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長春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1)
高師教法課教學評價模式探究
張 丹
(長春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1)
在高師初等教育專業小學各科教學法課堂,建構“三評一測”的立體化學習評價體系,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變傳統的以教育理論考試和講課為主的平面評價模式為以講課、說課、評課、教育理論和新課標測試為主的立體式評價模式,注重學生教學能力的訓練和研究能力的培養。
高師教學法;評價體系;立體化
在新課程改革及教師教育一體化的背景下,高師學科教學法課程凸顯出其重要的地位?!督處熃逃n程標準(2011)》指出:教師教育課程應引導未來教師參與和研究基礎教育改革,主動建構教育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引導未來教師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然而在引導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能不能進入書面考試,實踐能力能不能考,這樣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怎樣進行考評才能充分發揮考核的功能,如何進行評價改革,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筆者經過近三年的實踐探索,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打破原有教法課程教師“一評一測”的平面評價模式,逐步研究出更適合高師教法課堂教學“三評一測”的立體化評價體系。
臺灣學者李坤崇認為,傳統的以紙筆為主的教學評估具有計分客觀、批閱迅速、易于團體施測及鼓勵學生認知學習等優點,且能充分發揮公平、客觀、省時、省錢等功能,但筆試大多只能評核到學生認知方面的目標,而學生的情意態度和能力未必能以這個方式考核出來。教師宜用“多元評價”方式,方能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各項學習表現[1]。高師學科教學法課程的傳統考試方式是利用一張“百分制”考卷,考查學生對教學基本理論、基本教學方法和一般規律的掌握情況,利用一節“微型課”考查學生的講課技能。這種考核方式忽視了將這些理論、規律和方法運用于實踐的綜合能力的考查,雖然對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及反饋功能,但其將常規教學變成了以考試為“法寶”的教師的教學和以分數為“命根”的學生的學習,于是在課堂上,教師機械地講解課程標準和各種已歸納出來的理論和方法,學生并不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思考,而是滿足于背誦這些“金科玉律”。對于學生的教學能力、教育能力和對課程體系的評價能力的訓練和考查,教法教師很少有時間指導甚至沒辦法指導,學生對自身能力不重視或者不知道該如何練習和提高,所以“一評一測”評價模式,即“一張百分卷、一堂20分鐘的講課”無法成為學科教學法課程的“試金石”。很多學生在多學少練、“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下成了“高分低能”的“好學生”。 《課程標準(2011)》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因此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關注他們如何獲得更多的教師職業技能。
新課程理念更關注學生的表現,欣賞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的問題,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在追求有效教育的今天,我們探索了一套非常適用于學生并具有操作性的立體化評價體系,即“三評一測”學習評價體系。所謂“三評一測”,即“評講課、評評課、評說課、教學基本理論及新課程理念等紙筆測試”。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使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評價的方法既注意終結性評價,又重視過程性評價;既注意絕對性評價,又重視相對性評價。
(一)高師學科教法課堂學習評價實施階段及具體做法
1.準備階段
將全班學生分成合作小組,每7人一組,每組確定組長、副組長各一名;按照一定的順序安排每名學生備課,準備講課教案、課件以及說課稿。在學生經過反復練習,確定準備充足后,教師再一次查看教案、說課稿是否合理,如果沒有問題,允許學生開始講課。
2.評價階段
學生講課后(10~15分鐘),先由學生針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課(5~7分鐘),再由各組組長組織組內學生進行評課,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各組發言后,教師針對本節課中學生講課、說課、學生評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評價,帶動全體學生提高。
3.成績評定
學生教法課成績由五部分組成:講課、說課、學習態度、理論測試、評課。講課和說課環節中,一部分成績來自各小組平均分,一部分是教師結合標準給出的成績;學習態度指的是出缺勤及平時課堂表現,由教師給定成績;評課成績根據學生課堂評價給出。
第一次登臺試講對學生來講非常重要,雖然經過充分的準備,但畢竟缺少教學經驗,課堂教學應變能力較差。經過“三評一測”學習評價模式,通過聽講、嘗試、感受、總結、反思后,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環節會有不同的發展。
(二) 建立在線講課、評課系統
在學科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試講環節和評課活動是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教學實踐的重要方面。基于傳統課堂的局限性,建立在線評價系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課堂時間少,學生的鍛煉機會少,這一問題就可以由在線評價系統解決。每學期可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完成幾次(由任課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學生特點、教學進度制定)試講活動,借助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錄制并上傳至在線評價系統中。所有學生上傳完畢后,學科教學法任課教師進行在線評價并給出試講分數,并請優秀的一線小學教師根據視頻資料給出公正的點評。在學生評課環節,系統自動將視頻資料派發給評課的學生,評課學生在看完試講視頻后給出分數并寫出評價理由和合理的教學建議。這樣,學生的教學能力和評課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使得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工具提高自己的從師技能,也方便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跟蹤和了解。教師在本學科教學法結課時,給每位學生打出公平、合理的考分。這樣既可以節約大量的課堂時間,還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講課、說課、評課能力,體現出教育面向全體的公平性。
(一)學科教學法課程立體化學習評價方式將傳統的教法課堂轉變為大學新課堂
大學新課堂教學已不再是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項傳輸過程,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師生共同體驗、共同探究和對話的過程。教學不再由某一個主體控制,而成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通過對學生系列訓練、整體評價,將教法課課堂學習評價理念轉化為教學理念,將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品質,將教學品質轉化為教學智慧,促進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發展,真正實現在研究中發展、在研究中成長。
(二)學科教學法課程立體化學習評價方式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
建構多元立體的學習評價方式,不同于多元教學的實施,我們更注重的是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所獲得的能力。學生備課時,用自己對教材的解讀、搜集的相關材料來準備;講課時,與同學間的交流、互動,又抓住了適當契機去生發創造性。教師根據學生每次聽課記錄的情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研究問題,培養學生的課堂駕馭能力。評課中,要求其他學生對授課同學進行評判、分析。如果學生自身對教材、教學設計理念、教學方法的運用不熟悉,是沒有辦法對授課進行準確評價的,因此,評價可以培養學生教學應變能力與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教師引領的集體評判過程,就是全體學生聚焦問題、相互交流的過程,能增進學生之間形成友好的合作關系,在不知不覺中促進良好的教師文化和學校文化的形成。
(三)學科教學法課程立體化學習評價方式加速了教法課程改革實施進程
在構建“三評一測”的立體化培養模式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共同探究、反復實踐、自我反思,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由課堂活動的“觀眾”、教學活動的“聽眾”,迅速適應職后教學活動的“教員、演員”生活,進而轉變為真正意義的基礎教育活動的“策劃者”和小學教學活動的“導演者”。學生由“兩眾”至“兩員”到“兩者”的角色蛻變,是學習觀和教學觀的轉變,是小學教師教育發展階段規劃的一個探索性目標定位,其根本在于指引學生終身教育的方向。
相對于單一的“一評一測”學習評價模式,“三評一測”的立體化學習評價體系克服了原有學習模式的弊端,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次評價活動都在一定時空和范圍內進行,即使評價方式相同,評價結果呈現時間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評價后要及時向學生呈現,以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目前的情況和存在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改進;評價時要以人為本,尊重個體差異;要將學習評價和在線評價成績有機結合起來;也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于暫時達不到目標的學生推遲評價,或給予多次評價機會,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師范生的轉變與發展。
[1]李坤崇.教學評估多種評價工具的設計及應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3.
2014-04-23
張 丹(1972-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4)05-01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