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初
(玉林師范學院, 廣西 玉林 537000)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研究
梁國初
(玉林師范學院, 廣西 玉林 537000)
近年來,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我國高校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大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現代大學生更多的開始表現出抑郁、苦悶、煩惱,甚至自殺、殺人等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頻繁的出現在大學生群體中,嚴重影響和干擾了高校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高校中進行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工作者也越來越多.本文將提出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進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教育主管部門
當代高校大學生大都生活于繁華的城市,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和眾多的現代文明成果,但是在光鮮的外表下卻隱藏著某種可怕的東西.現代大學生在享受所有文明成果的同時也處于社會的巨大壓力之下,心理問題凸顯,大學生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自殺、殺人等現象也漸漸增多,這些問題頻繁的出現在大學校園中不禁引人深思.大學生馬上就要步入社會,開始為國家的發展進步做貢獻,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問題不僅僅關乎個人和家庭,更重要的是關乎著國家的未來,因此,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為各大高校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較晚,尚不成熟,對于教育途徑的認識不夠深刻,本文將著重從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出發對當代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研究分析.
2.1 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非完全是在學校中形成的,學校只是心理健康問題開始表現出來的一個地點.心理問題的形成不僅受到遺傳、家庭、自我意識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并且社會因素在大學生心理問題形成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營造良好的、有益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環境,首先要求社會能夠對大學生的學歷、能力、素質進行認可,對大學生的熱情和創新能力給予充分的支持,政府也要采取措施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并且創造條件鼓勵大學生創業,以此為大學生畢業后提供更多出路.現代大學生的數量遠遠超過了過去,這有利于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能夠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社會認可和接納大學生的同時,大學生也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學習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隨時準備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貢獻.
2.2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是學校一方面的原因,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也不能僅僅只有學校出力,而是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創造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國目前發展迅速,經濟轉型,社會也在變革,這些原因都可能讓大學生的心理變的日趨復雜,傳統的單一教育模式很難適應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學校在處理因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的突發事件時準備不足,往往會被突發事件搞的措手不及.如果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交給家庭,家庭的負擔將大大加重,壓力過大.因此,政府和社會應該站出來分擔家庭和學校的負擔,積極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十七大報告指出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主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學校、社會、家庭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和諧理念和和諧精神,要求社會采取辦法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辦法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養個人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心態和精神,引導個人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用正確的心態面對生活.
所以,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或者社會,大學生在人與人的關系上,都要樹立合理競爭,共同發展的思想,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包容和協作,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結合,才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3 構建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體系
通過對目前我國存在法律法規以及各種行政政策的研究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政策非常有力,但是政策也只是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沒有落實到位.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上,政府部門應該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爭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有更多作為.比如大學生就業問題,現代的政府機關和教育部門將大學生就業的大部分責任推到學生所在學校身上,學校要上報就業情況,上級部門根據就業情況制定學校的招生數量,這樣就給學校帶來很大的壓力,所以學校就想方設法提高就業率,有的甚至不惜造假也要把就業率這個數字提高上去.但是政府和教育部門卻沒有考慮到,學校并不是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即使學校綜合素質再強,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也很高,但是社會沒有這么多就業崗位,那么再好的教育也是徒勞.另外,通過分析研究我國職場就業結構可以發現,人才的需要呈現金字塔式,塔越高,需要的人才就越少,要求的技能也越高.所以如果教育系統能跟這個解決結構配套的話,那么學歷越高學生應該越少.但是觀察我國目前教育系統,高職、???、本科、研究生隨著學歷的升高人數卻絲毫未減,呈現出圓柱形狀態,這樣的人才結構導致很多高學歷學生畢業以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從而產生就業壓力,并且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并且進入 21世紀,我國更加注重教育強國,不斷要求高校擴招,增多大學生人數,但是在教育經費上卻沒有跟上學生人數增多的步伐,教育經費嚴重不足.高校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不足就向國家貸款,同時提高學生學費,這樣不僅給國家帶來壓力,也給貧困學生帶來很大壓力.大部分學校在對貧困學生幫扶機制不完善,學校財力也存在很大問題,學校與銀行交涉學生助學貸款更是舉步維艱.此時就需要政府出面,政府可以針對問題采取具體措施,出臺相應政策,建立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體系.政府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校無法解決的問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制定,并設立專門工作小組,負責政策的貫徹落實,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條件.
2.4 構建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內部運行機制
2.4.1 健全高校內部組織機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為了健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首先要得到政府領導和學校領導的重視,并且教育主管部門要牢牢把握國家政策,對于國家政策在各高校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審查,確保國家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執行.高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要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各職能部門,甚至各院系領導都要注重這個問題.
