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飛燕
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進行了思考和探索,在分析中職學生德育現狀和問題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職英語;德育滲透
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對中職教學改革的指示中有以下明確內容:堅持育人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按教育部新大綱的要求,公共基礎課占三分之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教學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沒有開設英語專業的中職學校,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之一,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更好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筆者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和德育現狀
目前,很多中職生在心理上自卑自賤、行為上自由散漫、學習上目標不明,學習興趣缺失。至關重要的課堂教學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是無效課堂,英語教學更是如此。英語課堂上教師厭教學生倦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二、原因分析
導致以上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中職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大多學習成績差,處于被邊緣化狀態,缺少成功的體驗,長期的不受重視導致他們難以感受自身存在的價值。從教師的角度來說,主要存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在育人方面還有所欠缺。
三、英語課堂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面對自卑、無望甚至自棄的學生,筆者認為要達到學科內容的要求,必須首先抓住英語教學和道德教育的融合點,改變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和不良品德,本著不拋棄、不放棄,鼓勵學生從頭再來的原則,將道德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信念。在高一年級時降低對英語能力培養的要求,著力進行養成教育,有了一定的興趣,在高二以及高三實習前英語課堂教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我校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中職英語模塊英語和全國英語等級考試標準教程,里面蘊藏的德育元素非常豐富。筆者把各章節靈活調整,把含有相同德育元素的內容集中在某個時間段教學。
比如,將Ask the way,Receive friends,Behave in an interview集中起來教學,通過模擬情境的對話訓練,讓學生登臺表演,其他同學仔細觀察,最后概括表演同學有哪些不足,經過反復呈現不斷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讓他們明白:無論將來在哪個工作崗位,都應該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態度。
在Hobbies這一章節中,要求學生分組談論各自的課余愛好以及家庭成員的愛好,并制作好表格,經過統計,大部分學生課余最大的愛好就是computer games。這時教師播放課前準備好的一些關于沉迷網絡游戲帶來的危害的視頻,讓學生討論該怎樣利用好課余時間。同學們各抒己見,氣氛熱烈。在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做了總結以后呈現一些積極、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的圖片,告訴學生其實我們可以通過join a club 的方式培養自己健康有益的hobbies。然后拋出一個問題What clubs do you know about in our school? Which 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直接過渡到下一章節的教學。這兩個單元結束后,筆者進行的是ideal job的教學,因為這三個單元要貫穿的德育主線是:健康的愛好、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是找到理想工作的良好基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聯系學生的就業實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過課堂活動以達到寓德育于無形的目的。
2.利用重要節日和重大校園活動日捕捉德育良機
比如說在International Labours Day來臨的時候,利用視頻把一些不同行業的勞動模范工作的畫面呈現給學生。筆者仔細觀察學生的表情,發現有感染力的素材能引起他們的共鳴。然后提出幾個問題:Do you respect them? wh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m?Do you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him in the future? How can you be like him?所有問題的設置都沒有離開引導學生對積極的勞動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思考。 雖然英語的表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從學生斷斷續續的詞匯里筆者已經感覺到他們體驗的是一種新的人格。他們能感悟到社會對勞動者的道德要求,如果我們能在每一堂課堅持不懈地寓德育于這些生動感人的真實故事中,相信學生會因感觸而感動,因感動而感悟,因感悟而明理,日后就能把這一道德意識升華為自身行動。
在Fathers Day /Mothers Day 這一天,筆者將感恩教育當作最重要的任務來進行。對In your view,whats your farther/mother like?問題的回答,學生基本停留在一些表象的表達,緊接著筆者通過影音資料呈現一些深層次描述父母的形容詞,大部分學生認真地馬上做筆記,因為這正是他們想表達而之前卻又不會的。于是,筆者馬上提出問題:What did you do for your father/mother?很多學生給予否定回答。這時筆者回應:If, no,I think you can do something now 。有學生問:What can I do?筆者接著回答:What about a short passage ?How about an English letter?把給父母寫一封英文信作為課后必須完成的作業。教師的提示為: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dont forget thanksgiving。批改作業的時候,不難看出大家都寫得很認真。筆者把精彩的部分做了批注,要求在周末時間學生把精彩部分做成課件。在Parents Day(家長會),筆者把這些精彩語句用中英文呈現給家長,有好幾個家長當場流下了眼淚,他們共同的感觸是:英語他們雖然不懂,但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筆者在后來的課上以Dialogue Between your parents and you為題,再把家長會上的錄像播放給學生,他們的反應非常熱烈。孝順、感恩、信任、交流在英語課堂也能學到,德育目的水到渠成。
·德育研究·中職英語課堂的德育滲透初探
3.精選英文電影創設德育情境
有研究表明:影視教學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要寓德育于無形,以精選的英文電影為載體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中職生對教師空洞的說教有著很強的逆反心理,而電影有著超強的藝術感染力,既能達成英語教學的目的又能達到德育的目的。筆者在課堂上采用的電影都經過了精心挑選,除第一部以外,其余用的都是英語原聲,中英文字幕。分成不同主題,組織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
因為中職生都是中考的失敗者,大多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已經低人一等,所以第一堂英語課筆者選擇了Im not stupid這部影片來教學。本意是對學生進行信心與親情的教育,影片中英文對白不是很多,學生愿意接受。通過課堂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逐漸明白:每個人都是有用的人,這個年齡難免犯點錯誤,我們需要和教師、父母好好溝通。比如影片Rocky是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的不錯的影片,它影響和激勵著所有有夢想、有追求的人,主人公的精神激勵人們在不斷遭受打擊而意志消沉時重新振作創造奇跡。影片My left foot講述的是身殘志堅的主人公如何為實現理想而頑強拼搏的過程,學生可以從中明白,人生有了理想,還要有頑強的意志,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影片Coach Carter講述的是校籃球隊的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的過程,17 years again則教育男女同學在這個年齡段該怎樣正常交往……在這樣的英語課堂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英語水平,而且受到了德育熏陶,不少學生反映這樣的英語課有趣、生動。
如果只是單純觀看電影,學生對勵志影片中的德育精髓的領悟不會很透徹,感染力也不會持續很久,所以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活動促使德育內容的內化,通過questions——discussion——passage——role play的步驟對學生的認識進行引導、啟發和鼓勵。筆者常用到的問題有:Why can he succeed?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If you were him ,what will you do?某一個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概括不可能非常全面或深刻,所以,筆者會將一些有意義的觀點提出讓全班同學進行討論,不同學生的不同態度在這時能得以體現,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進行有說服力的耐心引導,在平等的對話中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除此以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寫觀后感What impressed you most in the film?在這一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進一步地去思考、對比自己和電影中主人公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英語電影的教學不直接追求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注重對學生心靈產生微妙的影響,讓榜樣的力量誘導學生去發現、追求崇高的境界,所以只要學生在道德層面有點滴認識和進步,教師都要持贊賞的態度。
針對中職學生的德育現狀,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德育滲透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德育素材無處不在,但在英語課堂上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如何讓每個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去感知、感悟,怎樣讓每個學生由被動地接受道德教育到積極主動地提升道德情操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向長征.提高中職德育教育效果的途徑[J].廣東教育·職教,2010(2).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