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梓萌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在俄語中,官僚主義就等同于“地位觀念”。部分官員在得到較高的社會地位之后,忽視了其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工作。這一現(xiàn)象早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就已經受到廣泛關注,它是社會主義國家實現(xiàn)人民民主進程中的障礙之一。其形成原因及解決方式在馬列著作中頻頻出現(xiàn)。
馬克思恩格斯在其早期的為無產階級謀利益的實踐過程中就對官僚主義這一危害無產階級利益的因素作了研究探討。當時這一理論萌芽是以“廉價政府”這一名詞出現(xiàn)的,并在巴黎公社的建設過程中對未來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實現(xiàn)形式作出設想。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首次嘗試——巴黎公社中,人民群眾第一次真正成了社會的主人,馬克思、恩格斯及時總結經驗,首創(chuàng)了社會公仆原則。“廉價政府”作為消除官僚的手段包括以下要點:(1)政府性質是消滅官僚的政府;(2)政府必須以減輕人民負擔為己任;(3)政府必須是人民自己的政府。
作為無產階級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871年就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后國家可能面對的危機及應對措施。
作為共產主義政黨,消滅私有制是其終極目標。對于官僚主義,列寧認為“官僚主義是隨時隨地把國家權力同地主和資本家的利益連接在一起的”[1]85。這就說明在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眼中,官僚主義是以實現(xiàn)地主和資本家的利益為目標、為維護資本家權益而存在的。盡管經過百年歷史的推進,當前社會中官僚主義這一名詞改變了它原有的含義,但就其忽視民生,忽視其為實現(xiàn)人民群眾利益為本職要求的這一特性而言,其危害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性質沒有改變,仍然是當前阻礙民主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如何應對官僚主義對共產主義建設的危害,列寧提出:(1)需堅持將黨政分開。避免黨直接執(zhí)掌政權而為自身黨員牟利的可能,要代替廣大勞苦群眾來實現(xiàn)其利益需求。(2)吸收群眾共同進行國家管理。更充分地是實行民主,以實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3)密切黨群聯(lián)系。廣泛吸收群眾的真實意見并實施于社會各項建設當中。在列寧看來,“不接近群眾,就會一事無成”,我們“必須竭力實現(xiàn)‘更深入群眾’和‘更密切地聯(lián)系群眾’的口號”[2]225。馬列主義對官僚主義的認識及應對措施的設想,為我黨實現(xiàn)十八大報告中完善各項社會建設、提高國民收入、提高國民素質這一目標,提供了理論指導。
1.毛澤東就清除官僚主義理論的實踐
毛澤東對黨內無視群眾利益的部分干部深切痛恨。1953年1月,他深刻指出:“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的黨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就其社會根源來說,這是反動統(tǒng)治階級對待人民的作風(反人民的作風,國民黨的作風)的殘余在我們黨和政府內的反映的問題。”[3]254
其對解決官僚主義的認識主要是以群眾運動的形式來打擊部分存有官僚主義思想的官員。這一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三反”運動中。這一辦法的優(yōu)勢在于打擊范圍廣,效果立竿見影。廣大的勞苦人民在基于過去幾十年的受壓迫、受剝削的艱苦生活過程中對壓迫他們的官僚階級十分憤慨,對存有官僚主義思想的官員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毛澤東對于與黨內清除官僚主義思想官員的斗爭取得的經驗也為后來我黨各屆領導人發(fā)展關于清掃官僚主義的理論實踐提供了斗爭依據(jù)。
2.鄧小平就清掃官僚主義理論的實踐
鄧小平對于反對官僚主義一直以來都有著明確的態(tài)度。它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尤其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連續(xù)發(fā)表了很多精辟的論斷。主要為杜絕工作方法上的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等現(xiàn)象;機關設置的籠統(tǒng)復雜;官員對于下級、群眾的驕傲自滿,不能很好地聽取群眾的意見等。他說:“有些人‘官氣十足’,動輒訓人,打擊報復,壓制民主,欺上瞞下,專橫跋扈。”鄧小平同志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立足當時國情,借鑒了歷史經驗,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部分官員存在官僚主義思想的情況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他認為:當前官僚主義存在的問題“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大問題”[4]177,就如何制定對待官僚主義的戰(zhàn)略措施方面,鄧小平提出:首先是加強黨政干部的思想教育建設,發(fā)揮我黨一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作風。加強黨自創(chuàng)立以來的思想道德教育,執(zhí)政為民、執(zhí)法為民。從生產力方面入手,完善黨的制度與體制,進行綜合治理,并作了初步實踐。之后的歷屆領導集體,對此問題從不同方位做了不懈的努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新一屆領導集體,立足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對清洗官僚主義的理論,根據(jù)具體的國情,以清掃官僚主義為目標,以清理形式主義、奢靡之風、享樂主義為助力,進一步建設廉潔政治,完善我黨的建設工作。當前部分黨政干部存在的官僚主義問題表現(xiàn)為:
領導干部的作風,反映著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組織能力、思想狀態(tài)、工作態(tài)度、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整體面貌。官僚主義導致的黨政干部的作風問題如:忽視人民群眾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各種理由推脫,或者趁機索賄等;忘記了黨政干部應為人民群眾的公仆而自居自傲,脫離群眾導致民意無處可泄,從而導致突發(fā)性群眾事件,對社會建設造成阻礙,對中國共產黨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毛澤東在《官僚主義的二十種表現(xiàn)》中,把官僚主義詳細地分為二十種。其中可大略分為三類。其一,雖可能有才能,但是脫離實際,只顧自己埋頭工作,不與專業(yè)人士交流。甚至不懂所處部門性質,不抓業(yè)務,空談政治;不聽人言,蠻橫專斷。其二,碌碌無為,無頭腦、迷失方向,只講究做事數(shù)量不講質量。其三,貪圖享樂而收受賄賂,助長歪風邪氣,縱容壞人壞事;打擊報復,違法亂紀,壓制民主,欺凌群眾;敵我不分,互相勾結,作奸犯科,害黨害國。這是走上非常危險道路的官僚主義①。
