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卉
(渤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 錦州 121013)
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應用的創新發展研究
師卉
(渤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 錦州 121013)
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相結合,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占領思想教育主陣地的需要,是提高科學化水平的需要.本文針對新媒體技術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諸多問題,提出了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內容、工作模式、隊伍建設和工作制度的有效對策.
新媒體;新媒體技術;高校學生黨建工作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的稱為‘第五媒體’.”[1]目前,隨著新媒體的迅速普及,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然滲透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各個領域,給高校學生的黨建工作及黨建工作者帶來巨大挑戰.這就要求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新媒體技術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得到創新發展.
1.1 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學技術日益成為世界信息聯系與交流的重要傳播途徑,以新媒體為代表的新興科技手段日益影響著我國的各方面建設,影響著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大學生是新時代的代表,喜好追求新鮮事物,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已與新媒體密不可分.他們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學習知識、了解國家大事、娛樂自己的身心.可以說新媒體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大學生的成長方式.因此,在我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領域,及時引進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是培養大學生對于黨的認知與興趣的重要保障,是促進高學生黨建工作長足發展的有效舉措,是突破原有傳統的黨建模式的有力創新,是使黨建工作跟上時代發展潮流的重要手段.所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與時俱進,才不會在發展中處于劣勢.
1.2 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相結合是占領思想教育主陣地的需要
新媒體在高校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在給我們帶來知識與歡樂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錯誤思潮.網絡、微博、QQ和微信等新媒體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就如那個已經被證實了的實驗一樣:“經過六次傳遞就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取得聯系”.這樣,在新媒體提供的廣闊的信息交流平臺下,一些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思想廣泛傳播,通過宣傳其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宗教思想來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入侵.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信仰還不堅定,社會經驗不夠豐富,新媒體傳播的信息良莠不齊,學生的分辨能力較差,這些都使黨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為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利用新媒體這個信息交流平臺來宣傳我們黨的主流思想,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來作為大學生的思想武器,抵御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入侵,占領思想教育的主陣地.
1.3 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相結合是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需要
黨員發展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技術下黨建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將新媒體技術具體應用到黨員的發展工作中.通過新媒體的多樣化形式轉變黨員發展工作的傳統形式,利用網絡投票,實施黨務公開,確保投票的透明性和真實性,增加學生的信任度.同時,還要利用新媒體傳播的豐富資源進行黨建知識的理論學習,增強發展黨員的知識儲備;利用新媒體開展多樣化的黨建活動,如網絡民主生活會、網絡黨建論壇、微博黨建實事點評、微信和手機短信關于黨建信息的交流互動等,豐富發展黨員的活動形式,使大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黨建活動中去,并且充分發揮新媒體多樣化特點.“通過信息化辦公,簡約日常黨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提升黨建工作的層次與水平,樹立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形象.”[2]
2.1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充分
在新媒體技術充分發展的今天,很多高校依然沿用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在傳統的學生黨建工作中,黨建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主要表現為各種會議,如黨員生活會、文件傳達會等,會議的形式也無外乎是讀書、讀報、傳達文件、觀看錄像、骨干發言等老一套.這種工作方式形式單一,內容單調,效果不顯著,缺乏吸引力,無法滿足大學生的要求.”[3]因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改變理論灌輸式的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創辦多樣化的黨建活動形式.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工作模式,而新媒體是新興起的新鮮事物,在兩者相結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新舊碰撞的問題,使黨建工作模式無法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這就要求我國黨建工作者既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吸引大學生的興趣,又要保留傳統黨建最基本的史料書籍學習模式,不能忘本.這是一條急不得的征程,需要我們耐心慢慢探索.
2.2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不能完全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首先,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一般是指習慣于傳統黨建工作模式的領導和教師,他們的思想觀念守舊,不能接受新媒體等新鮮事物的出現,但又迫于現狀不得不被動的接受,去學習怎樣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學生黨建工作,這就使得一些教師運用新媒體技術的積極性不高.其次,高校黨建工作者學習運用新媒體技術擁有一定的難度.現代科學技術飛加發展,網絡等新媒體的操作日趨技術化,如何運用網絡、微博、微信、數字廣播、數字雜志等新媒體,給習慣了傳統黨建工作模式的教師帶來巨大挑戰,他們不能完全掌握這門新技術,不能完全應對新媒體的挑戰,有的教師甚至本能的對新媒體產生排斥感.最后,黨建工作者未能充分認識到應用新媒體技術的必要性,對新媒體技術缺乏普遍的科學的認識.高校黨建工作者受傳統思想影響較重,未能認識到積極學習和運用新媒體技術的重要性,使得高校黨建工作者對新媒體不夠重視,思想認識不足,不能從根本上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2.3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未能完全運用新媒體進行制度建設
對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來講,不僅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新媒體的應用,還需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來進行規范.然而,很多高校雖然認識到了這一點,卻未能對新媒體信息的傳播渠道和傳播內容進行有效的監管,使各種錯誤思想流入,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未能有效運用新媒體的優勢,發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因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應積極應對新媒體這把雙刃劍帶來的影響.
