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增

金城銀行總經理 周作民

近期籌建的天津首家民營銀行——金城銀行頗為引人注目。“金城銀行”在近代歷史上很有影響,天津借助這塊有影響的品牌建立新的民營銀行,可擴大影響,有利于促進新建立的天津民營銀行迅速發展。其實歷史上的金城銀行,不僅名聲很好,而且有著名的銀行家進行經營管理,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經營管理方法。因此,天津應以籌建當代金城銀行為契機,借鑒歷史經驗,重建北方金融中心的新輝煌。
誠然,研究中國金融史上對中國北方金融中心形成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北四行”中發展最堅實、規模最大的金城銀行,及其對現代金融業發展有益的歷史經驗,對于今天大力發展金融業,重建天津在北方地區的金融中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末民初,政局動蕩,不少王公貴族、軍閥官僚攜帶大量資金,遷移到天津租界,并尋找投資出路,有的興辦企業,有的購置房地產,有的存入外資銀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帝國主義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侵略,在客觀上給中國民族工商業也包括天津民族工商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以及當時北洋政府財政上對銀行資金的需求,刺激和促成了一些商業銀行的建立,其中就有著名的“北四行”。“北四行”是舊中國北方的金融業資本集團,包括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中南銀行,分別成立于1915年、1917年、1919年和1921年。金城銀行成立于1917年5月,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商業銀行之一,為“北四行”的主要支柱。
金城銀行的命名取自“金城湯池,永久堅固”之意。作為金城銀行主要發起人和經營管理者的周作民,曾任北洋政府財政部庫藏司司長,交通銀行稽核課主任。周作民認為官場多變,交行同官場一樣,權勢“五日京兆”,因此要籌辦商業銀行,以作長遠之計。但由于他兩手空空,于是鼓動安徽督軍倪嗣沖及其親信王郅隆出資辦銀行。倪、王擁有許多工商企業,看到辦銀行不僅有利可圖,又可以為自己的企業提供周轉資金,因此一拍即合。1917年5月金城銀行成立,王郅隆被推為總董,周作民任總經理。金城銀行的股東中,曾任北洋政府的總統、總理、總長和各省督軍的人物頗多,如黎元洪、徐世昌、梁士詒、熊希齡、曹儒霖、周自齊、孫傳芳、吳佩孚、王占元等。此外,股東中還有金融權要多人,如吳鼎昌、任鳳苞、錢永銘、周作民、包筆江等。從中可以看出金城銀行的發起人分為兩類:一類是軍閥、官僚及他們的代表人,另一類是與軍閥官僚有聯系的交通銀行當權人物。前一類擁有雄厚的資本,而后一類擁有管理銀行的實際經驗,這兩類人結合起來使金城銀行的資本較一般銀行充實,吸攬“達官貴人”、“軍政機關”等存款的門路廣,市場信息靈通,同時還能取得官僚資本的交通銀行的特殊幫助。
金城銀行后來雖然吸收了一些工商業者、經濟學者以及洋行買辦為股東,但北洋軍閥以及金融權要所占股本額的比例始終居于絕對的支配地位。1927年北洋政府垮臺后,股東會、董事會逐漸被銀行家所掌握。金城銀行成立時資本定為200萬元,實收1/4,即50萬元。至1919年1月,資本收足200萬元,是年10月,增資為500萬元,次年3月收足。1923年計劃增資為1000萬元,但至1927年僅收足700萬元。1932年7月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驗資,規定以實收數目700萬元為資本定額,以后資本額即未再增加。
金城銀行組織機構分為總經理處、總行、分行、辦事處。除各行在當地分設的辦事處經營各該行的一部分業務外,總行、分行、辦事處均由總經理處指揮監督,編制除董事、監察人外,還設總經理、協理;經理、副經理;稽核長、稽核。總經理、協理由董事會聘任,總經理代表全行辦理對外事務,除有特別規定須報告董事會外,對于全行營業及任免職員,有權處決一切事務。總行、分行各設經理一人,主管各該行一切事務,總經理有權指派稽核長或稽核兼各行經理、副經理職務。經理、副經理所做各項交易,均按總經理的計劃及命令執行,遇有重要事項及放款在1萬元以上,無論何種性質,均須經總經理的許可后方可執行。該行第一任總董王郅隆,董事梁士詒、朱寶仁、段永彬、倪道杰、徐樹錚、任鳳苞、倪道熙、魏聯芳、王景杭、曲荔齋、吳鼎昌;監察人為胡筠、郭善堂;總經理周作民。1919年倪道熙去職。1920年王郅隆改任董事,梁士詒當選總董,朱寶仁、魏聯芳任董事;吳鼎昌任監察人。1921年郭善堂去職,由鄭鳳藻接替。1922年梁士詒改任董事,朱寶仁擔任總董。1923年梁士詒、徐樹錚去職,吳鼎昌當選董事。1924年陳國棟接替鄭鳳藻監察人職務。
該行創始人之一周作民,在創業初期雖然股份很小,直至1929年才被選為第六屆董事會董事,1935年才被選為第八屆董事會的董事長,但從建行至全國解放始終擔任該行總經理職務。正是因為如此,作為銀行家的周作民對金城銀行的業務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金城銀行在周作民的領導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并且成為北方金融中心形成時期“北四行”中發展最堅實、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商業銀行。其主要原因如下:
