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財政監督檢查局
近年來,湖南省郴州市財政監督檢查局組織力量,對部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進行了財政財務檢查。從檢查情況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狀況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管理上的問題。2012年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相繼出臺,如何根據新制度要求,切實規范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當前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近年組織的各項檢查和專項調研情況看,目前,郴州市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并不樂觀,財務管理問題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有的會計科目使用不規范,有些單位使用會計科目時,不是按照財務制度的規定使用會計科目,而是憑自我想象、自我感覺隨意使用會計科目;有的會計核算不嚴格,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未按照要求分別進行核算,基本支出中有項目支出的內容,項目支出中有基本支出的內容;有的票據使用不規范,自制票據、外購票據、白條報賬等時有發生;有的會計檔案不全面,重視整理歸類純會計類的憑證、賬簿、報表的保管存檔工作,忽視合同、會議紀要、審批文件等財務資料收集、保管和存檔工作;有的原始憑證不完整,少附交易發票、不附交易清單、不附各類基金費用提取的依據等;有的證證、證賬、賬賬、賬表核對不符,財務處理錯誤等;有的為滿足主管部門年終考核需要,隨意調賬。因為會計基礎工作薄弱,造成會計信息失真,不能正確反映單位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經營者和管理者無法準確掌握單位真實情況。
目前,一些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嚴,普遍存在“重購建、輕管理”現象,固定資產的采購、處置、出租、出借、報廢等管理不規范、審批手續不嚴。有的固定資產采購時,不辦理政府采購手續;有的采購辦公用品時,超標準采購,卻只作單位支出,不入固定資產賬;有的為主管部門購買電腦、打印機、相機等,既不入本單位固定資產賬,也不作備查賬,造成資產流失;有的未建立財產財物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資產驗收、保管、維護工作流于形式,不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和賬實核對,如A單位整體出租的空調、電視機等設備由租用方使用多年未盤點,設備是否毀損、丟失,單位完全不知情;有的固定資產出租、出借、報廢等未按規定到財政部門報批,逃避財政部門監管,容易滋生腐敗。
有的招待費支出在正常 “招待費”科目列支外,還在專項經費、工會經費中列支,或者在差旅費、福利費中列支,且開支數額較大,如B單位2010年至2011年共發生招待費431.83萬元,年人均達2.4萬元。有的超標準、超范圍發放津補貼、獎金,未履行審批手續隨意發放,如B單位2011年發放的工資及各類津補貼、獎金626.94萬元,人均年收入達11.83萬元;2009年,C單位發放各類獎金及崗位津貼98.47萬元,年人均7.03萬元;D單位行政后勤人員發放各類獎金及加班費等年人均4.6萬元;A單位發放各類獎金、津補貼名目繁多,年人均2萬元。
如E單位2011年總支出407.98萬元,其中招待費43.77萬元、會議費27.18萬元、銷售獎勵51.37萬元,三項合計占比29.98%;基本建設支出26.61萬元,占比6.52%。2012年總支出543.72萬元,其中招待費47.10萬元、會議費51.82萬元、銷售獎勵103.95萬元,三項合計占比31.31%,比上年增長65.84%;基本建設支出3.59萬元,占比僅0.66%,比上年下降86.52%。
從近年的檢查情況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基本上沒有納入預算管理,沒有按 《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規定,根據事業發展目標和工作計劃制定年度財務收支計劃,有錢就多用,沒錢就少用。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依法理財觀念淡薄是主要原因。財政部出臺《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進行了明確規定。郴州市對機關行政事業單位津補貼及獎金發放也進行了嚴格規定。但有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領導依法理財觀念淡薄,重業務拓展,輕財務管理,管理手段粗放,甚至以領導意志為主,財務管理流于形式,削弱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有的重提高職工個人收入,輕嚴格按規定發放,支出審批不嚴,甚至巧立名目濫發財物,在財務管理上不作為、亂作為。
二是財務監管機制缺失是關鍵原因。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以“自收自支”為借口,收入不愿繳入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支出不愿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逃避財政監管。主管部門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基本上只是業務上的指導,財務管理基本是不聞不問。財政部門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基本上是重視專項檢查,而疏于日常管理。加之單位內部會計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沒有形成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監管機制缺失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財務人員素質不高是重要原因。有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對財經法規、財務理論、財務知識缺乏系統性、整體性認識,主觀上疏于對財務的規范化管理。有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是從業務工作人員中抽人擔任,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財務人員素質不高造成會計核算混亂,從客觀上制約了財務管理的規范化。
建議組織專門力量,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進行徹底清理摸底,將具有行政職能及公益類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列為重點監管對象,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將純經營服務類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列為一般監管對象,并以市政府名義出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定》,對重點監管對象、一般監管對象的財務管理方式、財務管理手段和違法違規責任追究等分別進行明確。
建議按照2012年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結合本地實際,出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票據管理、銀行賬戶管理和會計核算等進行明確和規范。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按照 《會計法》、《預算法》、《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及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制度的要求,認真查找制度建設的空白點,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嚴格規范財務收支活動,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資金,形成運轉協調、程序嚴密、制約有效、公正透明的財務運行機制,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按照有關規定,結合內部管理要求和組織類型,建立內部財務管理體系,明確單位領導、財務主管和相關財務人員的職責、權限以及財務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賬務處理程序制、內部牽制制、內部稽核制、財務收支審批制和財產物資管理制,采用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全控制、內部報告控制、電子信息控制等,進行全方位財務監管。業務主管部門負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日常監管和稽查。審計、監察、財政、物價等部門加強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監管,形成合力,定期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進行檢查。
一是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教育。一方面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對財務工作的新業務、新知識、新方法、新手段進行針對性培訓,如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支付、零余額賬務、公務卡管理、網上政府采購等知識,不斷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著力提高財務人員思想政治水平和依法理財水平,樹立堅持原則、廉潔自律、忠誠履職理念,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二是加強單位領導的培訓教育。分期分批舉辦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領導財務法律法規政策培訓班,不斷提高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領導依法理財、依法用財觀念和意識,使單位領導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了解財務、熟悉財務、支持財務,牢固樹立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