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
4
我們沉溺于紛繁的數字之中,真實卻悄悄離去——紛繁的數字能夠還原出一個有聲有色的日子嗎?
多數人僅僅對一些小數目有感覺。菜市場上,人們時常因為幾角錢爭得面紅耳赤。至于兩臺電視機之間5千元與5千8百元的差價,人們的感覺就遲鈍了許多。只要店主適時地勸一句,人們就會欣然地多掏8百元。到了購買一套公寓的時候,人們不再重視33萬與35萬的差別——盡管買賣的雙方可能因為一扇窗戶的朝向反復磋商。人們的感官負擔不了大的數字。
我的心目中,統計機構是一個奇特的部門。如同變魔術似的,統計人員頃刻之間將一個龐大的社會化為幾個抽象的數字。廣袤的大地,寬闊的水域,田野,森林,工廠,企業,多少人熬夜加班,多少人汗流浹背,多少臺機器高速運轉,多少商品源源不斷地搬上貨架……然而,這一切無非是縮在報表框格之中的幾行數字。對于那些長期撥弄數字的人說來,世界仿佛喪失了應有的份量。國民生產總值減少一個百分點,這意味了什么?輕飄飄的數字不會給人造成切膚之痛。多數人覺得,150億元與120億元之間的差別僅僅是數字的差別。只有將1億元還原為200萬輛奔馳小轎車時,我們才會大吃一驚——呵,那么多的奔馳轎車一下子消失在空氣之中!
數字是客觀的,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數字沒有親疏善惡之別。如果可感的生活完整地置換為一套數字代碼,我們就會跨入一個冷漠的世界。上午穿過1號山峰,途經4號山谷,沿2號溪流漂下,中午抵達5號餐廳用餐——如果一本旅游手冊如此介紹名山大川,誰還有興趣上路?市政府是1339號,警察局是2476號,醫院是2827號,歌舞廳是7174號,超級市場是9818號,火葬場是8037號……這些數字的排列不再給人們制造激動、莊嚴、快樂、悲哀——甚至恐怖。監獄里的囚犯不再有自己的名字。他們在獄卒口中只是一個編號——一個沒有人疼、沒有人愛、沒有人牽腸掛肚的數字。
只能依據數字判斷嗎?那么,42歲的人肯定比41歲的人成熟,5千零1元的照相機肯定比5千元的照相機高級。為什么那一個風度翩翩的演員傾倒了千萬人?他不就是千萬分之一嗎?為什么老是背誦那一個詩人的警句?我們不是滔滔不絕地說得更多嗎?是的,投票是由來已久的數字民主,但投票不一定就是理想政治的標本。我不清楚蘇格拉底飲下的毒酒之中積攢了多少雅典法官的票數,我可以肯定的是,希特勒也是通過投票上臺的。不,我們的確不能太信任數字。否則,我們可能在一清二楚的時候看不見偉大的獨行者,遺忘了少數人的權益或者忽略了弱者的血淚。
生活之中肯定存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絲毫也想不起數字來。父親不是他的工齡和退休金的數目,而是白發蒼蒼和一張皺紋密布的臉;女兒不是她的學生證號碼和考試成績,而是天真的笑靨。體溫,口吻,眼神,餐桌上的氣氛,走廊之中熟悉的問候……親近是數字的天敵。許多時候,只有遙遠而陌生的世界才訴諸數字。
5
誰都明白,數字僅僅是一些符號。可是多少人意識到,這些符號的組合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迷魂陣?數學家是一批竭力攻打這種迷魂陣的勇士。如癡如醉的演算,殫精竭慮的苦思,嘔心瀝血的證明,一個哥德巴赫猜想就會無聲無息地掠走人們全部的心血。曙光將現,豁然開朗,漫天飛翔的想象收斂了翅膀停歇在最后一頁稿紙上——這時人們才發現,瘋狂地追逐了多少年的竟然就是這幾個沒有實際意義的數字。
西方哲學史顯示,我們對于數字的瘋狂可以遠溯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既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家,又是一個宗教的先知。這個哲學部落成為數學與神學的交匯之地。“萬物都是數”——畢達哥拉斯的論斷不僅是數學的,同時是神學的。1+2+3+4=10,“十”因為包含了最初的四個數字而被視為最為完滿的數目。因此,天上運行的星球也必須是十個——他們甚至為之虛構了一個看不見的天體。用羅素的話說,數字可能使畢達哥拉斯主義者得到一種“狂醉式的啟示”。數字是超感官的。或許,這就是數學與神學異曲同工之處。不止一位古代的西方思想家猜想,上帝嗜好算術——甚至就是一個出色的幾何學家。
6
馬克斯"韋伯所說的“脫魅”的確是精采之論。然而,我還想補充的是——數字是否也會在現代社會重新“造魅”?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財會金融,數字常常提供了一些天方夜譚式的故事。我們弄不明白這些故事,只能恭恭敬敬地聽從專業人士的解釋。我們信奉專業人士猶如古代的信徒信奉僧侶。
我想提到的第一個例子是電話。只要伸出手指在一臺小機器上按幾個數字,這臺小機器之中就會響起另一個人的聲音——即使這個人遠隔千山萬水。這像不像古代術士手中的魔術?
我們口袋里的紙幣也是一大怪物。古人用的是金元寶、紋銀或者銅錢,托在手心沉甸甸的。現在好了,一張薄薄的紙片上標明幾個數字,就可以扛回面包、牛肉或者電冰箱。銀行無非是一個巨型數學家。一大批銀行職員在各種紛雜的數字之間算來算去,居然就算出了火車、輪船和高速公路。對于那些只懂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老實人說來,這的確匪夷所思。
當然,股票市場是一個更為奇怪數字空間。出手買下100元股票之后,半小時之內可能飆升為180元,也可能只剩下10元。這是什么道理?運氣好的時候,某些數字會發酵嗎?運氣差的時候,會有一只怪獸跳出來吞掉一些數字嗎?
如果一大批數字和公式組織起一場暴動,那么,可怕的時刻就來臨了。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數據跟蹤和調查,以索羅斯為首的一批國際炒家終于動手了。伏擊泰國,揮戈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覬覦新加坡、緬甸、香港,一場猝不及防的金融風暴迅猛地摧毀了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秩序和生活信心。全球為之震撼驚悚。然而,沒有軍隊,沒有硝煙,沒有槍聲,沒有導彈和航空母艦,只有一系列數字在電子屏幕上瘋狂地跳動:匯率,股市,債務,貸款,外匯儲備,收支赤字……數字突然成為一種新的魔咒,法力無邊。它們哪里還是一些平靜地趴在紙張上的符號?這時的數字就是國家、政府、家庭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