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晏
摘 要:教師要將學生的時間歸還給學生。生物本身的性質(zhì)是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jié)合,通過對于知識點的感悟和精華濃縮,進行深層次的感悟與理解,有效性的表現(xiàn)就是將其中的學習過程融入到學習中去,做好實驗,抓好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成為我們進行有效探究的必經(jīng)之路。
關鍵詞:生物;教學;知識;實踐;鞏固;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83-01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學中應該將學生的實踐能力調(diào)動起來,提升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提升課堂實踐的有效性,需要對生物進行深層次合作探究,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提升對于實驗的思考與感悟。
一、提升課堂有效性在于提升學生自身的積極主動性。
德國教育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和喚醒與鼓舞學生,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激發(fā)課堂的積極有效性,激發(fā)積極主動性,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提上去了,課堂效率也提升去了,這個過程我們可以下放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合作與探究。
在小組合作實驗中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例如我們學習的核心知識細胞,這是貫穿整個生命核心的知識點,以后我們學習到的所有生命現(xiàn)象都是在細胞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這是我們的學習重難點,特別是細胞結(jié)構(gòu)的探究,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
像生物細胞實驗中的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這個過程要提升課堂積極有效性,教師少說,學生多做,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通過擦→滴→取→展→蓋→染→吸的幾個步驟,在整個過程中的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保證做出一個高質(zhì)量的臨時裝片,這其中的技術(shù)要點,單單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是遠遠不夠的,而學生自己去做,就能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癥結(jié)所在,進行有效的交流合作。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提前預備好必要的工具,這就是做裝片的常用材料:洋蔥鱗片葉、清水、碘酒溶液、高錳酸鉀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等,然后每個小組進行實驗操作。
二、提升課堂有效性在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關鍵所在,興趣的引導能夠帶動學生的自我內(nèi)發(fā)性,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研究合作,提升自己的能力,促進知識體系的有效構(gòu)建達成,讓學生做到學有所得,循序漸進提升能力,在潛移默化當中確立思想和樹立責任,教師要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使學生提升自我思想品德。
直觀形象的動態(tài)演示與理論相互結(jié)合。一個形象的演示過程能夠?qū)⒗碚撨M行簡化,直觀的講解,我們這種方式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通過多媒體進行動態(tài)的演示,在表現(xiàn)光合作用與呼吸方面優(yōu)勢多多。其中的多媒體合作方式就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光合作用,過程比較復雜,通過多媒體演示進行說明,水+二氧化碳→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氧氣 (光合葉綠體),這樣就略顯直觀,引用多媒體,將整個過程動態(tài)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會使我們記憶更加深刻,而且回憶的圖像會相當清晰,不易遺忘。在多媒體的演示中,植物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在葉綠體通過陽光與水的作用,制造出有機物,并且釋放出二氧化碳的過程,就是我們學習的核心原理,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過程能夠提升起學生的興趣,帶動學生積極的演示與活動。
三、提升課堂有效性在于激發(fā)起學生的自我思考。
自我思考不是單純的記憶,而是通過思考與合作達到高效利用課堂時間的目的,把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綜合起來,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起引導作用,將課堂的時間教給學生引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思維的深化拓展提升能力,除了要學習記憶基本的生物理論知識之外,更要重視生物實踐和實驗,切身體會理論的來源過程,由此反觀理論,加深印象,同時做到知識的鞏固,加深印象,引導學生主動探尋知識,進行自我的感悟和融會貫通,這比單純的理論講解來的更實在,來的更加深刻這種方式應該在課堂的學習中多加運用,將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有效引導。
在生物教學課堂中,仍然是要將生物基礎知識的學習放在核心位置,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這個過程中做到分布掌握的同時,要做到整體的利用與認知,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將生物知識前后銜接起來,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通過前后的整合,從而擴大知識面,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斷的拓展思維,加強認知,教師還要通過課程的合理編排,來讓學生方便高效的學習,最后,通過課堂小組合作的方式去進行討論優(yōu)化,激發(fā)思維,提醒學生的思維不足,這個過程可以以提問的形式去做,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他們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過渡,最后,教師給予優(yōu)秀小組適當?shù)莫剟睿ぐl(fā)他們下一次的努力。從而能夠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將學生的“知識、能力、思想和創(chuàng)新”統(tǒng)一于教學課堂之中,擴大知識面,提高成績,提升能力,拓展思維,這是現(xiàn)代社會對生物人才的必然要求。
綜上所述,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研討生物教學中的疑難點,是將知識、能力和生物素養(yǎng)全部融合到了一起進行協(xié)同的發(fā)展,對于疑難點的解決用到的是知識,提高的是能力,這種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效率,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提升的是素養(yǎng),而最終的目的我們也達到了,那就是提升知識能力,掌控生物學習的運作方向。從而加以利用和改進,走出誤區(qū),提升小組合作的時效性,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其作用,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能力,做到自我感悟和有效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崔 鴻.新理念生物教學技能訓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8.
[2] 付尊英,潘紫千.生物教學研究引論.河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0-09.
[3] 胡繼飛.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方式(附光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4] 梁秋英.生物教學藝術(shù)探索.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 劉恩山,方紅峰,鄭春和.生物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