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甜
(浙江省東陽市人民醫院,浙江東陽322100)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一種兒科臨床常見的危重癥,病死率極高,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并影響其生存質量。近年來,隨著臨床救治技術的提高,極大地改善了患兒的預后。但仍有部分患兒因存在嚴重并發癥,如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而死亡。現就我院近年收治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確診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患兒40例,男23例,女17例,發病年齡60 d~9歲。其中0~1歲14例,1~3歲19例(<3歲占82.5%),>3歲7例。起病原因:重癥肺炎21例(52.5%),膿毒血癥8例(20%),誤吸引起化學性肺炎9例(22.5%)(燈油、紋胸水、溶劑油、嗆入牛奶),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2例(5%)。所有患兒分為兩組,A組(無基礎疾病組)18例;B組(合并基礎疾病組)22例,其中先天性心臟病7例,免疫缺陷病9例,腦癱并營養不良6例。A、B兩組患兒治療前在性別、年齡和體重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血氣分析指標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診斷:40例患兒入院后監測,均存在呼吸頻率和心率明顯增快,體溫最高40℃,血氧飽和度不能維持正常,出現進行性呼吸窘迫。血氣分析顯示低氧血癥和CO2潴留。胸片顯示肺部大面積滲出性陰影,經過床邊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澳大利亞USCOM無創心超)和腦利鈉肽(BNP)檢查,排除心源性因素引起的肺水腫,血壓降低10例。6例經淋巴細胞表型和免疫球蛋白檢查提示存在免疫缺陷。痰培養陽性10例(分別為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等),血培養陽性4例,銅綠假單胞菌,支原體、呼吸道病毒檢測均陰性。肌鈣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行心彩超檢查確診存在先天性心臟病7例。根據1994年歐美聯席會議(AECC)擬定的ARDS診斷標準,該組患兒均符合ARDS診斷[1]。
1.3 方法:給予有創機械通氣俯臥位通氣16例,無創氧療5例,有15例患兒在入院3 d內即給予了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2]。A組患者給予積極常規治療,采用肺保護性通氣;記錄出入量,保持適當液體負平衡;藥物治療;重癥肺炎病人加強體位引流,纖支鏡肺泡灌洗等;吸入性肺炎主要行呼吸支持和肺泡灌洗。B組患者在A組治療基礎上重點治療合并基礎疾病,從基礎疾病入手,加強抗感染,糾正內環境失衡,改善循環功能,加強護理,肺炎和膿毒血癥各4例患兒進行了連續血液凈化(CRRT)治療。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于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方法,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比較,A組患兒治愈率(66.7%)明顯高于B組患兒治愈率0%。A組患兒病死率(10.5%)明顯低于B組患兒病死率(63.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A、B組患兒合并癥及治愈率,病死率 (例,%)
ARDS是在嚴重感染、休克、創傷等非心源性疾病發展過程中,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肺上皮細胞損傷導致的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腫和進行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癥[3]。ARDS是兒科常見的危重癥之一,本文中兩組患兒病死率都較高,雖然B組患兒在積極常規治療基礎上重點治療合并基礎疾病,但效果并不明顯。ARDS開始一般給予強有力的經驗性治療,大齡兒童以細菌感染為主,小嬰兒以病毒感染為多。之后確立感染原,社區獲得性感染,主要為革蘭氏陽性球菌,院內繼發感染以耐藥的革蘭陰性菌為主。
本研究中使用NO吸入治療的4例患兒,在使用初期氧合改善,24 h內血氧再次下降;1例患兒使用了大劑量PS氣管內滴入治療,在6 h內氧合改善,呼吸功能一度好轉,但隨即迅速惡化。說明NO和PS的使用在呼吸機使用時間,改善預后方面無明顯幫助,NO和PS在ARDS患兒治療中的作用有限[4]。
綜上,ARDS兒童病死率較高的原因中,是否合并基礎疾病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該組并存有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基礎疾病患者多數治愈較差,而單純因感染誘發的ARDS病人,治療效果相對較好,提示我們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遇到難治性的ARDS患者,需要進行比較詳盡的輔助檢查,以除外是否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基礎疾病。
[1]Bernard GR,Artigas A,Brigham KL,etal.Reportof the American- 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mechanisms,relevant outcomes 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J].Intensive Care Med,1994,20(3):225 -232.
[2]俞婷.15例ARDS患者行俯臥位通氣的監測和護理[J].哈爾濱醫藥,2012,32(6):490 -491.
[3]Tsushima K,King LS,Aggarwal NR,etal.Acute lung injury review[J].Intern Med,2009,48(9):621 -630.
[4]談林華,杜立中.兒童急性肺損傷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機械通氣治療進展[J].中華兒科雜志,2011,49(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