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偉偉
一節完整的英語課堂應該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是有機的一個整體,相輔相成。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的先決條件。
1.教師要多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綜合各家理論之長,不斷提個人的業務素質水平,從而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2.教師要熟讀課程標準的三級目標(總目標、分級目標及分級標準),了解掌握三個年級的學生應該達到的要求或知識水平。對于英語知識哪些該講,講又講到什么程度,是了解、掌握還是運用,是三會還是四會;哪些不該講,要做到胸中有數。
3.教師要熟讀《中考說明》,了解熟知《中考說明》中對于各項知識的考核要求,及各項題型舉例,仔細閱讀對比近幾年的《中考說明》,發現其中的變動,然后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訓練,從而使學生從容應對中考。
一、備課
教師備課要做到精心設計,備課中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并且要做到靈活設計課堂。盡管每一年的知識要求在總體上來說是基本不變的,但是每一屆學生是不可能相同的,所以,英語教師要根據現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點來設計英語課堂。
(一)備課的方式
建議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同年級的英語教師可以一起共同備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從而形成高于個人水平的教學設計。
(二)備課的成果
除了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學設計外,還可以形成一份導學案。導學案也是需要辯證地來加以看待。其優點在于可以使學生在課前預習,并且按照導學案中教師提前預設的問題、練習題等內容環環相扣的感知本課的知識。其缺點在于過于重視預設,會忽略一些生成性的教學資源。
二、課中高效引領
英語課堂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核心環節。高效的課堂必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只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我們的課堂才真正能做到高效。
(一)教師要控制操控課堂的時間
英語課堂要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每節課教師至少留出一半的時間用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只有把課堂上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才可能真正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的思想。當然,教師控制講課時間,并不是不講課,在必要講解的時候,教師也必須進行細致、透徹地講述,并且不同的課堂對于師生課堂時間的分配也是不一樣的,不可能每一堂課都是固定的模式。
(二)任務型教學途徑的使用
通過課堂上一連串真實任務的設置,讓學生去一一解決,使學生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真正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而不再只是單純地機械性背誦。任務型教學方法的使用不但可以增加在盡量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使用英語的機會,而且能夠真正鍛煉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的開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的高參與度。李德新老師說過,課改無具體的模式,只要讓學生動起來,參與進來就是好課。
(四)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就相當于給學生注入了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精心設計好導入環節。導入環節盡管只是簡短的幾分鐘,但卻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導入能夠瞬間激發出學生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學生能夠在非常自然順利的情況下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2.激勵手段的使用
3.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
4.競爭性環節的設置
(五)練習環節
練習環節是檢測學生對當堂知識是否掌握的重要手段。在練習題的設置方面,要盡量向中考看齊,多設計一些中考鏈接的習題。練習環節是由知識的輸入到知識的輸出,通過練習題來發現學生的不足,真正讓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三、課后活動反饋
課外活動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運用課堂內所獲得的的能力解決問題的環節,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環節。通過課后設置一些能力型、知識型作業,來進一步檢測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在完成這些作業中,不斷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對作業的信息反饋,整理學生的共性問題,留待下節課予以處理。
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的訓練,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學習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這樣,高效的英語課堂也就隨之應運而生了。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