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江
(天津市第五中心醫(yī)院,天津300450)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是指疾病過程中,序貫地并發(fā)兩個以上遠離病變部位的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其病理生理基礎是多種炎癥細胞及炎癥介質參與的炎癥反應。是國內外危重病學研究的熱點,推動了危重病學的發(fā)展。隨著現代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由于高技術局部戰(zhàn)爭交通事故工程建設和自然災害等引發(fā)的創(chuàng)傷不僅數量上逐年增多,而且疾病的性質更加嚴重,由嚴重創(chuàng)傷引發(fā)MODS的病死率依然很高。嚴重創(chuàng)傷及并發(fā)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無疑成為常見而重要的臨床危重疾病,是臨床危重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MODS是提高嚴重創(chuàng)傷救治水平的重要手段[1]。
嚴重創(chuàng)傷早期由于組織損傷、缺氧、低血容量等因素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后期因感染、缺血再灌注、手術等因素炎癥細胞釋放大量促炎介質,互相作用,產生了炎癥的“瀑布效應”[2]。這種炎癥反應在早期有益于患者的恢復,但是如果炎癥反應過于激烈或者持續(xù)發(fā)生,可引起機體出現失控的、自我持續(xù)放大的、惡性的全身性炎癥反應,從而誘發(fā)MODS。
創(chuàng)傷誘發(fā)MODS的機制:①直接損傷局部器官、組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即機體遭受到第一次打擊;②造成器官、組織缺血和再灌注損傷并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引起全身炎癥反應呈“瀑布樣效應”而失控,破壞了機體局部屏障和全身的防御系統(tǒng),腸道細菌和(或)毒素產生移位,導致感染或膿毒癥,使機體受到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打擊。同時免疫-炎癥反應是創(chuàng)傷的直接后果。廣泛的不可控制的免疫炎癥反應在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的發(fā)生中具有關鍵作用。
創(chuàng)傷早期多形核白細胞、內皮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活化后可分泌多種介質,包括細胞因子和其他活性物質,如NO、血小板活化因子、生長因子等,引發(fā)一系列反應以適應創(chuàng)傷。晚期由于感染、缺血再灌注、手術麻醉創(chuàng)傷等因素致使炎癥介質釋放持續(xù)增多,產生交互作用,引起全身炎癥反應呈“瀑布樣效應”而失控。隨著病情進展,Th1/Th2失衡、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輔因子表達下調、淋巴細胞凋亡增加等導致機體產生免疫抑制。因此,如何有效打斷機體的炎癥“瀑布效應”或者免疫抑制狀態(tài)是治療嚴重創(chuàng)傷并發(fā)MODS的關鍵所在。只有從整體上調控炎癥反應、恢復免疫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才能真正降低MODS的病死率。
MODS一旦發(fā)生,其死亡率可高達50%。臨床各種研究指標和分子醫(yī)學領域的蓬勃發(fā)展使許多學者致力于早期發(fā)現病人出現傷后并發(fā)MODS的臨界狀態(tài),并以此調整治療計劃以盡可能地防止嚴重后果的發(fā)生。
2.1 炎性介質指標:常見的用于判別病人可能發(fā)生MODS并發(fā)癥的血清標志物分為細胞因子標志物和細胞活性標志物。目前比較明確有效的標志物只有兩種:IL-6(白細胞介素-6)和 HLA-DR(人白細胞-DR抗原)Ⅱ類分子。通過這兩種標志物能夠較精確地預測創(chuàng)傷病人的預后。茍仲勇等[3]的研究結果表明,嚴重創(chuàng)傷并發(fā)MODS后IL-6明顯升高,且死亡組IL-6濃度明顯高于存活組;盡管經HVHF(高容量血液濾過)治療后兩組IL-6均明顯下降,但死亡組IL-6仍明顯高于存活組。因此,IL-6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ODS的嚴重程度,可作為判斷嚴重創(chuàng)傷導致MODS預后的參考指標。國外的研究表明IL-6是機體炎癥反應和免疫調節(jié)過程中的重要炎性細胞因子,主要參與調解胸腺、骨髓、炎性免疫細胞的活化、增值及分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嚴重創(chuàng)傷并發(fā)MODS病情的進展[4]。HLA-DR域類分子主要通過介導抗原引起的細胞免疫,有作者報道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好。殷曉娟[16]等研究表明PCT(前降鈣素原)是多發(fā)傷患者膿毒血癥的早期檢測指標。診斷術后膿毒血癥有很高的敏感性81% 和特異性74%。IL-6的變化趨勢與PCT近似,診斷多發(fā)傷膿毒血癥有很好的敏感性90%,但是特異性較差57%。與SIRS結合分析其診斷價值可達到100%和77%,然而IL-6還不能作為常規(guī)診斷指標。這些結果也與 Harbarth等的研究一致[17]。王曦[18]的研究證明血清降鈣素原對因嚴重外傷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礙,以及重癥監(jiān)護室中病情進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并且在發(fā)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病人入院后24 h內便可以測定血液中PCT,可作為高危疑似病人早期預測MODS的獨立指標,指導臨床治療。
2.2 臨床指標:在臨床工作中根據患者的部分主要癥狀、體征和生理參數等加權或賦值,從而量化評價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以提高危重患者病情評估和預后預測的準確性。對于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臨床上應用多種評分系統(tǒng)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如AIS-ISS、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等,各有優(yōu)缺點。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早期多死于創(chuàng)傷本身及創(chuàng)傷引起的大出血等,而晚期則多死于感染等并發(fā)癥[8],其中MODS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現代醫(yī)學普遍認為,SIRS是MODS發(fā)生的基礎,甚至認為其是MODS發(fā)生、發(fā)展的必然階段和基石,降低早期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全身炎癥反應程度是阻止SIRS向MODS轉化的關鍵[9]。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有助于減少MODS的發(fā)生,提高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搶救治療成功率。
