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鐵軍(197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理工學校中級教師、營業(yè)員技師;專業(yè):會計學。
摘 要: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了“一聽二記三練四測”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教學效果和考證通過率。
關鍵詞: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3-0100-02
《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是中職學校計會專業(yè)的專業(yè)課,也是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必考科目。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擺在中職財會專業(yè)教師面前的新挑戰(zhàn)。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總結了“一聽二記三練四測”的教學方法。
一、“一聽”:學生上課認真聽
中職學生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對新事物的接受快,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強,自我學習能力較弱。所以,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能做到的并不多,只能在上課中要求學生認真聽。如果學生確實能認真聽,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會在30%以上。
二、“二記”:教會學生多種識記知識的方法
如教會學生課后畫思維導圖。由于課堂教學信息量大,學生若采用傳統(tǒng)(圖1)的線性記筆記方式,會存在筆記記錄不全、記錄后不易復習、知識掌握效率低等情況。如果課后采用思維導圖記錄法(圖2),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進行梳理,將課堂學習內容圖形化,利用線條、符號、詞匯和色彩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使復習更具條理性。因為學生的思維意識不一樣,導圖的樣式會千奇百怪,這樣也可以杜絕學生抄襲。學生如果能認真去做思維導圖,知識掌握的程度會提高到50%~60%。
教會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知識時,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關鍵詞。《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考證的題型是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各20道,不定項選擇題10道。也就是說這些題目都是客觀題,那么學生在記憶時,主要就是記關鍵詞,包括前面所講的課前小測也是要求學生寫出關鍵詞為主。關鍵詞能記住,考試中答題的準確度就能拿捏不出錯。
2.時間。時間方面的記憶,要注意幾個情況:一是無規(guī)律的時間,如某法的通過、實施、修訂等;二是有規(guī)律的時間,如:稅務登記中的開業(yè)登記、變更登記是30天,注銷登記為15天;三是無規(guī)律但有道可循的時間,見圖3。
圖1 傳統(tǒng)記錄法
圖2 思維導圖法
3.有前提。很多時候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忽略了法律法規(guī)中的前提條件,這樣就容易丟分。如:【判斷題】銀行不得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賬戶情況,不得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凍結、扣劃款項,不得停止單位、個人存款的正常支付。【答案解析】該說法就忽略了前提“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外”。
4.陷阱。一些常識問題,中職學生沒實踐基礎,有答題時也很容易中招丟分,這就是專家出題時給的陷阱。如:支票的出票人簽發(fā)支票的金額不得超過付款時在付款人處實有的存款金額。禁止簽發(fā)空頭支票。這里的陷阱就是“付款時”,可以改為:出票時、簽發(fā)時、開具時。
三、“三練”:課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
包括練習冊的習題和老師另外出的練習。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找到題目對應知識點在書本中的位置,并根據題型不同用不同的彩色筆標示。如果學生確實能按老師要求的去做練習,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10%~20%。
四、“四測”:對學生進行測驗
一是上課前進行10到15分鐘的小測驗,主要針對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簡答題式的小測驗;二是每一章授課完成后進行章節(jié)總測驗;三是全書授課完成后,進行標準題量模擬測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從時間上去控制。如果這些測驗,學生都能應對自如,達到老師要求的標準,那么,要想通過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證,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新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 賴俊辰
作者簡介:黃鐵軍(197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理工學校中級教師、營業(yè)員技師;專業(yè):會計學。
摘 要: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了“一聽二記三練四測”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教學效果和考證通過率。
關鍵詞: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3-0100-02
《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是中職學校計會專業(yè)的專業(yè)課,也是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必考科目。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擺在中職財會專業(yè)教師面前的新挑戰(zhàn)。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總結了“一聽二記三練四測”的教學方法。
一、“一聽”:學生上課認真聽
中職學生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對新事物的接受快,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強,自我學習能力較弱。所以,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能做到的并不多,只能在上課中要求學生認真聽。如果學生確實能認真聽,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會在30%以上。
二、“二記”:教會學生多種識記知識的方法
如教會學生課后畫思維導圖。由于課堂教學信息量大,學生若采用傳統(tǒng)(圖1)的線性記筆記方式,會存在筆記記錄不全、記錄后不易復習、知識掌握效率低等情況。如果課后采用思維導圖記錄法(圖2),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進行梳理,將課堂學習內容圖形化,利用線條、符號、詞匯和色彩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使復習更具條理性。因為學生的思維意識不一樣,導圖的樣式會千奇百怪,這樣也可以杜絕學生抄襲。學生如果能認真去做思維導圖,知識掌握的程度會提高到50%~60%。
