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東明 欒振昌 馬馳
(1.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2.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黑龍江省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糧食生產實現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位居全國第一,全省人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學校體育工作也取得顯著成績,使我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營養與形態方面取得了可觀的進步。但是為了更詳細的了解黑龍江省大學生身體形態與功能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準確地掌握黑龍江籍大學生體質狀況,從學校體育角度研究黑龍江省與其他省份學生身體素質存在差異的原因,使我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政策、方針能夠適應新時期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需要。本課題組在2013年對黑龍江省學生體質健康全面調研的基礎上,以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新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為例,對黑龍江籍與外省籍學生身體形態、素質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比較,并做出相應的分析。旨在為黑龍江省教育職能部門、學校等共同促進學生體質健康良性發展制定對策時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新生中,參加2013年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并獲得有效上報數據的345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953人,女生2500人;男生中黑龍江籍497人,外省籍456人;女生中黑龍江籍1772人,外省籍728人。
1.2 方法
1.2.1 信息資料
本研究所使用的信息資料來源是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新生錄取與報到后的新生基本信息統計表。本文利用2013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上報前學生基本信息錄入測試數據上報系統工作之便,對2013級新生錄取和入校時學生登記的出生地、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生源學校等資料進行了詳細的統計處理。這些資料的使用均得到了學校招生工作處及學生工作處負責人的同意。
表1 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黑龍江籍與外省籍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指標比較(±S)

表1 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黑龍江籍與外省籍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指標比較(±S)
性別 男生 (n=953)女生 (n=2500)項目 黑龍江籍(n=497)外省籍(n=456) t值 P值 黑龍江籍(n=1772) 外省籍(n=728) t值 P值身高/cm 173.87±5.77 171.78±6.01 5.478 P<0.01 161.05±5.74 159.54±5.41 6.218 P<0.01體重/kg 70.02±14.25 68.00±14.02 2.206 P<0.05 55.67±9.46 55.52±9.84 0.353 P>0.05肺活量/ml 4099.85±72.43 3923.37±794.53 3.581 P<0.01 2623.34±577.34 2532.02±586.36 3.553 P<0.01 50m/s 8.19±0.69 8.09±0.65 2.128 P<0.05 10.29±1.05 10.18±0.95 2.391 P<0.05立定跳遠/m 2.17±0.25 2.23±0.20 ﹣3.856 P<0.01 1.62±0.16 1.63±0.17 ﹣1.301 P>0.05坐位體前屈/cm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個)1000m/800m(s)13.43±7.85 14.70±7.25 ﹣2.616 P<0.01 14.61±6.39 15.19±6.65 ﹣1.944 P<0.01 2.79±3.26 3.53±3.80 ﹣3.213 P<0.01 26.61±8.10 27.53±9.12 ﹣2.368 P<0.05 278.58±40.46 268.80±36.88 3.905 P<0.01 266.17±28.51 257.28±27.08 7.332 P<0.01

表2 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男女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指標均數2010年全國19~22歲學生體質與健康各項體質指標均數[1]比較
1.2.2 測量方法
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的規范測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具體落實到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全體學生,進行整群抽樣,構成調研樣本,抽取樣本以其測試數據能滿足上報國家數據庫條件的人數為限。采用廣州恒康佳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型HK-6000測試儀進行測量、測試,測試人員為具有多年高校體育教學和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經驗的體育教師組成,同時組織專業人員調試儀器,對參測的學生進行了達標測試培訓,提高檢測人員和受測人員的認識水平。測試時間為2013年9月至10月。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生)/仰臥起坐(女生)、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坐位體前屈等指標。
③在由5個數對(11,8),(5,2),(16,11),(11,11),(4,6) 組成的所有數對序列中,寫出一個數對序列P使T5(P) 最小,并寫出T5(P)的值(只需寫出結論).