眾所周知在嚴重創(chuàng)傷后ISS(損傷嚴重度評分法)是預測MODS發(fā)生的有效方法。張可祥等[10]的研究發(fā)現多發(fā)傷患者中,ISS>25分(58/158例)的多發(fā)傷患者發(fā)生MODS(19例,32.8%),同時病死率為(51.7%)。認為 ISS評分增高是多發(fā)傷后MOD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徐建國等[11]選取275例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探討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改良的SIRS評分(R-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發(fā)生率的相關性。結果提示R-SIRS評分與MODS評分及MODS發(fā)生率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尤以入院1周內平均 R-SIRS評分更為明顯。得出全身失控性炎癥免疫反應是導致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R-SIRS評分有助于預測MODS的發(fā)生率。而德國學者[12]研究在德國穆爾瑙創(chuàng)傷中心總2000~2005收治的1435名多發(fā)傷患者,80%由機動車造成,其中88人為嚴重損傷,ISS分級≥50分。得出結論,病死率為36%,多器官衰竭發(fā)生率為28%。認為雖然ISS評分是已經建立的判定創(chuàng)傷患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工具,但大多數醫(yī)生只重視治療效果是否成功,而不注重嚴重創(chuàng)傷后病人的機體功能以及傷后遺留的心理疾病和社會問題。故認為臨床治療結果的預期也不能完全按照這項分值推斷。
總之,創(chuàng)傷后多器官功能障礙是一個復雜的臨床問題,病死率高,經濟花費高、占用臨床多,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及受多因素的影響,盡管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但目前臨床治療結果在各個不同醫(yī)療單位之間還存在很大差別,因此積極治療原發(fā)性損傷、支持保護重要臟器功能、早期評估影響預后的各種危險因素是降低創(chuàng)傷后MODS發(fā)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建立標準化創(chuàng)傷急救模式是現代創(chuàng)傷急救的發(fā)展方向。
[1] Friedrich - Rust M,Ong M F,Martens S,et al.Performance of transient elastography for the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a meta- analysis[J].Gastroenterology,2008,134(4):960 -974.
[2] Neunaher C,Zeckey C,Andruszkow H,etal.Immunomodulation in polytrauma and polymicrobial sepsis- where do we stand[J].Recent Pat Inflamm Allergy Drug Discov,2011,5(1):17 -25.
[3] 茍仲勇,湯鋒,任婷婷等.高容量血液濾過在嚴重創(chuàng)傷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1,23(2):110 -111.
[4] Cuschieri J,Bulger E,Schaeffer V,et al.Early elevation in random plasma IL -6 after severe injury i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organ failure[J].Shock,2010,34(4):346 -351.
[5] 殷曉娟,李大鵬,尹其翔等.血清PCT IL-6水平及SIRS對嚴重多發(fā)傷膿毒血癥早期診斷臨床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1,12(3):186 -188.
[6] HARBARTH S,HOLECKOVA K,FORIDEVAUX C,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procalcitonin,interleukin -6,and interleukin -8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with suspected sepsi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4{3}:396 -402.
[7] 王曦,陳維賢,陳道榮.血清PCT對MODS早期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國際檢驗學雜志,2013,34(11):1362 -1364.
[8] 張茂.嚴重創(chuàng)傷后臟器功能不全的防治[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7,16(4):447 -448.
[9]Deitch E A,Xu D,Kaise V L.Role of the g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jury and shock SIRS andMODS:the gut- lymph hypothesis,a review[J].Front Biosci,2006,11:520 -528.
[10] 張可祥,潘鵬飛.多發(fā)傷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10):1079 -1081.
[11] 徐建國,潘婭靜,趙潔.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改良 SIRS評分與MODS的相關性分析[J].浙江醫(yī)學,2012,34,(19):1584 -1588.
[12] Von Rüden C,Woltmann A,R?se M,Wurm S,Rüger M,Hierholzer C,Bühren V.Outcome after severe multiple traum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Trauma Manag Outcomes.2013,15,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