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德育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我們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時代的需要,把一定的積極向上的政治認識、思想觀點、行為準則傳授到學生的思想認識之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推動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均衡地發展,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人們常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那么他就可能是個次品;而沒有良好的身體可能是個廢品;但是如果沒有好的道德品質,那他就是一個危險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社會面貌在改變,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需要我們警醒的是,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體系出現了缺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部分人拜金主義思想嚴重,為追求經濟利益不擇手段;親情觀念淡化,人際關系冷漠……對于廣大青少年學生來說,問題也不小,由于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和老人出于對孩子的愛,在物質生活方面投入的精力可能更多,孩子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長們在孩子上學上也舍得投資,各種教輔資料、課外輔導班、興趣班都在加入孩子們的生活;但是,很多家長在滿足孩子物質生活,追求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孩子的思想引導,導致很多孩子在中學階段就表現出了很多的問題,如沒有理想和人生追求,缺乏責任意識,自私、任性,缺乏對于父母的感恩和對于同學的關愛。
青少年出現這些問題,一方面,與我國正在處于轉型期的社會現實密切相關,這一時期各種社會思潮交錯,這對于處于年少階段涉世未深、明辨是非能力較差的青少年來說,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認識很難得;另一方面,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使互聯網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學生尤其喜歡這一新生事物,但是網絡上不健康的內容如暴力、色情等內容的影響使很多學生逐漸走入了歧途。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充分說明了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引導的重要性。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成長關系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導,可以說是刻不容緩,且責任重大。
學校是教育學生的主要場所,課堂是對學生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學校來說,德育教育始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要常抓不懈。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彼晕覀儗W校各學科教師都應該在自己的課堂上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重視對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這就意味著,我們各學科教師要立足于自己的課堂和學科特點,在向學生傳遞知識,提升學生能力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我們體育學科也不例外。中學體育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雖然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為基本目標,但是德育建設在體育課堂上也同樣重要。那么,在體育課堂上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來完成體育課堂的德育教學任務呢?結合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抓好細節,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因此,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就非常重要。因為家庭教育的忽略,很多學生自我意識太強了往往忽略紀律的約束,所以,作為體育教師要注意從體育課上的小事做起,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
如從上課鈴響,就要求學生迅速集合、整隊,并保持安靜,進而形成良好的隊列紀律;在做準備活動過程中,要求體委口令清晰,學生動作到位,防止因為活動不開導致學生意外傷害;同時在體育課上課過程中,要求學生一定要按照教師的要求,規范體育動作,要嚴格遵守活動流程;在其他方面,如體育課的著裝要求、請假制度等方面都力爭作出具體的規定,從而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
玩是孩子的天性,體育課學生喜歡上,是因為他們可以多玩,我們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設計體育游戲,來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
體育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體力和智力,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而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集體主義、同學友誼、自覺遵守紀律、勇敢、果斷的道德意志品質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在體育競技中增強科學的競爭意識
教學比賽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動作技術、技能,以及在復雜的比賽條件下,合理運用技術動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堅毅、勇敢、果斷、克服困難、自制能力、集體主義精神等優良品質。如進行藍球教學比賽時,安排學生當裁判,學生裁判水平不高,難免出現判罰不準確的時候,這時我就要求隊員必須服從裁判的判決,培養學生遵守規則、遵紀守法的優良品質。同時在激烈的比賽中,學生通過在掩護、策應、傳切等戰術配合最后精彩得分的喜悅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也能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真諦,還能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思想品質。
四、在課程管理細節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后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例如:在上課前,教師要求學生搬運器械(如墊子)時,告訴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等)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等等,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應及時教育制止,對于那些熱心協助教師勞動和愛護公物的學生應給予當眾表揚。這樣,不僅對保護學校體育器材有好處,而且使學生養成了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教育是門藝術,學校教育更是如此,我們要在保證學生知識提升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這樣才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需要,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