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飛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廣東 廣州 510275)
2008年5月23日,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包括資產和用戶),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并,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并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并入中國移動,至此中國電信產業重組塵埃落定。中國電信產業重組開啟了三大運營商全業務運營的時代。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向三大電信運營商分別頒發了三張3G運營牌照。此舉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10月,中國大陸地區移動電話用戶數已經達到109541.6萬戶(同比增長13.6%),其中3G用戶數為21241.5萬戶(同比增長92.2%)。中國的電信運營商無疑是在維護著一張單體規模最為龐大的通信網絡。
科斯在研究交易成本時,曾經指出:“對不同規模的企業而言,除了生產要素的供給價格千差萬別外,隨著被組織的交易空間分布、交易的差異性和相對價格變化的可能性的增加,組織成本和失誤帶來的虧損似乎也會增加。”中國電信企業在經歷產業重組后,又緊鑼密鼓地開展3G建設,不僅要迎接全業務運營和新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更要面對當前通信網絡規模不斷膨脹和經營區域跨度巨大等現實問題。由于組織的交易空間分布跨度大,交易的差異性增強,以及相對價格的變化等種種因素并存,我國電信企業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其交易成本無疑也在隨之攀升,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效率,也為企業進一步擴大經營帶來了困難。為了應對和解決企業規模擴大過程中出現的可能導致交易成本攀升和運行效率降低的各種問題,企業通常傾向于將生產要素結合得更為緊密,同時降低企業內部的成本和費用,并加強或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唯有如此,才能夠促使企業規模的擴大化。
通過對傳統生產關系理論的歷史局限性進行分析,有學者認為把具體勞動過程中的生產組織形式也看作生產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種交往形式中,人與人的物質利益關系是以勞動能力合作關系表現出來的。這實際反映了人與人的物質利益合作關系。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辯證統一原理揭示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則促進生產力發展;反之則阻礙其發展。先進生產力以先進的企業生產組織和管理方式為核心。生產的組織和管理方式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因素。先進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可以將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先進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更是打破企業發展過程中生產力瓶頸的最重要手段。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兼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功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體。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以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對企業組織形式進行改進,或者說是對企業內部生產關系進行變革,最終都落實為對企業內部人與人關系協調的實施,其結果就是生產力功能的發揮。
對于電信企業的網絡維護部門而言,生產力的三個要素(即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又分別表現為勞動者群體,網管工具和通信網絡。近年來,在全業務運營背景下,通信網絡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設備更加集中化、結構趨于扁平化、網絡則轉向IP化。隨著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電信企業的維護部門所面對的已經不再是過往的電信級網絡,而是一個更開放也更復雜的網絡。當勞動對象發生變化后,原有的生產力已經疲于應對。這時,唯有變革生產關系,升級更新組織形式,才能實現生產力效能的全面提升。
企業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契約的執行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發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市場性交易成本、管理性交易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具體而言,它表現為信息成本、監督成本、協調成本、激勵成本、組織成本和風險成本。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組織結構應當便于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智慧提高企業的整體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知識的有效管理;同時還應當充分激發企業員工的主動性與團隊精神。有學者認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結構變革發展的一般趨勢應為組織結構的邊界由封閉狀態變為半滲透邊界,以及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團隊化和網絡化。在互聯網時代,恰當地引入信息化手段,就可以引導組織結構表現出上述一些特征。特別地,當組織結構原有的封閉邊界被打破后,組織就會變得扁平化、網絡化。在扁平化、網絡化的組織結構中,信息傳遞的時長被大大縮短,信息失真情況被有效改善。信息的傳遞也不再是自上而下地逐層傳遞,這種無邊界的交流方式大大加快了組織內部信息的流速。為組織應對市場瞬息萬變的復雜情況,迅速做出決策提供了可能。因此,組織的信息成本、風險成本和組織成本得以降低。一個呈現出網絡化、扁平化的組織,由于原有組織邊界被打破,于是新的虛擬團隊將會由知識本身的作用而被組織到一起。這種虛擬的團隊往往是隨具體項目而組建的知識團隊,具有低成本、高效能的特點,將實現企業內部知識個體的優勢互補,并最大限度地釋放整體性效能。因此,無疑可以降低激勵成本和風險成本。
