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即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至此,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1年聚焦“三農”。今年一號文件將“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放在首位,并從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等多個方面,全面部署深化農村改革工作。
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這是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延續。一號文件提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國內糧食生產,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今年一號文件還特別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文件共33條,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內容涉及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在財政投入方面,文件提出,完善財政支農政策,增加“三農”支出。公共財政要堅持把“三農”作為支出重點,中央基建投資繼續向“三農”傾斜,優先保證“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文件再次強調,“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和農業機械化。”
近日召開的人民銀行貨幣信貸工作會議給市場指明了今年貨幣政策的明確思路——貨幣信貸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穩”主要體現為“總量穩定”,“進”主要體現為“結構優化”。具體來說,要加強和改善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保持適度流動性,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調節作用,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要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有針對性地引導金融機構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支持小微企業、“三農”以及信貸政策支持的其他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央行同時提醒了近期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隱患。1月份以來,貸款增長較快,同時春節臨近,現金需求將顯著增加。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合理安排貸款投放節奏,防止資產過快擴張。央行還要求,貨幣信貸部門要及時提示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合理安排貸款投放節奏,防止資產過快擴張。
各省份陸續公布了2013年財政收入快報,從目前公布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省份均超額完成年初預算目標,不少省份收入增速還出現增長。各省雖未全部公開2013年財政收入數據,但財政系統內部其實已經匯總相關數據。云南省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最快,為20.4%,其次是福建省,增速較快的省份,還有天津、江西、安徽等。
雖然2013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情況不錯,控制和壓縮一般政府性開支仍是2014年的一項重要內容。一些省份在編制2014年預算時,要求各部門進一步下調相應比例的開支。不少省份對結余結轉資金,則表示若積壓過久,省級財政可從部門手中回收資金。
包括中紀委三次全會公報在內,2013年至今中央先后已出臺15個文件通知,以“嚴禁”“嚴查”的口吻砍除公務員的“灰色利益”。15道禁令推出的時間,大多集中于 2013年 7月份之后。2013年12月禁令發布最密集,該月內公布了針對公務員系統的“禁煙令”、“殯葬改革令”、“禁攤派黨報黨刊令”、以及“公務接待禁燕窩魚翅令”。
據統計,15道禁令所消除的“灰色利益”包括:豪華超規格辦公樓、黨政機關文藝晚會、一般公務用車、會員卡、公款旅游、公款宴請吃喝、公款發放贈送月餅年貨等節禮、公款印刷贈送賀年卡、公務接待使用魚翅燕窩或香煙高檔酒水、贈發土特產、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等,其中大部分與普通公務員日常工作和生活直接相關。中央在發布禁令的同時,大多還配套有問責措施。
據人社部陸續披露的信息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有26個省(區、市)和深圳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平均調增幅度近18%。機構認為,工資的較快增長將導致中國企業在基層人力成本上的優勢進一步喪失,這將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專家提出,大量適齡勞動力和較低勞動力價格所創造的人口紅利給中國經濟帶來了過去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不過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廉價工資已很難吸引更多的勞動力供給。靠勞動力低價格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已不再可能。當務之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者素質,從人口紅利轉向人力資本紅利,這是中國必須走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