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亮
摘 要:通過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感悟,明白設問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自我監控、反省的手段。為此,就怎樣提高課堂設問藝術,提高課堂設問有效性,談了幾點見解。
關鍵詞:課堂設問;以人為本;體現課標;藝術
設問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自我監控、反省的手段。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優化設問方法,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和信息,掌握學習方法,培養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怎樣提高課堂設問藝術呢?
一、通情以友生,激趣以樂生
1.反饋作答,面向全體
不要單提問幾個尖子生或個別小組,冷落差生或差等組。
2.以人為本,立足主體
不論回答的對錯,結果并不重要,關鍵是要給學生信心,讓學生有成功欲和表現欲,要千方百計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自尊。在回答中學生會有許多方面說的不盡如人意,甚至不著邊際,教師不應挑剔,揭短諷刺,要以鼓勵為主,適當地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補充完善。提問時可由“說說看”“談談自己的看法好不好”“說錯沒關系”等鼓勵性的話,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心理障礙,采取寬容、體諒的態度啟迪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各抒己見,甚至可以激烈爭辯,提出與課文截然不同的新觀點、新方法。
3.激發興趣,以學為樂
師生感情溝通了,學生的學習情趣也就調動起來了。但如果教師千課一腔,方法單調、抽象空洞、缺乏趣味性,那也是不行的。只有把課堂進行的生動有益、趣味盎然,學生才會以學習為樂事,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方法。例如,一位教師在講《燕子》一課時,讓一名學生談本文的語言藝術,那名學生支支吾吾,不知從何談起。后來這位教師急中生智,另辟蹊徑,換了一種說法,“這篇文章你認為哪段語言說得最好?找出你喜歡的語句,說說它的好處?(你喜歡的原因)”。這樣發問,啟發了學生,他若有所悟,略有思索,很快地回答出了問題。
二、精心設計,體現課標
1.依標借本,不唯教材
只有如此,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才有參考依據和更大空間,才能有創意地理解并積極發言。例如,《觀潮》一課,師分析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明朗、優美特色后,生由此聯想到畫面中潮來時的情景以及觀潮時人們的心情,讓錢塘江大潮壯觀的場面重現于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從心里發出觀潮感嘆。甚至作者沒有寫到的其他恰當的聯想和想象,學生也能從中體會到,如詩如畫、動之以情、借昔喻今、體現課標。
2.考慮認知,難易適中
設問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教學的主要矛盾是教師的期望值與學生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課堂設問既不要太小太易舉手可勞,又不能太大太難可望而不可即。
3.顧及作業,問批結合
課堂設問與作業批改相結合,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發現一些代表性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在課堂上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能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就會事半功倍,充分調動學生自查、自悟、自改及互動共進和積極性。
4.不疑設問,疑中設問
在課堂設問要抓住疑點,高明的設問應當“在不疑處設疑”,透過現象看本質。
5.適合口述,便于作答
課堂設問要適于口頭表述。課堂設問具有臨場短時、口述等特點。如果教師的設問要經過長時間書面整理才能較好地回答出來,那么,要學生踴躍發言顯然也是不可能的。在設問時不妨用分解法,把大問題分成若干小問題。這種設問不但便于口述,而且符合學生的思維心理,使大問題深入淺出,使繁雜難舊問題條分縷析,各個擊破。
6.答問之前,留足時間
教師設問要給學生留下較為充裕的思考時間,尤其是對那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和基礎差的班組。有些教師在提問后,便急于讓學生回答,結果導致學生不是回答不上來,就是敘述不清楚。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欲速則不達,提問時要給學生留足時間。
三、過程性評估,更注重質量
課堂設問的目的不在于簡單地讓學生回答就行了,而在于教師要及時運用這一信息反饋,正確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理解文章內涵。所以設問也存在著“數量”和“質量”的問題。學生發言形成習慣以后,教師就應該在提高口語質量上下工夫。開始是鼓勵性評估“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就應該用“及格”“正確”“好”“滿分”等準確評估,不斷將口答的難度提高。當然評估的方式不能太繁瑣。不見得每次提問都要打分,但平時對一些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回答情況做一些記錄,甚至評定等級,每個學期評定一次課堂設問的成績是完全必要的。有準確的評估,學生就會自覺地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注重過程性評估,少一些終結性評價,這是課堂設問旨在立足長遠的藝術性的客觀反映。
一句話,課堂設問是一門藝術。這方面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設問的方法、技巧不僅僅只限于上述幾種。一個教師在課堂設問時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于根據師生雙方互動,對信息的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設問方式,從而在新課程改革的天地中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西城小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