其具體措施:
一是堅決維護客戶的資金安全,確保客戶存款隨時提取,建立了存款準備金制度。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風潮、三十年代的“九一八”、“一、二八”事變,以及“七、七”事變等幾個社會經濟動蕩時期中,從未出現過無款可付的情況,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該行的信譽,并成為該行存款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二是以“客戶至上”的服務思想開展銀行存款業務。
三是因時因事而宜,靈活地設置存款種類。
四是積極開展異地匯兌,吸收社會在途資金。
五是組織四行聯營。金城銀行資本金僅占全國重要商業銀行資本金總額的4.42%,而在1922年與鹽業、大陸和中南銀行組成了當時我國的“北四行”聯營集團,使其資本金占全國商業銀行資本金總額的17.7%,僅次于國家銀行而居商業銀行之首,從而也使該行在聯營中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經濟實力。
即把抵押貸款作為資金營運安全流動的主要貸款形式,這是金城銀行作為現代商業銀行區別于山西票號等傳統金融機構的重要方面之一,金城銀行還建立了自己的存放抵押物品的倉庫,從而保證了該行資金營運的安全、流動和效益的穩步提高。
金城銀行嚴格控制資金調度,即規定定期放款數額不得超過資本及定期存款總額,對于往來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必須有五成準備;加強調研和信息反饋,適應業務需要,即在經常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市場行情、貨幣流通乃至自然災害等,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交流,并采取相應措施;堅持議事報告制度,這主要是為了便于總行與分行間業務議事上通下達,對于該行總管理處系統地了解基層行實際業務狀況,加強指導經營管理具有較大作用。
金城銀行用人講究匯聚合力,認為“凡百業之策進,端賴得人。權衡人選,因事因地,因各有其宜,所謂適才適地也。”這里一是講得人的重要,二是講用人要得當,兩者并重。在得人方面,該行在錄用員工時非常重視德才兼備,嚴格選取。在用人方面,非常注重對員工的管理、培訓、考核、獎勵和福利五個方面,進而激發全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金城銀行在1917年成立時就把促進民族工商業發展放在重要地位,并在促進民族工商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快速發展。例如永利堿廠在1921年創立時資金僅40萬元。為打破我國長期依賴進口英商“卜內門”洋堿的局面,在金城銀行的信貸資金支持下,當時永利堿廠的總經理范旭東聘請留美化學專家侯德榜回國研制純堿。到1924年“紅三角”純堿試制成功,并開始進入國內市場。然而,卜內門公司不甘心在中國的壟斷地位被動搖,于1925年派其倫敦總公司的首腦尼克遜來華,向范旭東提出合營建議,并以利誘的方法阻止“紅三角”在市場上的競爭。后英方見計不成,便自行降價40%。此時永利堿廠受到英方傾銷政策強大的影響,銷路銳減,資金周轉十分困難。又在此關鍵時刻,金城銀行的周作民依然決定給予永利再貸款60萬元,以幫助永利度過難關。后來又多次貸款,支持永利頂住了英商的傾銷壓力。到1927年,永利日出堿36噸,國產“紅三角”暢銷大江南北乃至國際市場,與此同時金城銀行也在支持了許多類似永利這樣的企業,而使自身獲得了快速發展。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其分支行已遍及華北、華中、華南、西南、東北各地,共有65處之多。
金城銀行于1917年創立于天津,到1937年吸收的存款較創立時的1917年增加了38.3倍。特別是1935、1936年,金城銀行的存款額一舉躍居全國商業銀行存款額首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周作民的領導下,其金融機構的設置是按照經濟區域,依次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中經濟較發達并適合于金融業發展的地方,建立了60多家總分支機構,其中在北方建立的機構就達30多個,從而為金城銀行聚集大量的存款和業務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金城銀行發展的歷史經驗和周作民的事跡,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重要啟示:銀行家在金融業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城銀行之所以影響那么大、發展得那么快,關鍵在于當時有了周作民那樣的銀行家。當代的天津金城銀行近期被國務院批準在津正式籌建,這是建國后總部設在天津的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天津一定要用銀行家來經營管理。今天的投資經營環境比周作民那時好多了,我們沒有理由在重建北方金融中心的過程中造就不出更多的像周作民那樣的銀行家,也沒有理由不把今天的天津金城銀行等諸多現代化商業銀行搞得比歷史上的金城銀行更好、影響更大。我們必須再造一大批銀行家,必須再造天津金融中心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