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長春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中的科研平臺建設
徐 敏
(長春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科研平臺可以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支撐,因此我們主張搭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科研平臺,具體包括學術研究平臺、學術交流平臺、科學實踐平臺。
馬克思主義理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科研平臺
2007年5月,共青團中央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綱要》實施以來,很多高校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在本質上是信仰教育,而信仰教育本身具有內在的規律,因此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科研平臺建設是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的重要支撐。
能否培養出優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關系到中國高等教育的成敗,更關系到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因此,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責任。我國正處在轉型期,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面臨著較大挑戰。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迫切需要科學研究的介入,需要科研平臺的搭建。
(一)科研平臺能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導
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因此青年人能否成為堅實的馬克思主義者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和信仰缺失的年代,培養青年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據2012年6月對我校“百名優秀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首批學員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37.8%的學員是因為信仰馬克思主義才希望成為一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其他學員絕大部分是因為對未來事業和大學學業有所幫助才希望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甚至有些學員并不了解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目的,這說明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迫在眉睫。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與一般的教育不同。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專門開展針對工程本身的研究。高校應采用科學研究的辦法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進行研究,從而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二)科研平臺能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
在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同時,必須依靠科研平臺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提供實踐支撐。具體來看,我們要搭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紅色教育基地,建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虛擬現實空間。紅色教育實踐基地、虛擬現實空間這兩種科學實踐平臺的構建,不僅能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提供理論支撐,還可以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提供實踐支撐。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科研平臺主要包括三大平臺:學術研究平臺、學術交流平臺、科學實踐平臺。其中學術研究平臺主要提供理論研究平臺,學術交流平臺主要提供對外學術交流平臺,科學實踐平臺主要提供紅色教育實訓基地和虛擬現實空間平臺。
(一)學術研究平臺
本文所說的科研平臺是針對高校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學術研究平臺,具體說就是專門的研究所和期刊。但是,從目前國內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實踐來看,有些高校并沒有相關的研究所和期刊,有的高校雖然有類似研究所和專刊的學術研究形態,但并沒有針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專門研究所和期刊,這使得有關學術研究還不夠深入。“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學術研究平臺應主要包括三個層次:
1.成立專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研究所”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是團中央所倡導的工程,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但是針對該工程的研究在我國還剛剛起步,需要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對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進行研究。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研究所”,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規律、特點和路徑,研究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規律、特點、路徑,以期為高校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提供理論支撐。
2.創辦專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期刊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馬克思主義研究》等期刊都是專門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級別期刊,同時也有《中國青年研究》等專門針對青年培養方面的期刊,但是依然有必要創辦專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期刊,從而吸引國內專門從事此項研究的學者更專注于該問題的研究。當然,在我國當前的發展背景下,可以考慮在某些權威期刊開辟專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專欄,待條件成熟后可以創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期刊。創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期刊,有利于建立起一支研究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隊伍。
3.創辦專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報紙
馬克思和毛澤東都非常重視報紙,重視報刊對輿論的導向功能。從國內的實際來看,一些高校在《校報》開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專刊,《中國社會科學報》也有大量篇幅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但截至目前并沒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面專門的報紙。只有創辦專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報刊,才能在全國高校乃至社會上引起高度重視。從我國實際出發,可以在權威報紙特別是黨刊上開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專刊,并在此基礎上嘗試創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報紙,吸收來自全國甚至是國外的投稿,力爭使其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陣地。
(二)學術交流平臺
全國各高校都已經建立起“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有很多學者也開始進行針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專門研究,但是有關的學術交流活動仍然較少。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沒有辦法依靠幾個學校或幾個學者就可以取得成功,而必須集眾人之力。因此,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學術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形式如下:
1.定期召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學術研討會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不僅僅是各高校團委、學生處的工作,也不僅僅是各個學校內部的工作,而是一項需要所有高校團結合作的工作。應開展全國范圍內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研討會。具體來說,“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學術研討會在層次上可以劃分為校級、省級、地區級、國家級幾個層次,在類別上可以設計學校間交流、學者間交流、學員間交流三種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廣泛聽取來自各個領域的聲音,了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最新動態,把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做好。
2.構建全國范圍內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學術交流網絡平臺
應構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學術交流的網絡平臺,宣傳和介紹全國各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開展情況,使之成為一個有學者廣泛參與的、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全國各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參與者自由交流的網絡平臺。這個平臺的搭建可以有效推動國內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學術交流。
(三)科學實踐平臺
高校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旨在培養大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前面我們提到的學術研究平臺、學術交流平臺可以為高校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但是要讓這種理論信仰教育變成青年人自覺的意識還需要配備科學的實踐平臺。
1.建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紅色教育實踐基地
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可以幫助學生間接體驗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了解中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體來說,建立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就是要通過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方式,系統地構建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進程的“時光走廊”。通過紅色教育基地,生動再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和發展的進程,讓參觀者能系統和形象地了解中國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中國為什么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規模經濟效應,該紅色教育實踐基地應以省或市為單位進行建構。
2.建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虛擬現實空間
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可以讓青年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有助于增強青年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如果還能輔之以虛擬現實空間的建構,那么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科學實踐平臺就會更為完整。
虛擬現實空間的設計主要是發揮網絡的教育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果能把全國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設計為一個虛擬現實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便可以對全國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進行介紹,可以包括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有關的經典著作、經典影視作品、精品課、精彩演講、精彩報告、名家觀點、時事政治等內容,瀏覽者對這些內容都可以自由點擊和欣賞。此外,虛擬現實空間還可以設計一些精彩的網絡比賽活動,包括毛澤東詩詞朗誦比賽、毛澤東詩詞書寫比賽、唱紅歌比賽、講中國歷史故事比賽等等,讓瀏覽者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
當然,科研平臺只是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中的一種平臺,建設好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還需要其他各種平臺的共同支持。這將是我們今后研究的方向。
[1]王兆國.努力為黨的事業培養一批又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J].求是,2011(1).
[2]郭超,李廷憲.構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長效機制基本框架的思考[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3]李廷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與黨的執政資源配置[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9).
[4]石國亮、黃尹、廖艷琳.新時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9(12).
[5]章劍峰.新時期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機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6]蘭亞明.關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若干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09(9).
[7]芮鴻巖.實踐視閾中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在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點思考[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6).
[8]杜蘭曉,呂媛媛.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調查報告[J].中國青年研究,2008(12).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Cultivating Youth Marxists
XU M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e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youth Marxi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we advocate buil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youth Marxists, including: academic research platform, academic exchange platform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platform.
Marxist theory; youth Marxist cultivating project;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2013-12-28
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2014B225)。
徐 敏(1976- ),女,遼寧鐵嶺人,長春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遼寧大學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4)04-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