1.2.3 比較與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新生進行整群抽樣,然后對抽樣群體進行男女分群,再將男女群體樣本以大學生進入大學前的生源學校所在地為基礎,將生源學校地域的屬性劃分為黑龍江籍和外省籍,這樣共分成黑龍江籍和外省籍男女4個樣本組別。依據上述分組將進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上報系統的有效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討論男女各兩個組別間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柔韌性、速度、耐力、肌肉力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并從學校體育角度找出形成差異的原因。
1.2.4 統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廣州恒康佳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采集工具,將測得的數據錄入到從學生體質健康網數據上報平臺下載的牡丹江師范學院體測模板(Excel模板),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 身體形態
(1)身高。從表1可以看出,黑龍江籍男、女大學生的身高均值均好于外省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5.478,6.218,P<0.01),表現出差異十分顯著。同時,黑龍江籍男、女大學生的身高均值均好于2010年全國19~22歲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的均值(見表2),表明黑龍江籍男、女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的中學階段,身高發育水平較高。
(2)體重。從表1可以看出,黑龍江籍男大學生的體重均值均高于外省籍,但女大學生的體重均值無顯著性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206,0.353,P<0.05或P>0.05),表現出男生差異顯著。同時,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男、女學生標準體重的均值均高于2010年全國19~22歲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的均值(見表2),尤其黑龍江籍男生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較多,表明黑龍江籍男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的中學階段,營養、飲食水平較高。
2.2 生理功能
2.3 運動能力
(1)50m跑。從表1可以看出,黑龍江籍與外省籍男、女大學生50m跑成績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128,2.391,P<0.05)。但是,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男女生50m跑成績均低于2010年全國19~22歲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的結果(見表2),且落后差距較大。
(2)立定跳遠。立定跳遠作為反映人體肌肉爆發力素質的重要指標,其成績越好所反映的學生的下肢肌肉爆發力量就越好。從表1可以看出,黑龍江籍男大學生立定跳遠成績落后于外省籍,差異十分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為-3.856,P<0.01)。黑龍江籍女大學生立定跳遠成績與外省籍女生成績差異不夠顯著,成績基本持平。但是,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男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均低于2010年全國19~22歲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的結果(見表2),且男生成績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存在較大差距。
(3)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指標作為反映機體柔韌性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其測試數據越大說明人體的肌肉和韌帶柔韌性就越好。從表1可知,黑龍江籍男、女大學生坐位體前屈成績水平均低于外省籍,差異十分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616,-1.944,P<0.01)。但是,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男女生坐位體前屈成績明顯高于全國水平(見表2),且男生成績更好。
(4)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從表1中的比較表明,黑龍江籍男生的引體向上與外省籍男生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為-3.213,P<0.01),差異十分顯著,黑龍江籍男生的引體向上指標完全落后于外省籍男生。黑龍江籍女生仰臥起坐與外省籍女生比較,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為-2.368,P<0.05),差異顯著,表明黑龍江籍女生仰臥起坐測試指標與外省籍女生有一定的差距。
(5)男子1000m/女子800m。1000m和800m跑作為測量男、女學生耐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其完成的時間基本反應了機體有氧條件下的耐受能力。在本研究中,黑龍江籍男生的1000m跑成績與外省籍男生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為3.905,P<0.01),差異十分顯著,黑龍江籍男生的有氧耐力測試指標完全落后于外省籍男生。黑龍江籍女生800m跑成績與外省籍女生比較,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為7.332,P<0.01),差異同樣十分顯著,表明黑龍江籍女生有氧耐力測試指標與外省籍女生比較具有十分顯著的差距。
研究結果顯示,黑龍江籍男、女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和生理功能發育水平總體優于外省籍學生和全國平均水平。男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3項指標黑龍江籍均好于外省籍和全國平均水平;女生的身高、肺活量2項指標黑龍江籍均好于外省籍和全國平均水平。這一結果與本課題組對牡丹江師范學院2008級本科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進行跟蹤調查所得結果[2]基本一致。但是,黑龍江籍男、女大學生體現運動能力的各項指標(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仰臥起坐、1000m/800m)與外省籍學生和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為明顯。從數據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在速度、下肢肌肉爆發力、柔韌性和有氧耐受力等運動指標方面,黑龍江籍學生全面落后于外省籍學生和全國平均水平。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專家、學者及諸多研究者都對黑龍江省學生體質下降做出了歸因和總結,大體上認為黑龍江的自然地理氣候、社會經濟、學校體育政策與制度、學校體育自身以及不良的教育觀念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而本研究卻認為學校體育缺位是直接導致黑龍江籍學生運動能力落后重要原因。
3.1 落實國家對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有關政策不到位,使學校體育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和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落后的首要因素
