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林
摘 要:創造性的思維決定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高低。新課程改革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47-01
“創造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造性的思維決定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高低。新課程改革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注重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學生探索和創新的基礎,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造力。低年級學生是富有想像的,他們的思維既形象又活躍。又如教學《放小鳥》,讓學生想像當“我”打開籠子,小鳥和它的媽媽的心情怎樣,它們會對“我”說些什么話,有的同學說,它們會說:“謝謝你,小朋友,你真是我們鳥類的好朋友。”有的同學說,鳥媽媽很感激“我”,它可能會說:“謝謝你放了我的孩子,你的恩情我終生難忘。” ……再如教學《狐假虎威》,課文中說狐貍是一只狡猾的狐貍,教學時,我讓學生說說狐貍還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什么?學生通過學習,從中知道了狐貍也挺聰明的,他遇到危險能夠隨機應變,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續編這篇課文也是培養學生想像力的一種方法。如狐貍騙了老虎以后,就到處炫耀自己聰明,了不起,這件事傳到了老虎的耳朵中,老虎是怎么想的,會說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有的學生寫道:狐貍到處炫耀自己聰明,了不起的話被老虎聽到了,老虎知道自己上了當,很生氣,就到處去找狐貍,找了好幾天,終于找到了,他趁狐貍沒注意,就猛撲上去,對狐貍說:“你這個狡猾的家伙,你竟敢騙我百獸之王,我要看看是你聰明,還是我聰明。”還沒等狐貍說話,老虎就把狐貍吃掉了。有的寫道:“老虎抓住了狐貍,狐貍眼珠骨碌一轉,又想了一個辦法,可是老虎這次不相信了,它把狐貍吃了,它還是百獸之王……”學生想像力豐富,充滿了童趣。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楊振寧教授認為,“中國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也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如生字教學在組詞時有的小朋友不知道組的詞是不是正確,因為同音字,形近字比較多,我就讓學生去查字典、詞典,從字典、詞典中去理解詞意,如精神——神經(jin與jing的區別),街道——接到(相同讀音不同寫法)。又如課文《魯班和櫓板》,光是讀讀理解,學生覺得比較枯燥,提不起精神,這篇課文不像童話、寓言容易吸引人,光從表面上去理解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模仿魯班的樣子用橡皮泥捏櫓板,在動手之前,讓學生說說櫓板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各是什么形狀,像什么,明白了以后,學生開始動手,老師只在邊上點撥,學生從自己的動手中看到自己的新發現,體味到創新樂趣,他們舉起自己捏成的櫓板,爭搶著給老師看,給同學看,相當興奮。教師再請同學說說橡皮泥的櫓板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形狀,加深了對櫓板的印象。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給學生創設獨立實踐與創新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動手去探索創造,開發自身的潛能,努力培養他們敢于創新、自主學習的精神。
三、注重運用游戲的教育功能
通過游戲的方式可以開拓兒童的知識面,提高思維的應變能力。我國著名的漫畫家畢克官指出:“孩子的游戲中,包含著太多的創造性,只可惜很多父母都大煞風景,把孩子的大部分創造性都抹煞了!”這是飽含痛惜之情的呼喊,非常發人深思。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實行愉快教學,把知識的學習寓于娛樂之中。
1、接詞比賽 由一方先說出一個詞語,另一個用詞語的最后一個字造詞,不得重復某個詞語,看誰的詞語多而說得快,即獲勝者。
2、猜字謎 識記生字,離不開各種教學方法,猜字謎的方法是提高識字興趣,識字質量十分有效的手段,也是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如“一條小黑狗”就是“默”,“人在小亭邊”就是“停”,“半個月”就是“胖”,“太陽和月亮”就是“明”,“兩人坐在泥土上”就是“坐”。
3、扮演角色 如教學《“黑板”跑了》,課文講了科學家安培的軼聞趣事,事情的經過可以概括為“思考→演算→恍然大悟”,在教學完后,讓學生來表演課文中安培演算的過程,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真正“動”起來,激活想像,激活思維,激活語言,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如表演“思考”,寫安培在散步時,盡管街上車來人往,熱鬧非凡,但是他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全身心沉浸在對一道數學題的思考之中;表演“演算”,由于他那樣的入迷,仿佛是在自己的實驗室里一樣,安培把一塊能演算的東西當作黑板,自然而然地掏出粉筆,演算起來。當“黑板”移動時,安培竟“不知不覺”跟著走,根本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表演“恍然大悟”,當“黑板”越來越快,安培“追不上”時,他才如夢初醒,發現“那不是一塊黑板,而是一輛馬車車廂的后壁”。通過學生的表演,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安培專心致志,如癡如醉從事科學研究的可貴精神。又如教學《魯班和櫓板》,如果沒有靈活的教學方法,那么教學這一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對學習這篇課文失去興趣,通過表演的形式,能使學生發生興趣,體驗角色中的情感。老師讓學生扮演老艄公拿著竹篙撐船吃力的情形,魯班默默地看著到出神的看著,眼睛一亮的過程,鴨子“嘎嘎”叫著,跳下河撥水的情形。這樣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運用游戲的教學后方法不止這些,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林春玲.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04.
[2] 張小茜.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