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的研究
●劉 芳
提高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可以增強高校體育課程創新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而目前新興運動項目由于受到學校重視程度、師資配備、場地器材配套以及課程體系規劃等條件制約,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較低。通過提高認識、科學規劃、提高師資力量和改善硬件設施等措施可以有效促進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
新興運動;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
新興運動項目是指國際、國內新創或在國際上已經較為流行,但引入國內的時間較晚,在國內開展不久,尚缺乏一定群眾基礎的項目,如:瑜伽、啦啦操、輪滑、定向越野、小輪車、攀巖等。雖然新興運動項目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對于喜歡接受新鮮事物的高校學生而言,這些新興運動項目卻并非完全為“新”。高校學生已經對這些運動項目顯示出較為濃厚的興趣,成為新興運動項目最大的參與群體。某些新興運動項目也已悄然進入高校體育課程,成為選修課甚至是必修課,受到學生的歡迎。
由于各地區、各高校體育課程中開設新興運動項目差異性較大,為便于研究,筆者以濟南市高校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了15所高校(10所本科院校,5所高職院校),考察體育課程設置,選擇30名體育教師與150名不同年級、專業的學生作為訪談對象。通過調查發現,15所高校均開設了健美操課或啦啦操課,9所高校開設跆拳道課或散打課,5所學校開設瑜伽課,5所學校開設定向越野或野外生存課,1所學校開設橄欖球課。對于受訪教師和學生,均認為應將新興運動項目納入高校體育課程;對于目前所開設的教學科目和內容,有近75%的教師持滿意或基本滿意態度,而在受訪學生中,對于以上內容持滿意或基本滿意態度的只占30%,遠低于任課教師。
調查表明,部分新興體育項目已經進入高校體育課程并受到師生的歡迎,同時也發現,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還比較低,無法滿足學生學習新興運動項目的要求,距離學生學好學精新興運動項目尚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1)課程科目設置較少,內容單一。對于新興運動項目,受訪的15所高校中,總共只開設了8門課,開設科目最多的高校也只開設了4門,且多集中在健美操、啦啦操、跆拳道、散打等項目上,與傳統體育課程科目數量不成比例。(2)課時量較少,內容簡單。新興運動項目課程基本上只安排一學期教學內容,每周授課1次,每次2學時。由于課時設置較少,所以教學內容安排較為簡單,而且每堂課間隔時間為一周,課上復習環節的教學安排更是擠占了本已有限的教學時間,所以學生對于新興運動項目只能是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導致學生對新興運動項目的教學滿意度較低。(3)課程安排較散,內容陳舊。新興運動項目的課程多為選修課,受人數所限,無法使全部學生都參與學習。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新興運動項目并沒有完全融入到高校體育課程中,距離與傳統體育項目共同構成大學體育課程的有機統一整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如何進一步提高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制約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提高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興運動項目受重視程度較低
雖然受訪高校都已開設了新興運動項目課程,有的高校甚至開設了3-4門,但是對于田徑和三大球項目而言,新興運動項目課程無論從科目、課時,還是任課教師數量以及場地器材安排上都處于絕對劣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高校對于新興運動項目關注程度較低,相關人員對開設好這類課程的認識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他們中有的認為田徑、三大球等教學課程設置完備,學生參與程度較高,已經可以滿足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提高身心健康的目的,沒有必要再將過多的新興運動項目引入課堂,增加學生負擔;有的認為輪滑、小輪車、街舞等新興運動項目帶有街頭雜耍的成分,與高校體育課程的嚴肅性與高雅性不相吻合,難于將這些項目進一步引入課堂;還有的帶有功利主義思想,認為新興運動項目既不屬于大學生體質測試范圍,也難在各類運動會上覓其蹤影,實用性不強。這些觀點嚴重制約了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進一步融合。
(二)師資配備較為薄弱
專業師資配備是開設好課程的基礎。調查發現,中青年教師是高校擔任新興運動項目教學的主力軍。他們中的多數人是近幾年剛從學校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對新知識、新技術認同度較高,對在高校體育課中開設新興運動項目表現出較大的熱情,這是開設好新興運動項目課程的有利因素。但是從調查中也發現,目前新興運動項目授課老師中,除部分健美操任課教師與自身所學專業相符外,絕大部分教師所承擔的新興運動項目課程教學與其自身專業不符,所講授的內容是個人參加相關短期學習培訓獲得的。由于這種短期學習培訓的局限性,致使教師教授的內容缺乏系統性,專業水平不高,教學手段與方法單一等,這些都降低了學生學習新興運動項目的積極性。所以,任課教師對新興運動項目缺乏足夠的了解,培訓進修機會較少,自我學習不足,再提升空間有限,講授新興運動項目課程能力不夠等師資方面的問題是制約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的重要因素。
(三)課程體系缺乏規劃
新興運動項目體系作為課程的一部分內嵌于高校體育教學之中,與以田徑、三大球為代表的體育傳統課程體系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目前體育傳統課程體系較為完備,教學內容相對固定,課時充足,在體育教學課時量一定的前提下,會擠占新興運動項目教學時間,使新興運動項目教學成為基礎課程教學的補充,而不是同等重要的兩個部分。如此狀況下,新興運動項目課程教學只能見縫插針,課時量和連續性無法得到保證。此外,新興運動項目課程體系與傳統課程體系、新興運動項目課程體系內部都沒有進行較為規范的整合,缺乏必要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課程的設置也存在隨意性,與《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不相符合,甚至有的學校開設新興運動項目課程僅僅是因為其他高校開設了這門課程,并沒有從自身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出發,在更高層次上對新興運動項目課程進行統籌規劃,從而限制了與體育課程融合度的進一步提高。
(四)場地和器材配套滯后