自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以來,黨建工作的難度愈來愈大。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漸提高,處于太平安樂年間的黨政干部群體中一些惰性的、消極的思想開始滋生蔓延。部分黨政干部的心理開始發(fā)生變化,目前表現(xiàn)出的官僚主義問題以第三類為主,即居權自傲,自身的道德品行不端,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②。在社會上一些別有居心的不法分子的引誘下,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官員極易做出違反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出現(xiàn)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欲交易。部分官員濫用權力,沉迷于享樂,生活作風奢靡,生活腐化。在當前情況下要掃清黨內官僚主義,保持黨員思想純潔、純潔作風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課題。
自十八大召開以來,新一屆領導集體就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強調的當前社會建設、黨的建設所存在的問題,從小處著手,由表及里,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并落到實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提倡節(jié)約糧食,機關干部輕車簡行等。我國著名學者王亞南先生認為,對官僚主義應從技術性和社會性兩方面去理解。就其技術性來說,講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一味被動地刻板地應付,一味把責任向上或向下推諉,諸如此類,都是所謂官僚主義的作風。就其社會性來說,在官僚主義政治下,政治權力完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權侵奪普通公民的自由,官僚把政府措施看作為自己圖謀私利的勾當[5]19-20。
習總書記提出的“四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之風、享樂之風)清理活動,理論上講可以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杜絕部分黨政干部的不法行為。這就避免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黨為清理黨內貪污分子而舉行的“三反”“五反”運動中,由于群眾斗爭的擴大化,斗爭方式存在過火行為,這有助于黨的純潔性建設。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與新形勢相適應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新的名詞,是將共產黨人對中國社會實現(xiàn)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信念,與廣大人民群眾實現(xiàn)國家富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一偉大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十八大報告中提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這就指明了共產黨人必須時刻以實現(xiàn)人民利益為己任,認真學習馬列經典理論,明確黨員干部人民公仆的身份,站穩(wěn)為人民服務的位置。
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堅定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社會發(fā)展目標、社會發(fā)展道路和社會發(fā)展模式上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繼承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對此,黨校需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并以此武裝全黨。理清當前理論及實踐的指導作用。進一步完善黨對黨政干部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領導集體就認真學習馬列經典理論,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對黨內清除官僚主義進行了實踐探索。并在實踐過程中以群眾為主體,依靠群眾對自身黨建工作做進一步的完善。
十八大報告中提到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消除過去部分黨政干部不屑于聽取民意,以各種理由搪塞民意的形式主義行為。完善黨政干部聯(lián)系群眾制度,為進一步在黨內清掃官僚主義提供了助力。報告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6]51。目前這一構想已經在全黨鋪開,相信很快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我黨自創(chuàng)立以來就貫徹著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方針。劉少奇曾在《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群眾路線的基本點就是:“第一,信任人民群眾,相信他們能夠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第二,黨必須根據(jù)群眾的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工作,黨的方針、政策、措施都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7]400-401。
注釋:
①毛澤東:《論反對官僚主義》,1963年5月29日。
②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頁。
[1]列寧.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6]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7]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