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旭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三者是有機地聯系著的,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增強德育意識,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實處。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時機地進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里,蘊含著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鉆研、認真備課,就能把這些因素挖掘出來,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例如,剛入學的兒童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過程中,利用主題畫,可以進行認真學習、講衛生、拾金不昧、學雷鋒做好事、愛科學、愛祖國、愛人民等方面的教育。當學生看到“少先隊員幫助軍屬老奶奶干活”這幅畫,不僅認識了“7”這個數,而且主動提出“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向雷鋒叔叔學習,多做好事”;當看到“同學們進行航模表演”這幅圖,學習了認數8后,老師說:“大哥哥大姐姐們愛科學、學科學,做的模型飛機飛得高飛得遠,你們從現在起,也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為祖國做貢獻”;當看到“同學們唱歌跳舞”這幅圖,學習認數10時,正是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告訴他們2014年的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也就是我國有65歲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得好。老師抓住時機,進行了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又如,教師節時,以學生做大紅花獻給老師為例,編出應用題,進行尊師愛師的教育;臨近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紀念日時,以學生學雷鋒做好事為例,編出應用題,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育,等等。這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不斷補充新例題、新習題,賦予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以時代的氣息,學生容易產生共鳴,又有新鮮感。
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德育教育
我們教學中所傳授的文化科學知識,都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的規律性的知識。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作指導,組織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的熏陶,恰當揭示數學知識蘊含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世界觀。
學生每建立一個新概念,掌握一個新知識,教師都要努力研究如何引導學生從操作入手,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更應該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去探索,去主動獲取知識。例如通過操作,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或圓面積公式。又如,一年級學生學習認數時,就出現了大于、小于概念;學習加減法意義時的“添上”與“去掉”等都是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教學時揭示兩者之間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受到對立統一觀點的啟迪,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數學知識。
托爾斯泰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摹仿和抄襲。”啟發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而注入式教學的結果,只能使我們培養的人成為現代化的“機器人”,不可能有什么創造發明。教學從操作入手,引導學生體驗體驗科學家走過的路,這樣在實踐中獲取的知識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學生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并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熏陶。
三、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學生的發展主要指學生心理發展,而心理發展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心理因素。習慣是非智力心理因素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小學階段的學習,而且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專心聽講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認真計算及檢查的習慣,仔細審題的習慣,復習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等等。學生剛入學,就要抓緊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好習慣,怎樣做才是好習慣。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用他們喜愛又容易接受的兒歌形式提出具體要求。如專心聽講的習慣,歌訣是:“眼不離老師,腦不離問題,勤思多開口,智慧屬于你。”認真書寫和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歌訣是:“寫作業時要做到:寫字姿勢要擺好,細心看題要記牢,一心一意認真算,數學成績一定好。”及時復習和準備學習用品的習慣:“回到家里要做到:回想上課學多少,打開課本復習好,書本文具放整齊,準備明天上學校。”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