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宜(江蘇省造紙學會, 江蘇 南京 210004)
江蘇省造紙學會2013年工作總結
景 宜
(江蘇省造紙學會, 江蘇 南京 210004)
2013年,在省科協的領導下,在掛靠單位和團體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學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開拓創新,堅持“三服務一加強”,依靠廣大會員有條不紊地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現總結如下:
1.1 組織和參加多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全省造紙科技創新
2013年度由學會組織和參加國內外、大小型、多層次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有3次,學會會員單位直接參與者有225人次。
(1)品牌學術活動。2013年11月23日,學會在南京林業大學成功舉辦了第十二屆學術年會,參會人數達120余人。本屆年會的主題是“節約資源,循環利用,實現江蘇造紙綠色可持續發展”,目的是努力為我省造紙行業提供一個技術交流與科技創新的平臺,促進江蘇造紙工業結構優化,資源高效利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進一步提升江蘇造紙大省強省的地位。本屆學術年會共征論文84篇并印刷成冊,評選產生了優秀論文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和優秀獎9名。學術年會的召開,有利于增進學會與會員單位的相互了解,交流學術觀點,促進江蘇造紙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為實現“綠色造紙”提供動力。
(2)小型高端、前沿學術研討會。2013年11月學會邀請了浙江農林大學金貞福教授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了江蘇省造紙企業代表共同研討了“低等植物木質素結構特性及其在植物進化中的演變”的相關問題。本次研討會為廣大會員單位提供了學習、交流本領域最新研究方向與最新研究成果的機會,有助于開拓他們的學術視野,以國際先進水平為目標,進一步擴大木質素在造紙行業應用。
(3)國際會議。2013年6月12日江蘇省造紙學會委派宋君龍等代表參加了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ISWFPC會議。會議主要議題為生物質能源在制漿造紙領域的高效利用。
1.2 科技成果轉化推廣
(1)建設“協同創新服務示范基地”。為積極響應省科協“提升學會服務科技創新能力”的號召,與江蘇大豐港管委會共建“江蘇大豐港經濟區造紙產業園協同創新基地”。 由江蘇省造紙學會牽頭,聯合江蘇大豐經濟區造紙產業園、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研究所和江南大學,共同建設以推廣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綜合服務平臺,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力量強、人才輩出的優勢,根據學科特點、行業的發展趨勢,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充分發揮“校企聯合”的優勢,形成明顯的園區專業優勢和專業特色,滿足大豐港造紙園區“大冶金、大石化、大造紙”臨港產業發展目標,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水平輕化工程技術人才。合作開發造紙關鍵工業技術,以節能降耗、綠色造紙、實現造紙園區造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互利雙贏,合作共享,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
(2)服務企業新增經濟效益明顯。2013年,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制漿造紙研究開發中心向江蘇金沃機械有限公司轉讓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以獨占實施許可方式轉讓,履行期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轉讓費為775萬元,是建院以來成交額最高的一次專利技術轉讓;廣東、福建、還有江蘇2家,共4個企業應用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制漿造紙研究開發中心清潔生產技術成果后,新增利潤14 974萬元,新增稅收11 369萬元。
2.1 開展科技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為行業科學決策和技術創新服務
受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委托,與江蘇省造紙行業協會合作,學會李長林副理事長等參與起草、相關理事參與論證共同制定了《特種紙和紙板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限額及計算方法》等四項江蘇省地方標準。
參與行業發展規劃。學會顧問、李長林副理事長等參與起草、相關理事參與論證
理事長張輝教授參加了中國造紙學會組織的《制漿造紙科學技術學科發展報告》的編著,并承擔負責“制漿造紙裝備科學技術發展研究專題報告”內容的撰寫。
2.2 創新科普工作
學會會同協會共同組織編寫組,花費1年6個月時間,由79人提供信息資料、58人撰稿歷經十多次的討論、修改、完善,成功編寫了《江蘇省造紙簡史》,并于2014年1月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江蘇省造紙簡史》全面介紹了江蘇省造紙業從古至今的發展歷史,是國內唯一一部比較系統的省一級造紙史書。研究和普及紙史,回顧記載江蘇造紙史跡,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了解紙史,促進譜寫江蘇造紙新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2013年度學會花費時間和經費最大的重點和特色工作。
