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威
(蚌埠醫學院 體育藝術部, 安徽 蚌埠233030)
高校體育引入啦啦操教學的必要性和對策探析
楊俊威
(蚌埠醫學院 體育藝術部, 安徽 蚌埠233030)
啦啦操作為一項集健身、娛樂、表演、藝術于一體的體現健康向上及團結合作精神的運動項目,以其全新的風貌迅速風靡高校,在全面提高高校大學生身心素質方面起到較好的效果.文章分析了啦啦操運動的特點和價值,探求其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系列對策,以期更好地推動啦啦操運動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體育教學;啦啦操運動;特點;必要性;對策
啦啦操作為與賽場氣氛互動的產物,此項目傳入我國以來,很受年輕人的喜愛,將啦啦操引入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符合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向多樣化、娛樂化及終身化方向的發展,可全面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有效提高各種運動能力,同時其歡快氛圍能夠有效地防止沮喪、失望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1 定義
啦啦操原名cheer leading,cheer可解釋為振奮精神,在我國為“加油”的意思.啦啦操運動,也稱“啦啦舞”、“啦啦隊”或“場間活動操”,其是在音樂的襯托下,通過運動員身體動作的完美呈現及高難度的技能展示,充分體現青春活力、健康昂揚的精神,并追求團隊榮譽的最高境界,是一項集藝術性、娛樂性、競技性及觀賞性為一體的運動項目.
2.2 文化內涵
(1)啦啦操運動通過各種口號、動作的配合及不同隊形的轉換,運動員通過協調配合來完成團隊目標,每個隊員在配合中均能在不同位置扮演重要角色;(2) 啦啦操運動蘊涵著體育項目中積極樂觀、堅韌不拔的精神,更是一項凸顯自由的運動;(3)啦啦操運動代表著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精神面貌.
2.3 起源與發展
啦啦操運動起源于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大學校園,最初的啦啦隊僅出現在大學里的橄欖球賽上,隨著項目的普及與發展,啦啦操除了陸續為傳統的足球及籃球項目助威外,開始呈現于學校的所有運動隊,90年代,美國各大州的大學都擁有啦啦隊及團體協會,啦啦隊在美國高校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在其影響下,歐洲也興起啦啦隊,該啦啦隊是業余的,并以俱樂部的形式進行各種組織活動.2000左右年傳入我國,其普及及發展速度令人驚訝,運動技術水平也得以迅速提升,特別是自1998年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出現以來,該項目受歡迎的程度甚為火熱,此后,在全國各項賽事中均能見到啦啦隊表演.
2.4 分類
按照項目的作用可分為表演性啦啦操、競技性啦啦操兩類;按照展示場所可分為場地啦啦操、看臺啦啦操兩類;按照動作技術類別可分為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兩類,其中技巧啦啦操指的是以托舉、翻騰、拋接、舞蹈動作、金字塔組合、過渡連接和口號等形式為基本內容的競賽項目,而舞蹈啦啦操指的是以舞蹈動作為主,綜合運用啦啦操基本手位、步伐、跳躍,結合多種舞蹈元素、道具及口號等內容,通過多種隊形及節奏展示舞蹈啦啦操運動的項目特征及風采.
2.5 特點
(1)啦啦操運動人數一般控制在6至30人之間,不限性別,編排起來可以完成更多的空間轉換及隊形變換和創造性動作,真正體現其特有魅力;(2)啦啦操可以充分彰顯出年輕人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3)啦啦操運動作為一項包含個性化、健身化、藝術化及動力化趨勢的運動項目,其奔放熱情的形式,符合大學生天性,其技巧性可以激起大學生探索欲,充分體現出大學生敢于創新及超越自我的價值追求.
2.6 價值
(1)教育價值:作為一項注重團隊精神及集體榮譽感的運動,啦啦操運動強調整體效果,所以能夠有效地培養人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開展此項運動不僅能夠豐富素質教育的內容,還有益于體育健康課程的順利開展,對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及愛國主義精神意義深遠,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運動價值:參與啦啦操運動可以全面鍛煉人體的身體素質,有效提高人體的各種運動能力,其跳躍動作具有發展人的彈跳及動作速度等功能,而其中的舞蹈動作可以發展人的柔韌、靈敏及協調等功能.
(3)欣賞價值:啦啦操作為一項綜合舞蹈的優美、體操的健美、技巧的驚險美、音樂與動作的和諧美,同時集運動員的健康美、形體美、道具美、服飾美及道德美等于一身的運動,能夠凈化人的心靈,提高審美情趣.
3.1 有助于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
高校開設啦啦操課程,可以培養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與能力,幫助大學生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從而使得啦啦操運動擁有堅實、廣泛及高素質的體育鍛煉群體,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國體育人口的整體素質,還可以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貫徹落實.
