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必草
摘 要:本文筆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學經驗入手,就教學中學生單向思維想多向思維的轉化、靜態思維想動態思維的轉化、順向思維到逆向思維的轉化等幾個角度入手,談一下我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58-01
《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考在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其自身的思維能力、思維方向對于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意義。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為實現他們學習活動的有效打好基礎。
一、由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轉化的培養
初中時期學生的學習生涯步入了新的階段,但是此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依然較弱,加上學生學習的科目較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應接不暇”的狀況,由于學習時間較為緊湊,學生的學習大部分采取的是單向思維,就是對概念或規律從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去理解或對問題的解決僅從某一側面找答案,導致學習效率相對較低。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觀感,采取多向思維,即引導學生從多個側面找正確答案,這樣不僅對概念或規律有正確全面的認識,而且對培養思維能力起積極作用。筆者認為,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訓練,加強了知識間的縱橫聯系,促進了知識的融會貫通,對同一個物理過程或現象從不同的側面給予正確的解答,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精練“多選題”:多選題是從多方面對概念或規律提出問題,經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找出正確答案,從而加深理解。通過多選題的練習,不僅能對概念或規律有較全面準確的理解,使知識系統化,而且能增強多向思維能力。但對多選題也要精選精練,選編多選題時要有針對性,應從學生易混淆、易遺漏的環節入手,選擇針對性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此類題既有針對單個概念和規律的簡單多選題,又有面向多個概念和規律相交織的綜合多選題,對學生發展多向思維有較大益處,這里不再贅述。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多樣性實驗設計的訓練:為達到同一目的,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可達到開拓思路,培養性創造思維的目的。如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可要求學生根據下列提供的器材和儀器設計出不同的測量電路:①電壓表、電流表、電鍵、滑動變阻器、被測電源各一個,導線若干;②電阻箱、電鍵、電流表、被測電源各一個,導線若干;③電阻箱、電建、電壓表、被測電源各一個,導線若干。通過不同組合的對比,就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有效的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
二、由靜態思維向動態思維轉化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些物理的概念、公式教師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機械的記憶,也就是所謂的靜態思維,用機械記憶的方法記住概念的定義、規律的內容和問題的結論,這就會導致學生學得的知識是呆板的、是死的,不能靈活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只知道照搬公式來解答物理題型,而一旦出現在生活中,就會束手無策。相反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動態思維的培養,比如進行理解性的記憶、結合實踐進行分析、學習,或者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交流學習的形式來自己進行分析學習,那么所學知識是深刻的、是活的,能夠靈活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現實中學生往往習慣于以靜態思維對待問題,故此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從靜態思維向動態思維轉化。我在教學實踐中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訓練,效果明顯。
首先是引導學生重視物理過程的分析。物理是一項理科課程,物理現象都遵循一定的“道理”、規則,所以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科學教學,物理應當教成“有理”而非“無理”。這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要引導學生積極分析物理過程,分析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和相關物理規律的對接,以客觀、準確的過程分析,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進而形成清晰的思路。長此以往,對學生動態思維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其次是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遷移訓練。所謂知識的遷移,就是把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其他方面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就可以有計劃地編選一些知識遷移類的練習題,這些對發展學生動態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
三、由順向思維向逆向思維轉化的培養
順向思維是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較多的思維模式,也是學生學習、思考過程中常用的、傳統的思維模式。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順向思維使用的多了,就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另外在某些問題的解決中,順向思維是較難解決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以便他們能夠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提升思維技巧。比如在新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執果索因,例如:學習力的概念時,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會有些不解,比如人推墻的時候給墻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也會給人“反推力”,學生對于反推力就會較難理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叫學生進行實踐,同桌之間合作,其中一個推,一個不動,讓學生感受到就算其中的一個不動,也是有反推力存在的。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看火箭升空的畫面,引導他們思考火箭升空的實現原理,讓他們更深刻的認識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如果生活中某些物理現象是不存在的,那么會出現什么狀況?比如如果沒有了摩擦力,那么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做好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 唐義剛.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打破思維定勢,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4.
[2] 劉澤林.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希望月報,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