3.1 推進“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為廣大會員做好服務
加強會員結構調整,進一步抓好會員登記,推進會員規范、有效和嚴格的管理,做好會員發展工作,進一步強化學會活動和發展基礎。2013年吸收新會員數為13名,其中優秀研究生個人會員12名,團體會員單位1個。
學會積極響應省科協為深入貫徹《江蘇省中長期人才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號召,積極開展人才舉薦和表彰。成功推薦南林大輕工學院吳偉兵副教授為“2013年度江蘇省科技社團(學會)優秀青年人才”。
2013年12月向中國造紙學會推薦李忠正教授參加“中國造紙蔡倫終身成就獎”的評選。
3.2 開展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服務科技工作者
2013年5月1日,理事長單位為安徽雪龍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繼續教育服務,開設了高級培訓班,培訓時間為1年。
2013年7月,理事長單位為國際水平的、國內制漿造紙裝備技術最先進企業 ——亞太資源集團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第三屆“圓夢行動”78名制漿造紙專業新生舉辦開學典禮。已為亞太資源集團成功舉辦了兩屆“圓夢行動”活動,完成了125名面向先進制漿造紙生產線服務的專業大學生繼續教育的教學任務和62名BM12液體包裝紙板原紙生產線的業務骨干培訓,第一批大學生即將于2014年7月畢業。
4.1 理事會建設
(1)學會按照《章程》和有關規定認真履行職責,民主辦會、依法辦會,定期召開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議。2013年2月21日,在南京林業大學輕工學院召開五屆六次常務理事(擴大)會。會議主要圍繞2012年工作總結和2013年工作計劃及《江蘇現代造紙史》(征求意見稿)進行討論,同時對如何進一步提升學會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行業企業等作了充分研討。同年8月25日,在輕工學院召開五屆七次常務理事(擴大)會。會議主要圍繞《江蘇省造紙簡史》征求對稿件的修改意見,研究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進行調度協調。
(2)理事會團結和凝聚本學科、本行業、本領域領軍人才、創新型人才。2013年3月12日,理事會組織召開了“輕工業發展戰略研討會”。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張厚民先生,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原輕工部技術裝備司、綜合計劃司司長胡楠教授,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李忠正教授,制漿造紙學科帶頭人張輝教授,其中還有“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中青年培養對象2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等參加會議,對輕工業發展戰略進行研討。
(3)推動實施“黨建強會計劃”,理事會層面建立黨的工作小組。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響應省科協所屬省級學會建立黨的工作小組。學會嚴格按照成立黨工作小組的程序,組成了7人黨工作小組,由理事長擔任黨工作小組組長、副理事長擔任副組長,黨工作小組成員均來自各會員單位。
(4)理事長帶頭積極開展學會工作。親自組織編著《江蘇省造紙簡史》。為貫徹實施好江蘇省科協“提升學會服務科技創新能力計劃”,8月22~24日,理事長一行五人赴學會會員單位進行調研。重點介紹省科協組織實施“提升學會服務科技創新能力計劃”——以科技需求為導向、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商談學會與企業共建“協同創新服務示范基地”、“科技服務站”、向企業選派“首席專家”,開展技術服務與聯合攻關等合作的意向,了解會員單位急需解決的科技難題,為企業出謀劃策。成功組織召開江蘇省造紙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進一步加強學術能力建設,搭建多學科、綜合性、開放式的學術交流平臺,啟迪創新思維,激發創新活力,努力把江蘇省建設成為造紙強省。
4.2 信息化建設
堅持高質量辦好《江蘇造紙》季刊(中文科技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學會網站建設,為廣大會員、會員單位提供技術信息、行業發展信息、學會工作情況,也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臺、進言獻策的窗口,為會員單位做好宣傳、廣告服務。
4.3 會員隊伍建設
建有團體會員、個人會員、專家、科技成果動態數據庫。
編寫并出版《簡史》。江蘇是沿海經濟和社會發達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率先由傳統造紙工業向現代化造紙工業轉型升級的較早省份之一,已成為造紙業大省和強省。江蘇造紙起源于三國時期,是造紙業起源和發展較早的省份,歷史悠久,滄桑變化,起伏發展,但尚無一部較為完整的發展史。
研究紙史,回顧記載江蘇造紙史跡,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了解紙史,促進譜寫江蘇造紙新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更好地借鑒前人經驗教訓,承前啟后;激勵后人發奮圖強,變革創新,由江蘇省造紙學會、江蘇省造紙協會和南京林業大學聯合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在通過大量調研和收集歷史素材和信息的基礎上,編成了本簡史。
