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玲
摘 要:英語語感是學生對英語的感覺、領悟的能力,語感不但指導著我們的語言實踐活動,而且對我們語感對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有著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學生的語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尤其對于漢語為母語的中國學生來說,語感的培養是漫長而艱巨的過程。那么英語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初中生;培養;英語語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26-01
周所周知,讓學生有良好的英語語感,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獲得充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增強英語交際能力外,而且又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增強應試能力。但是,對現在的很多初中學生來說,英語是一個大門檻。有學生甚至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每篇課文的單詞都背熟了,老師在課堂上講的語法我也都記熟了,可我的英語成績就是上不去。”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學生的語感不強,正如球類運動員要打好球必須熟悉球性,游泳運動員要有良好的水性一樣,要學好用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那么要有效地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語感能力,應該如何進行和從哪里開始呢?
一、通過多聽,讓學生領悟英語語感
語感的培養離不開濃厚的語言環境。但是在一個英語非本族語的環境中,要讓學生課余主動地去接觸地道的英語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英語環境,尤其是英語聽的環境,使學生時時沉浸在英語的氛圍中。
1、教師說學生聽,教師讀材料學生做練習
我們放棄了錄音機,就不用專門錄磁帶,只需在幻燈片上寫上聽力題目,材料由老師當場讀出來。這種訓練方法有比較強的針對性。對于單純練習聽力來說,這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法。同時,邊讀還可以邊檢查學生聽的效果,如果覺得學生做得不是很好,可以適當減緩語速。個別重點的可能會影響學生聽力的詞組與句子可以著重讀。
2、聽力測試,測驗中的聽力練習
在考試中我們常用這種方法。聽力材料稍縱即逝,需要我們集中全部的注意力,選擇有用的信息,以完成聽力題目。不過在進行聽力訓練時,選擇聽力材料一定要循序漸進,難度要逐漸增加。同時,要選擇趣味性、綜合性和知識性相結合的材料。實踐證明,利用聽力這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通過多讀,發展學生的英語語感
培養語感必須進行大量的、輸入型的語言訓練。而讀無疑是最廣泛最有效的輸入形式。多讀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到地道的英語語言材料,多掌握積累一些詞匯的用法,多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背景文化,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力進而發展英語語感。讀可分為精讀和泛讀兩種。學生的泛讀應運用默讀的方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學生在泛讀時要兼顧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精讀可采用先默讀,學了之后要學會朗讀和背誦的方法。朗讀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三、通過多說,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大部分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羞于開口說英語。學生在有了理論上的積累后就要進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實踐,而這實踐就是開口說英語。教師應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交流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在教師監控、指導下,多開展小組活動,圍繞教材內容進行專題討論和探究等語言實踐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大膽地說,不怕犯錯,不要過多執著于說的內容。一旦養成開口說的習慣,也會自然而然在說的過程中去組織語言,進而完整通順地表達自己。在思維加工的過程中,語言也就自然地得到了體現。學生通過這些說的實踐活動,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形成具有自己個性的語感風格。
四、通過多寫,鞏固學生的英語語感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靈活駕馭英語語言。要想真正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 就必須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與生活中的言語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而語感訓練就是聯系二者的重要途徑。如果說多讀和多聽有助于語感的領悟和發展,那么多說特別是多寫則有助于語感的表現和成型。如何通過寫的訓練來培養鞏固語感呢?寫作應從點滴抓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漸漸適應用英語進行寫作。例如:可以從簡單的默寫、聽寫發展到句型和段落的寫作。將這些寫作練習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 讓學生逐漸養成用英語寫作的習慣,從而對已形成的英語語感起到鞏固作用。學生也可以結合語言環境、結合生活體驗寫自己品味語言的心得;要求用語準確、文句精煉、文體選擇合適,努力培養品味、推敲語言的習慣。
五、多運用英語解釋英語來提高英語語感
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并借助一定的體語以及教學媒體,加強英語的信息輸入量,以盡量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和母語思維習慣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促進學生良好口語語感的有效形成。其次,盡量利用英語釋義,而不用母語作為中介的翻譯,即使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并盡量在大量呈現后再鼓勵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含和外延。因為用一種語言去解釋另一種語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對應完全準確,反而易產生語義上的偏差和表達上的歧義。因此,我們要盡量避免讓學生從“中文→英文”的翻譯過程中獲取信息或語言知識,這樣,會妨礙良好英語口語語感的生成,而要鼓勵學生從英文→英文的直接英語思維中提取語言信息,并在一定語境中通過強化、運用形成良好的語感。如在教單詞“mother”時可用“Mum”一詞解釋,教“father”可用“Dad”來解釋,教“All right”可借助“Yes”等詞表示,教“see you”可借助“Good bye”一詞來釋義。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耳朵就會越來越活,嘴巴就會越來越順,相應地,學生的語感也得到加強了。
總之,教師不能忽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因為語感在外語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并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符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齊下,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