此外,在新媒體技術中網絡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應用形式.“黨建工作網絡化的出發點之一在于轉變傳統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簡化、優化傳統的黨務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新組織生活、強化黨組織的培養和教育功能,但是,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并未因網絡新媒體技術的支持而高效運作.”[4]這就說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缺乏強有力的制度約束,未能完全運用新媒體的優勢進行制度建設,使黨建工作很難維持下去.
面對新媒體技術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諸多問題,我們必須對原有的高校黨建工作進行創新,使高校黨建工作緊跟時代步伐.
3.1 以新媒體技術為依托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內容
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緊緊圍繞黨的基本知識、黨的思想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學習黨、認識黨的基礎,不能動搖.但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肩負著為黨的事業培養接班人的重任,對黨員的培養就不能僅限于對大學生的基本理論教育,還應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網絡德育教育.首先,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豐富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為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這其中既包括先進的思想觀念,也包括落后的思想觀念.所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做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培養大學生擁有熱愛黨、尊敬黨,為黨做奉獻的精神.其次,新媒體虛擬性和隱蔽性的特點使大學生淡化了自己的公民意識和公民道德的約束,造成網絡的不文明行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網絡德育教育,使大學生充分了解網絡中的道德規范,做到遵守網上道德并能對網上的不道德行為進行批判.因此,網絡德育教育也應成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內容.
3.2 以新媒體技術為支撐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
高校學生黨建采用的是灌輸式黨建工作模式,它在傳統黨建工作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卻忽視了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大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黨建理論知識,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高校黨建工作中.所以,黨建工作要運用新媒體的各種形式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可以利用網絡開展“電子郵件網絡傳遞活動”,以傳遞電子郵件的形式,將黨建內容依次傳遞給每一位大學生,使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首先,電子郵件的傳遞必須以黨建為內容,結合當前黨的大政方針,緊跟時代的步伐,保持傳遞內容的時代性,使大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黨的發展方向.其次,電子郵件的傳遞不是簡單的轉發給其他人,每一位接收到郵件的同學,必須加入新的內容和自己對此內容的講解.這樣就改變了大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黨建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電子郵件網絡傳遞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資源共享的效果也更加明顯,也更能吸引大學生的興趣.當然,這只是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傳統黨建工作模式的一種創新,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拋棄傳統的灌輸模式,只是豐富其形式,以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能夠長遠發展.
3.3 以新媒體為平臺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
要想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就必須有效利用新媒體這一廣闊平臺,一方面,加強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的培訓,尤其是輔導員的培訓,輔導員老師與大學生的交流最為密切,所以要求他們必須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學習新媒體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并且具備一定的媒介素養.例如,學會如何使用微博、飛信、QQ群等媒介與大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做到信息的及時發布,學會如何使用網絡語言、簡單制作表格等.另一方面,整合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人才資源,在聘請年輕的高校黨建教師的時候,就應該堅持選用黨性強、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并且具備熟練的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的骨干教師,建立一支年輕的網絡黨建隊伍,使他們能夠把握網上話語權,占領新媒體輿論陣地,更新教學形式,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3.4 以新媒體為載體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制度
針對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各種錯誤思潮,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占領思想主陣地,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站.在網站建設中,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應高度重視網絡監督管理制度建設.一是對網上信息的來源、傳播途徑和傳播內容進行監管,建立嚴格的信息發布管理制度,堅決抵制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通過網絡對我國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入侵,建立健全校園信息傳播系統.二是對大學生的網上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約束大學生不道德的網上行為,培養大學生的自律意識.
新媒體技術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要想得到大學生的認同與接受,必須借助新媒體技術,豐富黨建工作的內容與形式,從多角度改變原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不足,增加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使黨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以得到長足發展.
〔1〕耿俊茂,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紅色資源在大學生黨員教育中的應用[J].黑河學刊,2012(07).
〔2〕于蘇靜.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探索與研究[J].科教導刊,2013(05).
〔3〕張治國,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
〔4〕劉彥新,劉燦娟.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載體研究[J].大連交通大學,2011.
D26;G64
A
1673-260X(2014)08-0174-03
2013 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理論研究課題(GXDJ2013-E015)暨 2013 年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L13DZZ050)以及 2013 年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L13DZZ049)的相關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