教會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知識時,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關鍵詞。《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考證的題型是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各20道,不定項選擇題10道。也就是說這些題目都是客觀題,那么學生在記憶時,主要就是記關鍵詞,包括前面所講的課前小測也是要求學生寫出關鍵詞為主。關鍵詞能記住,考試中答題的準確度就能拿捏不出錯。
2.時間。時間方面的記憶,要注意幾個情況:一是無規(guī)律的時間,如某法的通過、實施、修訂等;二是有規(guī)律的時間,如:稅務登記中的開業(yè)登記、變更登記是30天,注銷登記為15天;三是無規(guī)律但有道可循的時間,見圖3。
圖1 傳統(tǒng)記錄法
圖2 思維導圖法
3.有前提。很多時候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忽略了法律法規(guī)中的前提條件,這樣就容易丟分。如:【判斷題】銀行不得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賬戶情況,不得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凍結、扣劃款項,不得停止單位、個人存款的正常支付。【答案解析】該說法就忽略了前提“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外”。
4.陷阱。一些常識問題,中職學生沒實踐基礎,有答題時也很容易中招丟分,這就是專家出題時給的陷阱。如:支票的出票人簽發(fā)支票的金額不得超過付款時在付款人處實有的存款金額。禁止簽發(fā)空頭支票。這里的陷阱就是“付款時”,可以改為:出票時、簽發(fā)時、開具時。
三、“三練”:課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
包括練習冊的習題和老師另外出的練習。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找到題目對應知識點在書本中的位置,并根據題型不同用不同的彩色筆標示。如果學生確實能按老師要求的去做練習,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10%~20%。
四、“四測”:對學生進行測驗
一是上課前進行10到15分鐘的小測驗,主要針對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簡答題式的小測驗;二是每一章授課完成后進行章節(jié)總測驗;三是全書授課完成后,進行標準題量模擬測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從時間上去控制。如果這些測驗,學生都能應對自如,達到老師要求的標準,那么,要想通過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證,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新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 賴俊辰
作者簡介:黃鐵軍(197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理工學校中級教師、營業(yè)員技師;專業(yè):會計學。
摘 要: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了“一聽二記三練四測”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教學效果和考證通過率。
關鍵詞: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3-0100-02
《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是中職學校計會專業(yè)的專業(yè)課,也是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必考科目。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擺在中職財會專業(yè)教師面前的新挑戰(zhàn)。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總結了“一聽二記三練四測”的教學方法。
一、“一聽”:學生上課認真聽
中職學生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對新事物的接受快,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強,自我學習能力較弱。所以,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能做到的并不多,只能在上課中要求學生認真聽。如果學生確實能認真聽,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會在30%以上。
二、“二記”:教會學生多種識記知識的方法
如教會學生課后畫思維導圖。由于課堂教學信息量大,學生若采用傳統(tǒng)(圖1)的線性記筆記方式,會存在筆記記錄不全、記錄后不易復習、知識掌握效率低等情況。如果課后采用思維導圖記錄法(圖2),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進行梳理,將課堂學習內容圖形化,利用線條、符號、詞匯和色彩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使復習更具條理性。因為學生的思維意識不一樣,導圖的樣式會千奇百怪,這樣也可以杜絕學生抄襲。學生如果能認真去做思維導圖,知識掌握的程度會提高到50%~60%。
教會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知識時,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關鍵詞。《財經法規(guī)與會計職業(yè)道德》考證的題型是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各20道,不定項選擇題10道。也就是說這些題目都是客觀題,那么學生在記憶時,主要就是記關鍵詞,包括前面所講的課前小測也是要求學生寫出關鍵詞為主。關鍵詞能記住,考試中答題的準確度就能拿捏不出錯。
2.時間。時間方面的記憶,要注意幾個情況:一是無規(guī)律的時間,如某法的通過、實施、修訂等;二是有規(guī)律的時間,如:稅務登記中的開業(yè)登記、變更登記是30天,注銷登記為15天;三是無規(guī)律但有道可循的時間,見圖3。
圖1 傳統(tǒng)記錄法
圖2 思維導圖法
3.有前提。很多時候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忽略了法律法規(guī)中的前提條件,這樣就容易丟分。如:【判斷題】銀行不得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賬戶情況,不得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凍結、扣劃款項,不得停止單位、個人存款的正常支付。【答案解析】該說法就忽略了前提“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外”。
4.陷阱。一些常識問題,中職學生沒實踐基礎,有答題時也很容易中招丟分,這就是專家出題時給的陷阱。如:支票的出票人簽發(fā)支票的金額不得超過付款時在付款人處實有的存款金額。禁止簽發(fā)空頭支票。這里的陷阱就是“付款時”,可以改為:出票時、簽發(fā)時、開具時。
三、“三練”:課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
包括練習冊的習題和老師另外出的練習。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找到題目對應知識點在書本中的位置,并根據題型不同用不同的彩色筆標示。如果學生確實能按老師要求的去做練習,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10%~20%。
四、“四測”:對學生進行測驗
一是上課前進行10到15分鐘的小測驗,主要針對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簡答題式的小測驗;二是每一章授課完成后進行章節(jié)總測驗;三是全書授課完成后,進行標準題量模擬測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從時間上去控制。如果這些測驗,學生都能應對自如,達到老師要求的標準,那么,要想通過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證,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新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