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偉,鐘三寶
(湖南省衡陽市中心醫院,湖南衡陽421001)
高血壓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經外科常見的急重癥,在全球的發生率為每百萬人10~40人,男性高于女性,占所有腦卒中患者的20%[1]。HICH在我國也是常見病,有資料顯示我國HICH患者占全部腦卒中病人的21% ~48%,死亡率和致殘率居各類卒中首位[2],其中≥60歲老年人腦出血占所有腦出血的40%左右[3],是腦出血發病的主體。近年來,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被人們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我院神經外科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經小骨窗手術治療的65例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本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齡60~85歲,平均68.5歲;既往均有高血壓病史,均經頭顱CT確診。入院時血壓收縮壓160~230 mm Hg,舒張壓90~120 mm Hg。納入標準:①有高血壓病史或發病時血壓升高,并排除其他原因的自發性腦出血;②頭顱CT示皮質下、基底節區或丘腦血腫;③血腫量均大于30 mL;④術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6分,無腦疝表現與體征,生命體征平穩;⑤不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手術距離發病時間4~30 h,平均 6.2 h。
2.1 影像學檢查:65例患者均急診行頭顱CT檢查明確診斷,其中皮質下出血17例,基底節區出血32例,丘腦出血16例。血腫量按多田公式計算,出血量31~60 mL者37例,61 mL以上者28例。
2.2 治療方法:65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同一組醫師小骨窗手術治療,按照頭顱CT進行血腫定位,避開重要功能區及重要的大血管,在離血腫最近處采用直切口小骨窗(直徑≤3 cm)開顱血腫清除術,術后置管外引流。
2.3 術后管理:術后仍昏迷超過24 h者行氣管切開術;利尿、脫水劑等藥物降顱壓;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置入鼻飼管行腸內營養支持;連續監測并控制血糖、電解質水平和血氣指標等;必要時給予腦室或血腫腔內注射尿激酶,小劑量使用激素以及對癥治療。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療效評定[4]:對患者進行隨訪,在手術后3個月進行ADL效果評定。Ⅰ級患者能進行正常生活;Ⅱ級患者正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復,或生活能夠自理;Ⅲ級家庭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幫助,拄拐可行走;Ⅳ級意識恢復,但不能行走,臥床;Ⅴ級植物狀態生存。
65例患者,Ⅰ級12例,Ⅱ級14例,Ⅲ級21例,Ⅳ級8例,Ⅳ級5例,5例死亡。恢復良好率為72.3%(47/65)。
高血壓腦出血(HICH)系由腦內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引起腦實質內的一種自發性腦血管病,具有高血壓特性,故又稱高血壓性腦出血[5]。HICH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高而不斷升高,年齡多在50~70歲,與多種因素有關。精神壓力、飲食(如高鹽)、高血糖、年齡、吸煙等是其誘因。
HICH發病的主體是老年人,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等特點,這與老年人的身體特征有關。年齡越大,血管本身的順應性越差,加之長時間高血壓的影響使血管容易破裂;同時,老年人的各個器官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退化,平均下降1/2~1/3;多數老年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及隱性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某些器官已處于臨界狀態,極易誘發多臟器功能衰竭;另外,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一旦發病,需要更長的時間治療,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或長期導尿,容易導致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也是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使治療變得更為困難[6]。
