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 梁鈺 汪慧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 南京210006)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是指夾層從主動脈近端開始,侵犯到弓部與降主動脈,病變范圍廣泛且影響重要臟器的血供,是進展迅速、病情兇險的心臟大血管疾病。手術是唯一有效手段但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存在爭論[1]。2003年,孫立忠等改進了部分支架象鼻術,將象鼻整體“骨骼化”,即全支架人工血管象鼻技術,采用主動脈弓部替換加象鼻支架手術(孫氏手術)治療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治療效果明顯提高,再手術率降低,假腔閉合率提高[1]。而主動脈弓部是全身各臟器供血的中樞,手術必須在深低溫停循環下進行。隨著體外循環時間延長,補體激活和炎性因子釋放增多[2],導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急性肺損傷,出現低氧血癥,成為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的常見并發癥。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對93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施行孫氏手術,術后恢復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3例,其中,男74例,女19例,年齡26~79歲,平均49.2歲。81例患者合并原發性高血壓病,其中主動脈瓣關閉不全31例,冠狀動脈受累或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馬方綜合征或弓部動脈瘤23例,腎功能不全4例,偏癱2例,輕癱3例,長期吸煙史65例。術前出現急性左心衰竭8例,其中5例行氣管插管輔助呼吸。所有病例均經心臟超聲和胸部增強CT檢查明確診斷。
1.2 治療方法 本組行升主動脈替換加孫氏手術37例,主動脈瓣成形加孫氏手術23例,主動脈瓣置換、升主動脈替換加孫氏手術18例,主動脈根部替換(Bentall術)加孫氏手術15例。體外循環(247.2±68.5)min,選擇性腦灌注(37.8±10.4)min,胸腔引流液(890±520)ml。
1.3 結果 手術痊愈出院87例,死亡6例(6.45%)。術后并發低氧血癥38例,經機械通氣治療和規范細致的呼吸道管理,均順利脫離呼吸機,痊愈出院。術后平均機械通氣時間(26.5±9.6)h,平均ICU停留時間(76.5±8.5)h。
2.1 機械通氣的護理
2.1.1 人工氣道的固定 (1)患者返回ICU后重新使用膠布、扁帶妥善固定氣管插管,并放置牙墊,防止病人躁動時咬閉氣管插管。每班記錄并交接氣管插管深度。本組有13例患者因短期不能脫離呼吸機,于7d后行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氣管切開套管用扁帶固定,松緊以容納一指為宜;膠布、扁帶常規每日更換兩次,如遇潮濕、污染及時更換;(2)每班使用氣囊內壓測壓表測量人工氣道囊內壓并記錄,同時在口腔護理、吸痰、鼻飼等操作前后及時測量,維持氣囊內壓在25~30cmH2O。
2.1.2 應用呼吸機期間的監護 (1)在呼吸機治療期間,密切觀察記錄呼吸機各項參數,配合醫生根據血氣分析結果動態調整呼吸機模式及參數。本組病人體外循環時間明顯長于其他心臟直視手術,有38例病人并發低氧血癥(PaO2/FiO2≤200)。術后常規使用SIMV+PSV模式,設置呼吸末正壓(PEEP)5~10cmH2O,以改善氧合,不急于停機拔管,在病人完全清醒能夠配合,肺部無明顯炎癥,血氣分析滿意的情況下方考慮撤離呼吸機;(2)當出現呼吸機報警時,要及時正確分析并處理,如發生病人躁動劇烈,與呼吸機拮抗,按醫囑給予丙泊酚、嗎啡、右美托咪定等鎮靜、鎮痛類藥物,減少不必要的氧耗量;(3)精細化液體管理,每小時記錄評估出入量,適當維持液體負平衡,防止心肺負荷過重。
