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系辭》中說:“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縱觀歷史,無論是政權的更迭、王朝的興替,還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都離不開一個變字。人類就是在不斷的變革中,推動著歷史車輪不斷向前,讓社會從愚昧落后發展為今天的文明發達。
變是改革,是創新。是使不符合發展需要的陳舊事物被淘汰,并創造出順應發展趨勢新事物的過程。改革創新是動力,改革創新出活力,實踐告訴我們,哪里有改革創新,哪里就有繁榮發展的局面。
2300年前的趙武靈王為提高趙國的軍事能力決心一改中原地區寬袍大袖的服裝習慣,推行胡服騎射。公子成反對到:“中原之國是圣賢教化的地方,行禮作樂的地方,遠方國家景仰的地方,邊陲少數民族學習的地方。如今趙王舍棄這些傳統習俗,卻去因襲胡服,違背人心。”并拒絕換上胡服。趙武靈王勸說道:“遷就中原國家的習俗,不愿改變服裝,忘了被攻城略地的恥辱才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并說:“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終于改變了守舊派的思想將胡服推行下去,使得趙國騎兵從此威震七雄,一躍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如果,依舊遵循著傳統服裝、保守思想不求改進的話,趙國或許如同戰國亂世中的其他國家一樣早早的滅亡了。
國家因改變而強盛,一味的因循守舊只會讓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越來越狹小。7月15日的《福塔萊薩宣言》正是金磚五國面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次求變之舉。金磚國家銀行的成立既可以擺脫被美歐所把控話語權的W B和IM F,提高自身的金融地位和經濟地位,更可以增強金磚國家之間的緊密聯系,扭轉全球財富失衡的局面。
可以說,變是突破抱殘守缺的思維,變是走出固步自封的習慣,變是改變墨守成規的傳統。只有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才能保持長久的活力和發展的動力。
走過26年的產權市場一直在變中求生存求發展。正如《產權市場·中國創造》一書中所記敘的,產權市場從無到有就是創新,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發布“3號令”也是創新,改變了依賴3號令坐等企業上門的思維模式,將產權交易的范圍擴大到涉訴資產、股權融資、排放權交易、文化產權等各個領域還是創新。正是一貫以來以改革補短板,以創新求發展的態度最終使產權市場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