HICH手術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解除出血對腦組織的壓迫、緩解顱內壓,同時盡可能的拯救“缺血半暗帶”。手術時間分為超早期(6 h以內),早期(發病后24~48 h),延期手術(72 h以后)[7]。對于HICH的手術時機,目前多數學者主張應在嚴格把握手術指證的情況下盡早手術,即超早期手術治療[8],可以避免顱內血腫在發病6~7 h后開始出現的繼發性腦水腫造成血腫周圍腦組織出現不可逆損害,有效保護殘存神經功能,能極大程度地降低致殘率、致死率,提高生存率。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多伴有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減退,對于創傷較大、手術時間長、腦水腫反應重的大骨瓣開顱手術耐受能力差。所以應盡量運用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血腫清除率高、腦水腫反應輕、術后恢復快的手術方式。小骨窗開顱術操作簡便,大大縮小開顱范圍,減少無效腦暴露和腦牽拉,避開腦組織的重要功能區與大血管,縮短了手術時間,術后康復快,感染概率低。
筆者認為,治療過程中注意每個微小的細節可以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致死率。術前充分準備、術中謹慎操作、術后綜合治療均為患者康復提供了保障。術前綜合評估患者情況,要嚴密監控患者的意識狀態,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手術方案。對于血腫量大,尤其是已經發生腦疝者,因術中、術后腦水腫嚴重,不宜過分強調小骨窗手術,仍需大骨瓣開顱手術,必要時去骨瓣減壓。仔細詢問病史,備好血,與麻醉醫師多溝通。術中盡量通過自然縫隙進入血腫腔,術野保留清晰,避免再次腦損傷,有效降低腦部血管的損傷。進入血腫腔后,吸引器活動范圍、吸力切忌過大,也不應一次清除,一般以血腫的50%~60%為宜,以免過多清除血腫而出現出血部位壓力驟減,誘發再次出血。如血腫較硬,不可強行牽拉,以免造成再出血。不可超出血腫界限,以免造成腦組織損傷。對創腔內小滲血,用棉片輕壓或用吸收性明膠海綿貼附后再加壓數分鐘即可止血。清除血腫后為防止血腫復發,在術后殘腔內放置引流管一根,以便腔內殘留血腫的引流、術后血腫復發時的補救及注射溶栓藥物等。術后控制收縮壓≤160 mm Hg;靜脈使用降壓藥時,速度要緩慢,盡可能使平均動脈壓低于130 mm Hg,腦灌注壓一般要大于70 mm Hg,舒張壓低90 mm Hg[9]。可采用全身半導體降溫毯加冬眠肌松合劑,10 h內將體溫降至亞低溫水平(肛溫33~35℃),并維持3~5 d[6]。對于估計昏迷時間 >1周的患者,應及時行氣管切開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加強基礎護理,振動排痰,輔以霧化吸入以及根據病情應用抗生素等,可有效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常用1萬~2萬U/d的尿激酶溶于5 mL生理鹽水中,經引流管注入血腫腔,閉管4 h,然后開放引流,可有效地減輕腦血管痙攣、蛛網膜下腔粘連、繼發性腦積水等并發癥。
總之,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死亡率高,預后不佳,但通過術前病史采集準確詳盡、手術中動作輕柔、術后觀察及時到位,個體化藥物治療可以將并發癥進一步降低,提高治愈率。
[1] Martini SR,Flaherty ML,Brown WM,et al.Risk factors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iffer according to hemorrhage location[J].Neurology,2012,79(23):2275 -2282.
[2] 趙繼宗,周定標,周良輔,等.2464例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多中心單盲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2):2238-2242.
[3] 洪映標,黃正華,羅武峰,等.高齡腦出血并腦疝微創手術治療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0,8(7):863 -864.
[4] 唐桂益,石家慶,吳國財.微創清除術在救治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J].右江醫學,2009,37(2):196 -197.
[5] 王維治,羅祖明.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2-148.
[6] 王宏國,蔡強,杜浩.小骨窗開顱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5):298-300.
[7] Thiex R,Tsirka SE.Brain edema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echanisms,trea - treatment options,management strategies,and operative indications[J].Neuosurg Focus,2007,22(5):1 -7.
[8] 王振宇,黃光富,李志立,等.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出血48例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6):136-138.
[9] 龍鴻川,吳云,陳隆益.小骨窗經側裂顯微手術治療老年高血壓基底節區血腫36例療效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9(6):166 -168.
[10] 顧峰,羅建軍,王家威.小骨瓣外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中外醫療,2013,24: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