調查發現,場地和器材配套滯后也是阻礙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進一步融合的障礙。場地和器材是高校正常開展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必備條件和基本載體,是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障。新興運動項目對場地、器材等條件有較高的要求:較容易開展的項目,如健美操、瑜伽、跆拳道等對服裝和教室有專門的要求;而定向越野、攀巖、橄欖球等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會更高,甚至需要巨資建設專用場地,這也是有些新興運動項目在高校開展較少,普及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場地和器材配套滯后限制了新興運動項目課程教學的進一步開展,使新興運動項目教學始終處于低水平的重復之中,無法吸引更多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投入其中,難以使其與高校體育課程進一步融合。
影響制約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的措施也應該科學謀劃,統籌考慮。
(一)提高認識,重視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的深度融合度
新興運動項目由于出現時間較晚或引入國內的時間較短,與田徑、三大球等傳統運動項目相比,無論從參賽人數、比賽次數,還是場地建設、器材投入等都相距甚遠,還沒有引起高校的充分重視,對于新興運動項目進校園,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的認識也有待提高。學生喜歡新興運動項目,希望通過參加其中提高個人身體素質,對于新興運動項目有較大的需求,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指導高校開展好新興運動項目,加大對高校體育教學,特別是新興運動項目的檢查指導力度,提高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的融合度。各高校應立足自身定位,結合各自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新興運動項目,以有利于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技能、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為原則,適當增加新興運動項目課程數量和課時量,正確處理新興運動項目與傳統運動項目的關系,充分認識到開設新興運動項目課程對于做好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為實現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的深度融合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科學規劃,構建開放的新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
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是新興運動項目進入課堂并與之融合的載體,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應充分吸納新興運動項目于其中并協調其與傳統運動項目的關系。為此,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根據《綱要》的要求,組織有關專家對新興運動項目進入高校體育課程提出指導意見,指導各高校構建包含新興運動項目在內的新型體育課程體系,重新組織教學大綱,編寫新興運動項目課程教材。各高校要依據《綱要》要求,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科學選擇新興運動項目納入體育教學,逐步改變目前新興運動項目多為選修課的現狀,更多的將新興運動項目課程調整為必修課,處理好新興運動項目與傳統運動項目在課時量上的關系。構建新型高校課程體系還應注重開放性,隨時將體育發展的新成果——新興運動項目納入其中,使高校體育課程建設與時俱進,真正成為科學的體系。此外,還應以多種渠道檢驗新興運動項目的教學成果,如通過將新興運動項目作為學校運動會項目,組織院校之間新興運動項目比賽等方式,反映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的效果,不斷推動二者深度融合。
(三)增加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技能水平
提高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需要一批熟練掌握新興運動項目的高素質專業教師。專業教師的指導,有利于學生規范的掌握新興運動項目的知識技能。目前新興運動項目進入校園的時間還不長,許多任課教師是由其他專業轉崗而來,通過進修培訓等形式獲取新興運動項目知識,雖然這樣可以迅速開展新興運動項目課程教學,但是對于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尚有欠缺,無法為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證,所以高校在新進教師時,應增加新興運動項目專業教師數量;加大對現有承擔新興運動項目教學任務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自我學習與參加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業務水平;利用社會力量,聘請有較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進校講課;充分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新興運動項目資料開展自學,自我提高。通過以上方式,構建任課教師外出培訓、校內切磋、自學自練等業務提升渠道,為構建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課程深度融合打下堅實基礎。
(四)增加投入,改善學校體育硬件設施
高校開展新興運動項目課程需要有相應的場地設施予以保障,有些新興運動項目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現有條件就可以滿足要求;有的項目對場地設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對現有場地予以改造;有的項目對場地設施要求較高,必須新建相應的場地,這些都需要學校增加投入予以保證。同時新興運動項目還需要配備相應的器材,這也需要學校撥付足額的資金予以購置。所以,不斷增加投入,積極改善學校體育硬件設施也是提高新興運動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融合度的有效途徑。
[1]梁若雯,唐曉彤.論高校新興體育運動課程的開展[J].浙江體育科學,2010,(3).
[2]楊晶.如何在學校開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J].體育師友,2005,(1).
[3]胡寶華,陸海榮.從新興運動項目進入高校體育課程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思路[J].體育教育,2010,(3).
[4]李晶晶.高校新興體育運動的開展與終身體育[J].商場現代化,2012,(23).
[5]夏力.安徽省高校公體課新興體育項目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8,(3).
[6]萬卿.新興體育運動項目的文化及健身價值[J].大眾商務,2010,(14).
(責任編輯:何 言)
劉 芳/山東女子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