諸多研究以表明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衛生保健與營養,而是缺乏鍛煉引起的[4]。學生的大部分學習、生活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學校體育應當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方面付出積極的努力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將黑龍江籍學生體質與運動能力下降主要原因直接歸屬于學校體育本該無可厚非。但是,本研究卻認為對學校體育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調控作用的學校體育政策與制度卻是這一結果的始作俑者,讓黑龍江省的學校體育政策與制度為學生體質與運動能力落后來買單,這一點都不為過。長期以來,黑龍江的學校體育主管部門,實施和落實國家對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有關政策不到位,致使全省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上報工作多年來一直位居其他省份之后(見表3),全面的引起了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本人對體質健康工作的不重視、不理解和不接受,也讓學校體育為學生體質健康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成為“無用功”,并使學生身體素質全面落后于其他省份。
3.2 部分學校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冰雪資源,冬季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開展的不好,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和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落后的次要因素
黑龍江省是地處祖國最東北、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邊疆省份,其從南至北大約跨越10個緯度,每升高一個緯度,平均的氣溫會下降1攝氏度,全年不結霜的平均時間在160天以下。它冬季漫長而寒冷,多冰雪,在最北方的漠河,每年的8月份就會出現霜凍。最南部的牡丹江市,年平均氣溫也只有6攝氏度,10月中旬就會出現霜凍,每年的冰雪覆蓋期大約長達5~6個月,這樣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本應為黑龍江省冬季學校體育提供出豐富的冰雪課程資源。然而,由于受經濟條件、場地與器材、師資與教學內容的限制,使這種因獨特的地理氣候特點所帶來的冰雪資源不但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反倒成為制約和不利于學校體育開展的“自然災害”。調查顯示,黑龍江省高校冬季冰上體育教學開展得比較好,相對而言,中小學較差。能夠利用冰雪資源開設冰上課的中小學大多集中在哈爾濱市,約占調查學校總數的30%;大興安嶺市較為次之,占調查學??倲档?5%左右;而牡丹江市只有一所小學和兩所中學澆灌冰場開設冰上課。調查中大多數家長表示怕孩子在外面上體育課挨凍受苦,學校也怕影響學生的學習,體育教師更怕出現意外承擔責任,在他們眼里冬季體育課可有可無,各校的冬季體育教學“貓冬”現象十分嚴重。與此同時一些學校冬季體育設施也不齊全,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面對獨特的自然冰雪條件,不僅影響了體育課的進行,更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長此積累,黑龍江籍學生體質與運動能力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
3.3 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分布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并成為制約學生體質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
場地、場館設施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它的條件好壞、數量多少、利用率高低都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以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尤其,黑龍江省獨特的地理、氣候特點,對場地、場館設施的功能條件、標準數量等要求要較其他省份更高,黑龍江省體育教學所需場地、場館設施即需要防暑避風雨又需要防寒避冰雪;不但要有夏秋季節的風雨操場,還要有冬春季節的冰場雪地。這樣的場地、場館設施其建造、養護、維修的成本都高出較為溫暖地區許多,因此,黑龍江省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不足現象十分突出,而且布局非常不合理,據調查,黑龍江省的區域間、城鄉間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分布不合理的現象比較突出,總體上表現為場地、場館設施多分布于高校,經濟落后、場館設施整體數量落后于經濟較為發達地市,城市場地設施質量好于農村,農村所擁有的場地面積多于城市,但設施條件較差。這樣的場地設施分布,嚴重的影響了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以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均衡發展。另據調查,黑龍江省相關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對學校體育活動重視力度不夠,學校的體育場館節假日對學生開放較少,冬季里學校的體育場館、場地設施利用率不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體育場地和器材不足,等一些因素都是影響黑龍江省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新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得出黑龍江籍學生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兩項指標上好于其他省份及全國平均水平較多,但在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等指標上與其他省份及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與社會、家庭等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諸多因素相比較,黑龍江省的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不利應當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因素。具體表現為:(1)學校體育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其難以在增強學生體質方面發揮應用的作用,黑龍江省各學校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不到位,是黑龍江籍學生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等指標落后的首要因素;(2)部分學校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冰雪資源,冬季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開展的不好,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和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落后的次要因素;(3)黑龍江省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分布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并成為制約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
[1]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Z].
[2]艾東明,欒振昌.牡丹江師范學院2008級本科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2(1):28-3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網.
[4]朱玉芳.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與學校體育的應對[J].體育學刊,2006,5(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