健全組織機構的同時要完善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管理制度.通過調查顯示,由于政府、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夠重視,是導致目前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縱觀全國高校,擁有自己心理咨詢機構、工作人員的高校寥寥無幾,大部分的高校都是就沒有心理咨詢工作人員,也沒有相關方面的資金和預算,所以就更沒有所謂的健全組織機構和完善管理制度.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突出的現狀,各高校應抓緊時間建立屬于自己的高水平、專業化心理咨詢機構,同時完善該心理咨詢隊伍的管理制度.如果只靠學校來完成心理咨詢機構的建設可能有點難度,此時學校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應出面幫助學校解決在健全組織機構過程中的各項困難,通過對在線大學生、應屆畢業生以及心理咨詢團隊的系統培訓來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2.4.2 大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根據我國目前高校機構設置來看,在學校與學生接觸最多的除了同學就是學生的班主任和輔導員,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輔導員應該起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責任.我國在日后的教師培訓中要加入一項新的培訓內容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最好還要由教育主管部門聘請專門心理咨詢人員設置考題,對培訓教師進行最終的結業考核,以確保每位老師都能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同時,在學校內部還要將每位老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的好壞,所負責管理學生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一個方面,讓每位老師都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當然,學校教師只是掌握了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于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通知校方,并讓專業心理咨詢人員介入.
2.5 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5.1 在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中培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培養可以通過在各高校開設生命教育學、心理教育等課程實現.國家教育部門可以要求全國各大高校,在新生入學之時便開設這些課程,引導學生關愛生命,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最重要的是逐漸引導學生產生對社會負責的理念,增強學生抗壓和抵擋困難的能力.一般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知識作為選修課的一種,或者偶爾由學校組織相關方面的講座,起到的效果甚微.在新的教學體制中,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被作為一種必修課,并且結合選修、講座等形式進行,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2.5.2 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價系統
在高校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是要幫助大學生對社會、對他人產生正確的看法和態度,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認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定位,所以教育部門要根據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建立適合的心理監控教育評價系統.大學生健康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標準為:科學,實用,內容豐富.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設置的題目要適合大學生,并且要具有代表性,能夠幫助發現問題.比如設置人際關系、團隊協作能力、獨立能力等評估點,用百分制進行個人打分和他人打分.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價系統要有所分類,比如根據家庭條件不同、是否獨生子女等進行區別測試,同時性別不同最好也采用不同的測試系統,這樣能夠獲得更加準確的測試結果,為正確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2.5.3 結合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采用現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通過調查研究,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一般普遍具有性格內向,不愿意和人交流,心情抑郁,看待問題比較偏激,思維極端等性格特征.針對當代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學校首先要根據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這些特征來進行研究分析,在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對全校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且組織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尤其對于曾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要重點觀察和檢測,爭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對心理出現問題的同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時要注意方式,在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要一視同仁,本著公平、關懷的態度進行教育.新時期對待學生心理問題要摒棄傳統教育管理方法,因為學生對于個人隱私的保護,即使心理出現問題或者覺得出現了問題,他們也一般不會希望讓別人知道,所以現代化通訊手段就成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之策.教育部門和學??梢圆捎矛F代化技術,比如電話、網絡等,建立網絡版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版心理健康教育實質是指相關部門采用互聯網等網絡技術作為媒介,將學生和心理醫生聯接起來,給咨詢心理問題的學生在網上進行在線解答,但是醫生不知道學生的真是身份,保護了學生的隱私.網絡心理咨詢平臺是很多人愿意選擇的心理問題疏導途徑,是人們尋求心理幫助的“綠色通道”,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匿名獲得幫助,擺脫心理問題. 2.6 為大學生營造良好成才環境
校園是大學生長期生活居住的地方,一年中約有 10個月的時間用在學校,所以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作用.正如前人所說,人能改變環境,環境也能改變人,兩者是相互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少能有人發現,這是因為環境對人的改變是潛移默化,并不劇烈.高校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關于學生入黨、學生干部競選等涉及學生個人利益方面,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合理.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責任.同時大學生又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多,心理健康問題頻發,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本文針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進行了詳細研究和探討,給出了多種進行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為我國高校、社會以及家庭進行正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綜合本文研究,只有社會、家庭以及學校三者結合,構成全新的三位一體教育模式,三方共同努力,積極配合才能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推進我國的素質教育進程,為我國的發展進步培養更多合格的中堅力量.
〔1〕劉潔.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系統[D].山東:山東大學,2013.
〔2〕夏雯雯.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2.
〔3〕王付英.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問題[J].青年文學家,2014(3):220.
G441
A
1673-260X(2014)08-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