街鬧市屋頂變都市田園的經驗與思考 吳 琳 張建明 杜海生/174
基于互聯網認知的城市印象分析王 飛 鄧昭華/182
“博物館與城市發展”學術圓桌會議綜述李 鈞/190
2014年第6期
專題?海上絲路城市研究
絲路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精彩紛呈 青 舟/1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我國沿海城市和港口的發展 劉宗義/5
海洋之美:海洋城市魅力所在 曲金良/13
“亞非地中海”——印度洋上的港口和城市網絡[美]馬奎斯?溫克/22
“一帶一路”海陸聯運樞紐發展研究 戴東生/30——以寧波為例 劉艷霞 朱蓉文 黃吉喬/37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概況及深圳參與建設的潛力分析 呂余生/47
構建海陸交匯的新支點——廣西在“一路一帶”建設中的使命與戰略梁鳳蓮/54
紐帶、平臺、框架:廣東建構海上絲路的三種新
格局 曾群華/61
基于同城化視角的人口空間動態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關聯機理研究 曹宗平 吳思思/67
我國產業結構變遷與城市化水平提升間互動關系研究 張 鵬/77
小產權房治理的緣由、途徑與政策——以廣州市為例 張盼盼 王美飛 何 丹/88
中心城區工業用地退出路徑與機制——以上海為例 易 紅 王 植 王志章/97
生態文明視域下宜居城市構建路徑探析:基于重慶實證 曾華翔 朱憲辰/110
基于行政權力干預的城市空間布局研究劉慶斌/115
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現實困境及對策研究鄭澤爽 胡劍雙/123
美國新型城市化對廣東城市化的啟示和思考高尚省/133
加拿大社會福利制度及對廣州的啟示杜家元/143
廣州“村改居”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思路陳龍江/155
廣州經濟國際化:進程評估與推進路徑
廣州增強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力研究 楊姝琴/166
時間維度下場所精神之蛻變興衰——以武漢市商業步行街為例 劉 琎/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