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云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多東西都值得大家去學習、摸索、反思。關注學生的發展,陪伴學生一起成長,善于引導,給予他們開放、民主、自由的平臺,對其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至關重要。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班級管理;學習小組
班主任工作一直都是在沒當之前是害怕,害怕各項工作不會做。當了之后更害怕,害怕做了之后沒做好。每天起早貪黑,日子是苦的;學生一句簡單的問侯、祝福和理解,唯有這個是甜的。如何能夠將班主任工作做好,不僅要從孩子的心理、生理、人際關系、愛好興趣、家庭環境等多方面入手,還要做好班團干部建設,班風學風氛圍的營造。現將我在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正確引導人際交往,摒棄成長障礙
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的人格、行為習慣還在形成中,是可塑的。教育的力量就是要規范行為,糾正陋習,引導他們如何做人、做事和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其成人成才。有的學生從小在一片呵護中長大,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與人交流,缺乏理解和尊重。如有學生非常委屈,抓住老師的一些只言片語,訴說老師語氣重,針對他,看不慣他,找他的茬等。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強,心胸較狹隘,事事斤斤計較,同學關系難相處。若老師的處理與他所預期有很大出處時,矛盾就被激化。我深知若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對他個人發展不好,勢必會影響到更大范圍的師生間的關系,甚至會影響整個班級學風班風。我首先讓當事人來描述事情的經過,然后找周圍學生和教師了解事情緣由,通過三方面片段描述來還原沖突現場及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和學生一道來分析問題,先讓他說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要什么結果;再讓他來分析自己的行為和老師處理得是否得當或過分;又假設以老師的角度應該如何處理?通過這樣一個過程,他自然都清楚事情的對與錯,和理解老師的處理方式。最后我才對這件事做一個評價,是學生不對的,需要及時糾正和認錯,是老師沒有處理好的,可以讓學生或科代表等交流意見,來化解彼此的誤會。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為人處世等進行引導,懂得尊重和理解,認識到個體差異,以包容的心態來接受和適應對方。讓自己的胸襟更寬大一些,不能讓一些小小的師生間的小“插曲”成為學習上的絆腳石。
二、善于發現細節背后的真實原因,讓教育更有差異性和針對性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種環境,如家庭環境、教育環境、學校環境等,尤其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困難、單親重組、留守兒童等家庭尤其要關注。在這些學生中,一般性格都比較內向、自卑,行為比較封閉,不善于交際,缺乏自信和勇氣,如不好好引導他們,很容易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在視野的“死角”中生活。譚某,父親殘疾,媽媽長期有病,靠低保和親戚救濟生活。首先以我的家庭環境,求學經歷和奮斗歷程,來點燃他們對生活的熱情,激發他們對生活的信心,有勇氣和決心面對目前的困境,靠自己的奮斗來改變家庭的命運。然后在班上安排一些事務給他做,讓他有機會展現自己,證明自己在班級中存在的價值,這樣他就不再孤單和自卑。后來發現他的學習很帶勁,表現得樂觀自信很多。張某,家境雖不錯,但他周圍的朋友都很優秀,他自卑選擇逃避,甚至有棄學趨向;但他的體育很好,并在運動會上獲獎,我把拍到的運動照片在全班展示,表揚鼓勵,后來他對自己充滿信心,結果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
三、集中各方力量和措施,培養非智力因素,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挖掘學習潛能
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提高學習效率,挖掘學習潛能,使其成為高效的自主學習者,是當前教育主流思想,我們成立了學習小組。先任命品學兼優、做事認真、榮譽感強、自主學習能力強,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的學生為小組長,自己招兵買馬,以6人為一小組,每組都有學困生。對每小組的學習成績、作業、清潔、紀律、日常表現等捆綁考核。常從小組中收集學習情況,了解在學習中的困惑,并加以指導。還要求每小組每一位同學都要擔任一學科長,對其組員的學習、作業等提出要求。另外,讓每小組輪流出一或二道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題目作為課外作業并委派人講解。同時,在同一組內和小組間都引進競爭機制,相互約定條件爭勝負,激發團隊協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事實證明,對學風、班風形成和提高競爭意識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有這樣一句話:不管你跟他交往多深,交談多密,你所了解的都只是他所愿意被了解的部分。所以要能真正走進學生內心,實屬不易。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所面臨的困惑會越新越奇,面對這些未知,迷茫應該是暫時的,應該不斷請教他人和學習相關理論來提升自己。
經常有人說,人無完人,老師雖有不足可以彌補,錯了可重來,但學生卻耽擱不起,對他們來說影響的是一輩子。所以,我們所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如履薄冰,深思熟慮,三思而后行。
一個孩子所暴露出來的是最終的結果,必然會有一個過程,而形成這一結果的因素太多,要改變它,也需要一個過程。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教育之職,育人之事,絕不是暴風驟雨,也不能如山洪暴發,而應有父母愛子之心。懷揣著這種心態,教書育人才能直達學生的內心深處。
(作者單位 重慶市萬州高級中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