3.2 有利于發展大學生的情商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音樂、舞蹈、游戲及比賽是培養大學生獲得較高情商的最佳途徑.啦啦操運動是在音樂襯托下配合舞蹈動作及運動員的表現力共同完成,在此過程中參與者能夠體驗到快樂及樂趣,還可以在比賽的過程中體驗集體榮譽感,因此可以有效發展大學生的情商.
3.3 有益于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啦啦操運動作為一項需不斷創新的體育項目,通過在教學中的啟發、誘導和鼓勵大學生勇于創新、超越自己,可有效培養其獨立工作能力及勇于創新的精神. 3.4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凝聚力
啦啦隊運動作為一項充分體現集體配合的運動項目,無論在訓練、比賽中良好的團隊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在技巧啦啦操里的拋接、及托舉等高難度動作最能體現出參與者的協作培養精神.
3.5 可有效培養大學生抗挫折的能力
啦啦操教學中要求大學生完成一些難度動作,某些難度動作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啦啦隊配合的難度動作必須艱辛的付出才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參與者必須不畏艱難、挑戰自我,這樣的抗挫折訓練對大學生來而言是一筆豐富的人生經歷,日后遇到困難時為調整良好心態打下堅實基礎.
4.1 符合《新綱要》精神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做好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體育項目的利用,開發運動項目資源”.近幾年來,健美操運動在大學生群體中已不再具有“新、異”的感覺,因此對健美操的熱情有所下降,而啦啦隊運動作為新興的體育項目之秀,其脫胎于健美操,其富有激情的動作及充分張揚個性的表演深受當代大學生的青睞.
4.2 項目特點決定了學校是其發展的基礎
啦啦操運動從起源到發展都離不開學校,從兩操協會引進該項目至今,此項目的所有活動,參與主體均是在校大學生,因為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體育鍛煉,他們迫切需要一塊展示自己的平臺,塑造自己的由內而外的青春形象,提升自信心.
4.3 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不僅渴求心靈、氣質的質樸美、勻稱的體形美,更希望有一項運動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而啦啦隊運動以其節奏感強、動作優美同時又具有強烈時代氣息,可有效激發大學生的體育熱情,尤其是現代啦啦隊運動的動作組合可展示自我張揚的個性文化特征,每一個動作都獨特而新穎,充滿情感的宣泄與個性的張揚,而該項目可充分滿足他們此種心理訴求,圓其舞臺夢,運用肢體釋放情緒,體會執著與協作.
5.1 專業教師缺乏專業培訓
目前我國高校啦啦操教練員很少具有啦啦操運動經歷,教學實施時主要通過網絡、音像資料了解啦啦操,無法獲得前沿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影響了該項目在高校的快速發展.
5.2 高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啦啦操運動發展的快慢,啦啦操項目的開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支持,而由于高校領導一貫注重傳統的體育項目,而忽視或憂慮新興項目,不愿進行大力扶持,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啦啦操運動在高校的順利發展.
5.3 后備力量不足
啦啦操運動屬于難美項群,我國高校的啦啦操運動員47%是非專業運動員,很多隊員都是從健美操、體操、技巧、武術及舞蹈等項目發展而來,因此,啦啦操后備力量明顯不足,不利于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6.1 拓寬該項目的普及面
各高校需充分利用自身場地及器材的優勢,通過體育課及俱樂部等形式,吸引大學生參與啦啦操學習,對最具有潛力的高校可考慮優先開展,起到龍頭作用,從而帶動啦啦操運動在全國高校的全面開展.
6.2 加強教練員的專業化水平
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與合作,可將舞蹈、音樂等專業的教師吸引進教練員隊伍,通過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協作,才可以創新啦啦操運動,切實提高啦啦操運動藝術表現力,實現高校啦啦操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6.3 促進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各高校啦啦操運動隊需建立啦啦操項目協會,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這是提高啦啦操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完善啦啦操運動的競賽制度,從而真正促進啦啦操運動的健康、科學的發展.
高校體育教學開展啦啦操運動不僅迎合時代需要,也樹立了大學生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體育啦啦操教學實踐中需不斷拓寬其普及面,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促使我國高校的啦啦操運動走向世界.
〔1〕高銀華.對于高校開設啦啦操課程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1.
〔2〕林森.啦啦操運動進入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可行性分析[J].內江科技,2011.
〔3〕薛建新.高校啦啦操運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內江科技,2011.
〔4〕黃燕.啦啦操運動對構建和諧高校的意義及可行性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0.
〔5〕明澤雨.高校開設“啦啦操”課程的可行性研究與思考[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31(9).
〔6〕王琴.對啦啦操融入高校體育課程的可行性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2010.
〔7〕胡湘.高校啦啦操運動的現狀調查與發展思路[J].體育世界.學術,2010.
〔8〕劉萌萌.高校開展啦啦操運動的意義與可行性[J].內江科技,2010.
〔9〕蘇荔榕.啦啦操進入高校體育課堂的意義與可行性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8,8(2).
G807.4
A
1673-260X(2014)07-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