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辰
摘 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進一步普及,小學音樂教育的地位越來越得到重視。在音樂教學中,識讀曲譜的這個關鍵技能對提高學生今后感受、理解、表現乃至創造音樂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學;識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62-01
一、小學音樂實踐教學中的識譜現象及分析
1、多數學生不識譜的現象
(1)在音樂課上,學生看到1、2、3、4、5想到數學中的阿拉伯數字,而非do-re-mi-fa-sol。連這幾個音也不能唱好,更不用說識簡單的譜子了,這嚴重地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升,潛力的發掘。
(2)小學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詞的能力比較強,但是讓他唱歌譜時卻倍感困難。在實際音樂教學中,學生普遍喜歡唱歌詞,不喜歡唱歌譜。
(3)學生只憑著自己的感覺唱歌,且在全班同學一起唱的時候他才有信心喊出來,如果一個人站起來唱,走調的機率很大。所以不會識譜的學生只能模仿別人唱歌,而且一定要在聽了之后才能學習,因此就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
(4)少數學生認識樂譜的唱名,能夠準確的讀出,卻不能有旋律的唱出來,缺乏音高感。
2、多數學生不識譜的原因
以上現象說明學生們用 “唱名”來表示音高的這種觀念始終沒有培養起來,即缺乏使用“唱名”來唱曲調的音高能力。除了少數學樂器的學生外,多數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聽到的音樂是歌唱聲和樂器聲,除了在音樂課上,幾乎接觸不到樂譜。如果在音樂課上我們很少進行“唱名”的練習,那么,學生們不識樂譜就是很自然的。學生普遍不識譜的原因,就在于我們的音樂教學中看譜進行歌唱的練習不夠。音樂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的識譜訓練,以使學生打好識譜技能的基礎。
二、識譜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盡管識譜唱歌有一定的難度,沒有歌詞好唱,花的時間也較多,但不能因為有困難而回避這一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如今,教育提倡要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識譜唱歌,沒有識譜障礙存在,學生才可以順利地獨立學唱歌曲,只要有歌譜,多少歌曲都能學會,將來更能再去瀏覽更多的音樂作品。如果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克服這個困難,相信學生在音樂這個領域就有一個大的進步。
三、小學音樂課學習樂譜的相關方法
1、先唱詞在唱譜,以詞帶譜
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越是熟悉的越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與演唱的興趣。因此借助孩子耳熟能詳的歌曲來識讀樂譜,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因為學生本身對樂曲主旋律有了一種“似熟非熟”的印象,這時老師可先引導學生跟著樂曲輕輕哼唱,然后指導學生視唱樂曲的主旋律,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識記音符的音高位置,降低識讀歌譜的難度,而且學生普遍都有較濃的興趣和唱譜的信心。
2、先熟悉旋律線,再模唱歌譜
旋律是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若干樂音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它建立在一定的調式和節拍的基礎上,按一定的音高、時值和音量構成的、具有邏輯因素的單聲部進行。在學生欣賞完歌曲范唱后,教師可以安排一個模唱歌譜的環節,用“lu”、“ lv”等跟著老師的琴聲模唱歌譜,既能訓練學生的氣息,又能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線走向、節奏舒緩密集,它為下面的學譜設下伏筆,一舉兩得。
3、比較樂句,找出異同
學唱歌譜時,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找出樂句節奏、旋律上的異同點。遇到完全相同的樂句可以放在一起先練習;節奏完全相同的樂句比較它們的音高再唱;略有變化的樂句引導學生去發現、降低歌唱的難度。經過老師的指點啟發,學生掌握了規律,也就大大激發了他們識譜、唱譜的欲望和興趣。例如,三年級教材《金孔雀輕輕跳》這首歌中的第三、四樂句的三、四小節是變化重復,學生很容易把兩句唱混。在上課時我把這兩句單獨拿出來讓學生區分異同點。然后教師范唱,最后學生練習。當指導學生會唱這一句以后,再學唱整首歌譜。這樣難點先突破了,再識唱整首樂曲就會更容易,也不會出現視唱“卡殼”或唱錯的現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4、師生接龍合作,緩解難點
遇到比較難唱的樂句,可以分配給教師唱,整首歌曲采用師生接龍的方法,以此來降低難度。學生會非常樂于接受任務,同時也使歌曲有了完整性。教師來唱難的部分,適當地把簡單部分交給學生來唱,也會增加他們的識譜信心。
四、正確處理好音樂教學中識譜與興趣、審美教育的關系
音樂教育應當以興趣愛好位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享受音樂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因此識譜教學也應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逐步形成學生對識譜學習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順帶進行識譜的訓練,這是一種自然的、符合兒童特點的方法,要盡量少用甚至不用專門訓練的方法,因為它容易變成枯燥的、機械的技術操練,學生沒有興趣,效果也不會好。即使稍作一點短時間的專門練習,也必須帶有游戲性,以保持興趣為前提。
在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中,較大幅度地降低了樂理、識譜技能的難度,淡化識譜要求。課程目標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到了第一位。特別指出要減少原來過重的“雙基”教學,提倡把知識融入到音樂實踐中去學習,避免枯燥而單調的教學,在學生實踐、體驗的基礎上學習識譜。在任何音樂教育中,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樂表現的各種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然而,知識技能的學習只是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種手段,而非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養人”,培養具有一定審美能力、審美情操的人。小學音樂教育更是如此,提高學生的音樂的興趣愛好及音樂素養是首要任務。音樂教育工作者應當協同好音樂識譜訓練與審美教育的關系,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合理地適當地進行有關技巧訓練,而不能以它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應當讓學生在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下主動的學習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