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學更為關注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是對傳統單一的知識灌輸式教學的最大挑戰。優化結構,全面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我進行了長期的實踐與探索,認為要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優化課堂教學導入環節,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導入巧妙新穎,可以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帶著飽滿的學習熱情與積極的學習行為來參與教學,這樣的教學自然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反之亦然。優化導入環節,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靈活多變的導入,增強導入的趣味性與藝術性,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教學中來。
(一)懸念導入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懸念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關注,學生無法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困惑,便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欲望,展開主動學習。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我讓學生幫我制作一個和隔壁班一樣的三角板教具,讓學生思考能不能不用將三角板帶回來就制作出一個一樣的三角形呢?由此來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學習自然水到渠成。
(二)故事導入
趣味數學故事,可以賦予那些枯燥的沒有生命的符號、字母等生命,使數學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贏得學生的喜愛,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新知的學習。
(三)游戲導入
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可以化解數學本身的枯燥無味,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主動而愉悅地學習。
(四)實驗導入
數學知識是建立在無數次實驗的基礎之上的。采用實驗操作來導入可以突出數學的學科特點,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積極動手中來學習新知。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時,我讓學生拿出一張紙片,從中間對折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對折的邊為一條直角線,讓學生觀察這個三角形有何特點。由此來導入新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利于學生對此部分內容的理解。
(五)生活導入
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用學生所熟知的生活事物來導入學習,更能寓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于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與體驗,進而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轉向新知的學習上來。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時,我告訴學生我事先準備好的等腰三角形圖紙不小心被水浸濕,現在只能看到底邊BC和其中一個角B,哪位同學有辦法幫我把這個三角形復原。這樣的導入更具親切性,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二、創設豐富的問題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
(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開始、創造的基石。我們要學會提問,以富有趣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調動知識儲備與生活閱歷來展開主動探究。
在提問時要堅持做到:一是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的教要讓步于學生的學,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實基礎,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所學來獲取新知,獲得自身最大程度的發展。二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提問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新知,問題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調用相關的知識,自主地學到新知。這樣富有明確目的性的問題才是有效的問題。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成為指導者與啟發者,要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發揮主觀能動性。
(二)鼓勵質疑引導自主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魚,即學會解決問題,還要傳授學生以漁,即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不管是新知的學習還是習題的講解,我們都要為學生營造一種開放而活躍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勇于質疑,挑戰教材、教參、教師,勇于提出不同見解與不同解法。
1.獨立思考。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獨立自主思考的時間,這樣才有可能產生更多獨特的見解,才能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消化。
2.學會表達。體現教學民主,教師要讓學生將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完整地表達出來。
3.充分討論。針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不要急于肯定與否定,而是要拓寬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明白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進,在激烈的討論中揚長避短。
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想與方法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初中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主要有轉化思想、比較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其中數形結合思想是一種重要思想與方法,貫穿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數學思維習慣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踐行新課改的重要切入點。數和形是兩個最基本的數學概念。數是數量關系的體現,形是空間形式的體現,二者是一對對立統一體。
“數缺形,少直觀;形缺數,難入微。”數形結合,實現了數與形的靈活轉換、抽象思維與形象直觀的結合。對于比較抽象和復雜的數學知識,單憑教師的口頭表述很難讓學生進行形象的聯想。這時教師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工具來幫助教師直觀形象地表達,以激起學生的空間聯想,讓學生建立數形結合思想。這個工具就是多媒體技術。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將各類數學素材整合在一起,以圖片、圖像、音頻等多種媒介來傳遞信息,將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具有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淺顯、化靜態為動態的效果,這樣更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的精力,激起學生對知識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從而真正地掌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利用一些教學軟件把幾何圖形以更加新穎的方式呈現出來,把數量關系更加直觀地體現出現,從而減輕教師教學的負擔,也讓學生更直觀地體驗到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觀察、發現的能力,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