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麗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關于高職旅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的思考
王莉麗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旅游業的發展為高職院校旅游英語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契機,旅游英語課程應調整教學結構以適應國內外旅游業發展需求。本文在分析旅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旅游行業英語進行第二課堂建設的必要性。
旅游英語;第二課堂;考核與評價機制
旅游活動是傳遞文化的活動。旅游從業人員是跨文化交際人員,他們要將中國文化展現給國際社會。學生不僅要了解中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的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更要有專業的實踐技巧和先進的服務理念。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旅游專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受到英語基礎薄弱的影響,學習興趣不夠、動機不明,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第二課堂的開發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獨立性與前瞻性。全方面的自主能力和創造潛力是無法從傳統的單一的課堂中培養的。第二課堂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學習,有助于教學的良性循環。傳統的旅游英語課內教學已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四、六級考試的社會效應性較強,大部分正規單位在招聘時要求學生通過四級考試,這種過度重視的現象導致學校的英語教學以應試為主,學生英語學習的壓力太大,自信心不足,影響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旅游專業的英語課就更難提起學生興趣。因此,可以通過第二課堂的調劑來豐富教學內容。
(一)教學管理層面
其一,打破單一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科間的交叉與配合,由旅游專業與英語專業教師共同研討與溝通,制定行之有效的第二課堂實施方案,將此方案列入專業培養計劃,提上正式的教學日程安排,于學期初對整個學期的第二課堂作整體籌劃與部署,實現旅游專業課程、英語語言能力、課外活動的系統、科學的安排和有效銜接,避免教學內容與課外活動脫節。此外,旅游英語教學大綱的編寫也應當由旅游與外語教研室共同討論制定,在培養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大綱,進而指導教學。
其二,重組師資結構。旅游專業大部分教師屬于雙師型,但旅游英語的科任教師往往由外語系教師擔任。事實證明,旅游英語教師同樣需要了解行業所需,需要進修及培訓,需要企業一線工作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旅游英語課內及課外的教學。
其三,協調好相關部門。要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增強活動效果,需要校內多個部門進行有效配合。如活動設計、活動設備與場地的布置、音響與教室的配備、活動經費的劃撥等,這些都需要得到校領導的足夠重視,由旅游系與外語系相關教學管理人員整體部署,由科任教師監督與指導,在學校及學工處等部門的配合下共同實施。
(二)第二課堂活動類型
其一,開展校內職業技能競賽。根據全國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以及省賽的項目要求,設置跟旅游英語相關的學院技能競賽項目。比如福建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的“中餐主題宴會設計”和“導游服務”項目有所調整,加入了英語測試內容,競賽采取理論考核、實踐操作和外語水平測試相結合的形式,主要考察選手的英漢雙語互譯及口語表達能力,選手與評委進行現場會話。
其二,開辦各類旅游英語競賽與活動。如:豐富英文網站內容,由旅游專業學生負責收集,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的旅游英語資料,進行編撰、提煉,由教師審閱及定稿,分組、分階段搭建網絡平臺。教師還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與學生分享教學資源,答疑解惑,交流經驗;由學生會籌辦,成立英語俱樂部,每周定期舉行各類英語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邀請外教參加英語角、英語口語比賽、英語寫作比賽、旅游英語閱讀比賽、旅游及飯店英語詞匯競猜、旅游常識英語問答、歐式擺宴與餐具詞匯角逐、茶藝表演之英語配套介紹、戲劇與武術等的表演與配套英文介紹等。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加強對外國的人文環境、禮節習俗、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國際化旅游行業就職競爭力。
其三,加強學生的自主操練與實踐。比如分組、分角色練習機場接機、酒店前臺預定、餐桌英語、帶團介紹地方景點、地方特色產品、英文菜肴烹制方法介紹等情景會話,將情景、交際、多媒體和任務型教學法融會貫通,實現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和多樣性。通過小組現場比賽或視頻大賽的方式,激發學生表演和說英語的欲望,使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通過團隊協作、交流配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英語學習興趣,為旅游英語的課內教學奠定基礎。在飯店英語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在每個單元設置一個“presentation”環節,由小組成員共同展示本單元相關內容,如關于菜肴的英文介紹,提前一周讓學生準備,并由教師給出“presentation procedure”,要求學生按照要求的演示步驟完成任務,上課時分組演練,一個學生操作PPT(附菜肴圖片、烹飪流程及英文文字說明),口語相對較好的學生在一旁用英文介紹烹制方法,另外幾個學生用道具模擬烹飪。
其四,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實地感受知名旅游企業或酒店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學會從飯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的角度看問題,并參與實訓實習,將旅游英語切實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實行“以賽代考、以證代考”的教學管理機制。如參加全國比賽或省市比賽獲獎的學生可以申請本門課程免修或加分,對積極參加本校舉辦的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的學生實行課程加分制或由輔導員計入學期綜合考評,同時給予獎金和紅榜并舉的激勵機制。
扭轉終結性評價的考試導向,重新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精心設計合理的成績比例,將教學的各個重要環節納入考評。旅游英語課程的學期總評為:平時成績占20%,期中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5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小測與作業、出勤等。由于這樣的評價方式過分注重終結性評價,以卷面為主,導致平時學生學習氣氛松懈,考前要教師劃考試范圍、臨時突擊背誦。經過教學改革,我們將旅游英語的課程考核標準重新分布,提高平時成績在期末總評中的比重(50%)。內容除了包括以上所提到的,還包括參加校內各種英語競賽與相關活動的分數,這樣就在很大范圍內調動了旅游系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要想讓第二課堂持久有效地發揮作用,就要重視學生的每一個學習活動,全面、科學、系統地重構教學評價體系。
旅游英語不是單一獨立的課程,我們應當通過對現行高職院校的旅游英語教學考核方式、課程設置等進行反思,因材施教,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第二課堂活動與課內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培養真正適應社會需要的懂英語的旅游專業人才。
[1]張玉青,張瑜.構建科學考核模式 促進大學英語教學[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6):141-142.
[2]武平,陳百艷.論酒店英語教學質量與國際酒店發展水平之差距[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 2008(2):87-92.
[3]孫爭爭.高職飯店英語現代教學開展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6):194
[4]李明洋.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職業圈,2007(24):161.
[5]任志艷.旅游英語教學改革與研究[J].商情,2009(25):53.
2014-02-15
王莉麗(1982- ),女,福建福清人,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從事英語課程研究。
H319
A
2095-7602(2014)04-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