2.1.3 保持呼吸道通暢 (1)本組患者均使用呼吸機恒溫濕化裝置,濕化液為滅菌注射用水,溫度控制在32~37℃,使相對濕度達到維持纖毛正常擺動的生理要求,預防氣道水分丟失過多所致的分泌物粘稠和排出障礙;(2)由于氣管沖洗法一次氣道給藥量大,不利于維持術后循環穩定,本組患者未常規使用氣道內滴入濕化液稀釋痰液;(3)正確判斷吸痰時機,聽診兩肺呼吸音,當出現痰鳴音、患者嗆咳、氣道壓力高、SPO2下降、神志清醒的患者訴有痰時,及時吸痰,吸痰前后均給予100%純氧吸入,增加氧儲備。因吸痰操作易造成患者心率、血壓大幅波動,結合病人情況,吸痰前預見性準備鎮靜、降壓藥物,必要時給予干預措施,吸痰過程中密切觀察,如出現血流動力學不平穩或病人不能耐受,立即停止;(4)采用密閉式吸痰管,嚴格無菌操作,保證吸痰質量,同時密切觀察痰量及性狀,必要時留取痰培養。
2.1.4 預防呼吸道感染 (1)在患者病情允許情況下,均采取床頭抬高≥30°,防止胃內容物返流;(2)13例經皮擴張氣管切開患者均使用可沖洗氣管切開套管,持續聲門下吸引,吸引壓力維持在80~100mmHg,并使用生理鹽水5ml每2h囊上沖洗一次,每日觀察記錄囊上吸引量,防止口咽部定植菌向下呼吸道遷移;(3)每周更換一次呼吸機管路,如遇管道被污染,及時更換;(4)重視對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根據口腔pH值選擇合適的口腔護理溶液,每4~6h一次。操作時兩人配合,吸凈口鼻腔分泌物后一人固定氣管插管,另一人先使用棉球擦洗,再交替從一側口腔注入生理鹽水,另一側吸出,直至口腔清潔;(5)主動脈夾層患者機械通氣期間常需應用鎮靜藥物,處于被動體位,需加強肺部體療,協助患者左右側交替翻身,手指并攏,掌心凹成杯狀,使用腕部力量力度適中進行叩背,肺部體療過程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防止造成心率、血壓大幅波動。
2.1.5 掌握撤機指征 (1)患者完全清醒,可按指令活動,肌力良好;(2)自主呼吸平穩,血氣分析、胸片滿意;(3)血流動力學平穩,血管活性藥用量合適。
2.2 拔除氣管插管后的護理
2.2.1 拔除氣管插管后取半臥位,觀察拔管后反應,對PaO2<80mmHg者使用面罩吸氧10L/min,聽診兩肺呼吸音,拔管后1~2h復查血氣分析,使用生理鹽水5ml加氨溴索30mg霧化吸入,每6~8h一次,霧化吸入時鼓勵患者深呼吸,將霧化液吸入支氣管及肺泡,以利于稀釋痰液。
2.2.2 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宣教術后主動有效深呼吸、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咳嗽時不宜過于劇烈,指導患者咳嗽時雙手將抱枕按壓于胸骨正中,可保護傷口、減輕疼痛,促使有效排痰。示范肺功能鍛煉儀的使用方法,指導患者每日鍛煉不少于4次,記錄數值,利于循序漸進增加肺活量。
2.2.3 做好疼痛管理,運用NRS評分法進行疼痛評分,遵醫囑及時給予鎮痛治療,防止傷口疼痛影響呼吸與主動排痰。
2.3 使用無創通氣的護理 本組32例患者拔除氣管插管后出現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使用無創呼吸機序貫通氣,選擇S/T模式,FiO240%~60%,IPAP 10~20cmH2O,EPAP 4~8cmH2O,監測潮氣量、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變化,根據血氣結果調節呼吸機參數,病情穩定后,逐步降低吸氣壓力,順利撤機。
低氧血癥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的常見并發癥,手術治療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難度大,體外循環管理復雜,對患者的心肺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在DHCA下行主動脈弓替換術,對術后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規范細致的呼吸道管理,能有效預防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質量。
[1]陳鑫,黃福華,徐明,等.孫氏手術治療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6):333-339.
[2]Hsing CH,Hsieh MY,Chen WY,et al.Induction of inter Leukin-19 and interleukin-22after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n Thorac Surg,2006,81(6):2196-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