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美霞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連云港222002)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下簡稱RA)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統(tǒng)、多臟器,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為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痛苦。隨著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和生命倫理學的進步,患者及其家屬所要求的不僅僅是延續(xù)生命,更重要的是消除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我科對62例出院的類風濕患者進行回訪,將健康教育從院內延伸到院外,有效地提高了RA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用藥依從性,遏制了病情發(fā)展、降低致殘率,提高了生活質量。
1.1 對象: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從我科出院的RA病人6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7例;年齡15~70歲;文化程度:小學16例,中學42例,大學以上4例;病程2月~30年。所有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
1.2 方法:兩組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教育,責任護士一對一的將疾病相關知識及藥物治療的必要性與副作用對每例患者進行講解;發(fā)放健康宣傳卡;建立病人病情檔案;指導避免各種誘因,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血沉、血常規(guī)及受累關節(jié)X線檢查等;指導活動與休息、飲食;引導病人把病情好轉與服用抗風濕藥及關節(jié)功能鍛煉聯(lián)系起來;使其領悟到規(guī)范的治療帶來的好處[1]。出院時,責任護士介紹用藥知識,并書面寫明藥物名稱、劑量、時間,從心理、飲食、起居、運動、休息等方面進行出院指導,囑出院后3個月來院復查。觀察組患者出院時發(fā)放健康宣教資料,并分別在患者出院一周、一個月、3個月進行電話回訪,共進行3次。回訪內容主要為患者出院后用藥情況、疼痛程度、晨僵程度、自覺健康狀況、功能鍛煉、自理能力等情況,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和補充,并將回訪內容記錄,為下次回訪提供依據(jù)。患者出院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采取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RA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自覺健康狀況、生活自理情況、合理功能鍛煉。兩組患者共發(fā)放62張調查表,回收62張,回收率10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將兩組患者院外用藥依從性、自覺健康狀況、合理功能鍛煉、生活自理能力進行比較。使用Excel軟件進行分析,對兩組樣本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院外用藥依從性、自覺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合理功能鍛煉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院外用藥依從性:觀察組依從性22例(70.9%),無依從性9例(29.0%);對照組有依從性14例(45.2%),無依從性17例(54.8%)。兩組患者院外自覺健康狀況:觀察組自覺差的8例(25.8%),還可以23例(74.2%);對照組自覺差的 25 例(80.6%),還可以 6例(19.4%)。兩組患者院外生活自理能力(每天需要有人幫忙):觀察組8例(25.8%),很少需要幫助的23例(74.2%);對照組16例(51.6%),很少需要幫助的15例(48.4%)。兩組患者院外合理功能鍛煉:觀察組每天24例(77.4%),有時7例(22.6%);對照組每天 3 例 (9.7%),有時 28 例(90.3%)兩組患者在以上幾方面差異均有顯著性。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健康行為,它的最終目標是將從“普及衛(wèi)生知識”延伸到“建立健康行為”上來,是一種干預措施[2]。它的突出作用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影響和改變人的不健康行為,引導人們養(yǎng)成有益的健康習慣,使之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3]。
3.1 用藥依從性:近年的研究證明,關節(jié)滑膜的破環(huán)可在類風濕病發(fā)病的三個月內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骨浸蝕及關節(jié)畸形,則難以逆轉,表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在三個月內治療至關重要[4]。通過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真正健康行為建立,自覺正規(guī)服用藥物并堅持治療,正確對待藥物的副作用。結果顯示觀察組的RA患者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因此回訪健康教育是提高RA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有效手段。
3.2 自覺健康狀況:RA患者因病程較長,反復加重,常有抑郁、焦慮、悲觀失望、逆反等行為。由于不良心理存在,常使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對治療十分不利。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消除患者因對疾病知識了解有限引起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結果顯示,觀察組RA患者的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回訪健康教育可使其處于一種積極、樂觀、合作的心理狀態(tài),樹立正確戰(zhàn)勝疾病的態(tài)度。
3.3 生活自理能力:RA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多系統(tǒng)疾病,關節(jié)病變主要表現(xiàn)在四肢大、小關節(jié),大多反復發(fā)作,致殘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預后差,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通過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學會自我照顧的方法,采取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結果顯示,RA觀察組的自理生活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回訪健康教育能及時鼓勵患者盡量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3.4 合理功能鍛煉:由于RA患者受累關節(jié)多,各個關節(jié)恢復的快慢不一,進行關節(jié)鍛煉時不能強求一致。鍛煉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方法依病情可做床上運動、抗阻力運動、練坐、扶拐站立及步行等。活動量應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活動次數(shù)由少到多,活動方式由被動到主動,活動量及強度應逐漸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結果顯示,RA觀察組患者的合理功能鍛煉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回訪健康教育可以促進院外RA患者領會休息和鍛煉兩者兼顧的重要性,有效降低致殘率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健康需求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服務范圍超過了醫(yī)院,走向社會,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回訪健康教育對出院RA患者用藥依從性、自覺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合理功能鍛煉均具有重要意義。
[1] 吳欣娟,張春燕.實用風濕病護理及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6.
[2] 賈少丹,李慧鳳,李靖,等.健康教育干預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10(5):461.
[3] 韓美玲,俞影華.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9,34(5):444.
[4] 童允潔,鮑松晴.健康教育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療效及依從性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學,2007,35(2):105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