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慧
(長春師范大學 學生工作部(處),吉林 長春 130032)
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戰略意義及實現方法
遲 慧
(長春師范大學 學生工作部(處),吉林 長春 130032)
當前,要從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從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來把握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戰略意義,并在把握相關規律的基礎上掌握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方法。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意義;方法
(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1]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思想武器。正是由于我們始終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放在首要和核心的地位,才能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才能在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過程中不斷前進。
“思想領域的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就必然會去占領。”[2]青年是容易受到各種社會思潮影響的群體,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牢牢占領思想意識形態陣地,重視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青年成長,引領青年思想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陳云曾經指出:“從歷史事實看,帝國主義的侵略、滲透,過去主要是‘武’的,后來‘文’、‘武’并用,現在‘文’的(包括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突出起來,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國家搞所謂的‘和平演變’。”[3]為了應對和平演變戰略的挑戰,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核心地位,確保馬克思主義始終在創新中不斷發展。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堅定不移地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任務,要在創新和發展中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時代特色。“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就必須要培養和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這也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最核心要素。”[4]同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作為青年中的先進分子和優秀人物,應該爭當青年的楷模和表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和重大戰略任務。”[5]
(三)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需要
任何一個政黨開創的革命、歷經的建設和發展的前途都取決于其接班人。因此,黨的十八大指出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戰略高度抓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培養工程,把培養和造就合格的接班人放在第一位,是黨和國家歷來的政治戰略。“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事業是不是后繼有人的問題。”[6]由此可見,把黨和國家的命運交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手中是一個重大的命題。毫無疑問,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青年干部的重要來源之一,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也就是培養治國理政的優秀人才。
歷史規律是指歷史發展過程中多次出現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質共同性的歷史現象及其內部和外部的本質聯系。深入探討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發展的歷史規律,是我們透過歷史表象探討其深層因果聯系、揭示歷史發展中的普遍性、統一性、必然性的必然途徑。
(一)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至上性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的中介性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活動的理性產物,是反映人的社會本質的精神現象。首先,意識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在動物的反映形式和動物心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是這種產生于動物心理而又超越動物心理的意識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把人提升為人。其次,意識的至上性意味著意識本身的能力,即人的意識能夠認識世界并能夠在這種意識指導下有效地改造世界。再次,意識的至上性意味著思維的能動性。客觀存在決定意識,但意識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存在。這種能動性表現為它的計劃性和目的性、選擇性和創造性。也就是說,在充分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主觀意識接受什么或不接受什么、思考什么或不思考什么、選擇什么或不選擇什么是無法限制的[7]。這就是意識的至上性,既符合客觀事實,也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意識的原理。所以,我們認為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具有至上性。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至上性決定了它要依賴于一定的中介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要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作用,就必須通過目標這個中介因素的影響。所以,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的直接來源,直接決定目標的基本特征。每個時期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都有突出的核心內容,使其具有時代的印記。新民主主義時期,“實現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革命性目標便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目標。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重點突出了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建設性目標便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目標。因此,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直接決定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的內容和基本特征。在這個意義上說,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是確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的標準和價值尺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是連接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和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中樞環節。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濡化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的自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濡化是指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將社會倡導的或潛在的思想理念或價值追求傳遞給社會群體的過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的自育是指在實踐活動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目標能夠根據社會發展變化自覺整合自身內容的過程。
每個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自身演化的過程中都具有顯著的流動特征,其內容與功能不斷向社會方向擴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目標也會自覺不自覺地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在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改革創新和時代精神為核心目標。與此相對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通過政策教育、道德素質教育和思想改造運動確立了“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適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確立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培養目標。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建設,并通過濡化使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得以確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雖然是在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確立的,但絕非原樣照搬和重復。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目標在自育的過程中不斷攝入信息,從而獲得適應社會發展的新目標。
(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由理想走向現實的漸進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不僅指意識對于客觀存在的反映,也包含意識在客觀基礎上對未來社會理想狀態的追求或期待。我們認為,當社會意識作為一種精神現象進入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范疇時,會首先反映到目標這個中介因素中,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的實踐本身也存在著一個發展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目標存在由現實走向理想的漸近性過程。
高校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必須通過目標的實現過程將理想轉化為社會現實。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取得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我們制定了“培養革命先鋒分子”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目標,通過建立革命學校、發動愛國主義學生運動實現了預定目標,而目標實踐的過程也正是理想向現實轉化的過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們的共同理想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因此,通過方針政策教育、思想改造運動和道德素質教育為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培養了大批建設者和接班人。改革開放以來,與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的任務相適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將培養“四有”新人作為目標。
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黨的領導就是青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同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也離不開黨的領導。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既要提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理論素養方面的能力,也要引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積極投身社會運動和社會實踐中去,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內核。
(一)堅定黨的領導
“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結合在一起的;同樣,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也只有跟共產黨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8]一部中國青年運動史,說到底,就是一部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不懈奮斗的歷史。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廣大青年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中國青年運動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蓬勃發展。作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關心和培育下成長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更是離不開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要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按照“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要求,自覺投身黨的各項事業中去,在黨的領導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而進步。
長春師范大學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學校黨委對這一培養過程的領導,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了負責日常工作推進的總協調辦公室,協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政法學院、學生處、組織部、宣傳部、黨校、團委、關工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九個部門參加,各自承擔或協同承擔相關工作任務,各自發揮部門優勢。通過黨委的高位引領,使工程的起點更高、影響力更大,相關部門的配合協調更順暢,組織資金的支持保障更有力,確保這項工程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增強理論自覺
增強理論自覺是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要著力培養他們的理論興趣,養成重視理論學習的習慣。只有時刻加強理論武裝和理論自覺,才能使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保持理性思考的狀態,才能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培養其追求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長春師范大學黨委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價值體系和創新成果,形成了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真正為大學生們提供堅定的理論指導和精神動力。
(三)關注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要想真正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真正指導他們成長,必須關注實踐環節,使他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物質力量,并堅定地朝著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方向努力。
長春師范大學始終關注實踐訓練的實際效果,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點,提升了學員思想境界,如組織優秀“青馬”學員赴井岡山學習與實踐,追溯紅色記憶;以志愿服務工作為落腳點,提高了學員思想覺悟,如組織“青馬”學員參與“紀念長春解放65周年,美化城市環境,助力幸福長春建設”活動;以暑期社會實踐為切入點,拓展學員的綜合素質,如組織“青馬”學員參加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為學員們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提供了平臺;以學校機關各部門掛職鍛煉為著重點,增強了學員的實踐能力。
當我們正在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努力奮斗時,當我們朝著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不懈追求時,我們必然需要一批又一批能夠推動偉大事業向前發展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因此,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的高度,解決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這一問題。
[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493.
[2]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37.
[3]陳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0.
[4]王向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探索與實踐[M].河北: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62.
[5]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183.
[6]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九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71.
[7]張澍軍.德育哲學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78.
[8]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6.
2014-02-12
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95號)。
遲 慧(1987- ),女,吉林通化人,長春師范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4)04-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