(1)編寫《簡史》的背景及過程。2012年2月3日,五屆三次常務理事會上,時任學會顧問黃徳裕在會上再次提出了完善“江蘇省造紙史”的建議,這個“發揮學會歷史責任”的建議得到了學會張輝理事長、江蘇省造紙行業協會會長牛慶民等的肯定和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支持。會議決定由江蘇省造紙學會、江蘇省造紙行業協會和南京林業大學共同編寫“江蘇省現代造紙史(1949~1912)”,并1995年已發表的“江蘇省古代造紙史、近代造紙史”一起系統地整合為“江蘇省造紙簡史”。其中,第一篇為“江蘇省古代造紙史”,第二篇為“江蘇省近代造紙史”,第三篇為“江蘇省現代造紙史”。會議上原則初定了編寫機構和相關人員,2012年3月起進入“江蘇省造紙簡史”編寫工作第二階段。
(2)第二階段編寫工作簡況。2012年3月15日研究確定了以江蘇省造紙學會理事長、南京林業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輝、江蘇省造紙行業協會會長牛慶民等為首的編纂委員會和相應的主編、副主編及編寫組成員。從此,開展了編寫工作。編寫工作堅持篤實、實事求是反映歷史的原則。
《簡史》編寫過程中,主編召集8次相關人員會議,征求對稿件的修改意見,研究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進行調度協調。經歷了反復征求意見和修改,先后進行了14次清稿,直至2013年9月脫稿交付出版社歷時1年6個月。
在歷次的編寫工作會議中,與會人員逐漸取得了一個共識:“這是我省第一部《造紙簡史》,工程浩大,意義深遠,耗時甚久,傾力眾多,得之不易。期望編寫過程經過不斷修改完善,盡量少留遺憾”。為此,編寫組及相關人員,常常絞盡腦汁,廢寢忘食;退休人員帶病查資料,堅持不懈地工作;有時往往為一個數據、一段時間、一條術語、一個單位、一位人物……的表述,寫寫,放放,反復進行文字的斟酌和推敲,通過直接和間接的途徑進行考證而后取舍再采用之,力求準確。
為了保證正式出版后內容的系統性,在第二階段編寫時,對原第一階段編寫的“江蘇省古代造紙史”和“江蘇省近代造紙史”的內容進行了校對并適當作補充和修改。
對于發表于“江蘇造紙”1995年第3期上“江蘇省古代造紙史”中“江蘇省造紙業起始于公元220年”的表述,出現了距離蔡倫發明造紙術后有100多年的時間斷層,尚沒有可見的史實資料,在第二階段編寫中科學客觀地修改表述。至于江蘇省造紙業的起始年份真實的時間有待進一步考證,殷切期待后人有所發現和研究之。
1995年發表的“江蘇省古代造紙史”和“江蘇省近代造紙史”,至今已過去18個年頭,“江蘇省現代造紙史”時間跨度已經歷了64個年頭的滄桑。時過境遷,江蘇造紙企業巨大的變化、人事的更迭、資料的散失,倘若再過若干年進行“江蘇造紙史”的編寫工作將更為困難。此次學會顧問黃徳裕再次提出完善紙史的建議,學會理事長張輝等決定組織實施并創造編寫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籌集出版經費,他們同時在編寫過程投入了大量精力,對《簡史》得于出版起著重要的關鍵作用。
(3)編寫過程所基于的素材和資料的來源。
①有關各管理和服務部門、院校所、科研設計單位、造紙企業等所提供的資料。至成稿為止,獲得4個管理、服務部門,5個院校所設計單位,31家造紙企業(其中內資企業20家,外商投資企業11家)總共40個單位提供的翔實資料。其中,包括了詳細記載了半個世紀以來企業的發展、進步和興衰的三本企業廠史。
②許多老領導、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提供的他們所經歷的珍貴歷史紀實。共有56位特約撰稿人協助搜集資料并撰寫成文字材料。
③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咨詢知情人等方式,搜集或核實史料。其中有95歲高齡的老專家,原輕工部(局)老領導及其家屬;有原上海市造紙公司、原江蘇省造紙印刷包裝工業總公司、原南京市造紙印刷包裝工業公司的老領導;有八旬高齡的企業、院校老領導、老教授;有中國造紙學會的現任領導等共有79人提供了相關信息和資料。從而,補充完善和考證了編寫內容。
④查閱了15部《中國造紙年鑒》、《江蘇省志·輕工志》、《中國造紙工業六十年》等權威資料?!敖K省造紙現代史”中數據,除有標注外,均摘錄于原“江蘇省造紙印刷包裝工業公司” 和“江蘇省造紙協會”的有關統計報告數據。
⑤上網查閱,摘錄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和政府部門的文件、專業技術標準以及企業與個人簡介等。
雖然盡了多方面努力和較廣泛地搜集資料,但仍有若干企業(如淮陰東風造紙廠、常熟造紙廠等)簡介沒能征集到,至少還有已知的6部造紙企業簡史沒有收集到,留下了欠缺和遺憾。
《江蘇省造紙簡史》是對江蘇省造紙業發展過程較完整的歷史記載。謹以此對先人其愿作為告慰,并期盼后人能永續譜寫之。在此,也對曾為編寫江蘇省古代造紙史、近代造紙史起重要作用的編委全體成員敬意。
在編寫過程中,承蒙省內各制漿造紙及其相關企業、大專院校、科研和設計院所的大力支持,提供了珍貴的史實;得到了原有造紙企業和管理、服務機構的老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等提供的翔實資料;并對南京林業大學領導的關心及眾多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
2013年,學會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績,被省科協授予“先進省級學會”。但學會工作仍有提高的空間,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新的一年,繼續團結和依靠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參與實施省科協提升學會服務科技創能力計劃為契機,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凝聚培養激勵人才,更充分發揮團體會員單位和會員個人的積極性,提高辦會水平和學會的競爭力,為提升學會服務能力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