我國電信企業的維護部門一般采用的是以省級維護中心為中樞,向地市維護部門輻射的星狀網結構。省級維護中心從上向下對地市維護部門進行垂直管理。地市之間彼此隔絕,信息的交互都需通過省級維護中心進行轉發。為了順應信息化時代下,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應當打破原有這種金字塔形的結構。實現從星狀網到網狀網的轉變,構建起地市維護部門之間的連通渠道,使組織內信息流轉從原來的經省級維護中心轉發向地市維護部門彼此直連轉變。增加組織的柔性,最大限度地發掘組織的潛力。全面實現信息成本、監督成本、協調成本、激勵成本、組織成本和風險成本的降低。
當前,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開放與封閉是互聯網思維與傳統電信思維的本質區別。隨著Web 2.0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Web 2.0模式下的互聯網應用所具有的顯著特點包括:首先,眾人參與、用戶分享。在Web 2.0模式下,互聯網內容不再僅僅由少數編輯人員定制,此時每個人都是內容的提供者。用戶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發布自己的信息。其次,信息聚合、集體智慧。在互聯網的新時代,信息是由每個人貢獻出來的,單獨的個體共同組成互聯網信息源。而信息將在網絡上不斷積累,通過眾包的形式達到相當的規模。再次,以興趣為聚合點的社群。在Web 2.0模式下,聚集的是對某個或者某些問題感興趣的群體,因此,無形之中已經形成了因共同興趣而凝結的虛擬團隊。最后,開放的平臺,活躍的用戶。平臺對于用戶來說是開放的,而且用戶因為興趣而保持比較高的忠誠度,他們會積極地參與其中,而無需客觀激勵。
相對于Web 1.0時代用戶主要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的特點,Web 2.0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在互聯網中的參與形式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從原來單純的“讀”向“寫”以及“共同建設”發展;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因為參與的程度更深,因此地理位置上彼此隔絕的用戶個體將被互聯網連接的更加緊密,這個時候互聯網社區就出現了。
在互聯網時代,以信息化手段為先導開展維護模式的轉變,就是要將升級版的網狀網再次進化到社區網絡。從公司云向到專業云過渡,再到專業個人云。“云”作為一個技術名詞,本來是指一種服務的使用和交付模式,它通常是通過互聯網來提供的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而在電信企業,各種“專業云”就是一種以互聯網社區為模型的,根據員工各自技術特長及興趣,動態組建起來的虛擬團隊。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沒有邊界的時代,組織者倡導無邊界管理,可以促使打破慣有的思維模式,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方案,創造新市場。在社區化的組織里,每個員工都可能成為技術創新的“專家”、“大家”,為企業在服務創新、產品創新提供智慧動力。維護方式轉變的方向就是要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引導組織個體積極參與。電信企業的網絡維護部門,通過這種機制,巧妙地將某些工作包給不特定的群體。組織邊界被進一步打破,最大程度地利用了集體智慧。由于工作不再是指派給具體個體,因此專業資格和具體職位不再是焦點,唯一重要的就是能夠提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能者為王的理念將進一步激發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企業組織集思廣益,將智慧精華作為決策與運作的重要參考。企業只需付出較少的報酬就可以獲得任務的完成,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易見,借助互聯網的思維,在組織內部發揮眾包優勢,形成專業社群或虛擬團隊,不僅可以加快知識積累的速度,提高知識管理的質量,更能激發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實現比傳統激勵方式更加顯效的結果。
當移動互聯網無處不在,用戶的需求由此時此地轉變成隨時隨地時,電信企業將被促使進一步打破內部的“邊界”,以及沖破產業鏈競合關系的“圍墻”。在中國電信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合理地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優化組織結構和維護模式,不僅能將生產要素結合得更為緊密,更有利于降低企業內部的成本和費用,由此引發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提升將促進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月度數據[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2012.
[2]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
[3]武天林:經濟體制改革實踐與生產關系理論——重釋馬克思的交往形式理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
[4]宋建波:先進生產力內涵新探[J].商業時代,2006(19).
[5]蒲德祥:企業組織的經濟學與管理學演變[J].改革與戰略,2009(10).
[6]楊定泉: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組織結構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分析[J].商業時代,2010(10).
[7]孔寧寧:知識經濟下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J].商場現代化,2007(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