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茹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一門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單位時間內教學效果的好壞。如果在教學中科學地去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就能優化課堂結構,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
政治課堂提問有效性目的性“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教師和學生)的教育價值需求。而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被賦予了新的理念,即要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充滿個性和富有效率的學習。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一門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單位時間內教學效果的好壞。如果在教學中科學地去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就能優化課堂結構,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展示教師的教學魅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的行為,使其更為有效的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為有效教學而服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
一、增強提問的目的性
通過提問,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及早地進入最佳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任何一個階段都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必須注意學生的反應是否自然發生,如果是自然發生則被稱為是注意的,教學本身就是有興趣的。如果教師不想辦法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而是急于傳授知識,那么就不能達到教學目的。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必須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所提的問題要有典型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如果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過于隨意,偏離課堂教學的中心,針對性不強,課堂教學目的不明確,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增強提問的實效性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曾經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他認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前面”,不僅能根據學生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進行教學,而且要預見學生今后的心理發展,并合理地影響這種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既不能讓學生伸手就摘到“果子”,也不能讓學生跳起來還摘不到“果子”;在現實中,有些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不僅在教學的難點、重點處要討論,而且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也提出來讓學生討論,一節課甚至進行多次合作學習。討論過程中學生各說各的,沒有傾聽的習慣與交流的技能,有的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急于討論交流,有的學生則不善于獨立思考,還有的是不善于相互配合。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許多內容選擇得不夠恰當,討論時間的分配也不夠合理,多數問題討論得不深不透,只是一種形式,不是有效的合作。所以,對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的、原理性的知識,更多地需要學生獨立去分析、思考、領悟,對那些會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學生思考會出現困難而且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才真正有效。
三、提問的主體應是學生
曾經有位教育家說過:“聰明的教育者,時常不是道理講滿,而是給教育對象提出思維空間,誘發教育對象以自己的靈氣去補白。”實踐告訴我們,把課講得天衣無縫并不一定好,因為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所以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心理、能力、興趣等等的差異和反映,轉變課堂教學以我為中心的觀念,打破無感情、大道理、大教條、沉悶的教學氣氛,而應使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彈性,留出一些時間,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分析和討論,老師積極引導、總結、完善和補充,真正發揮教師“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一位外國的教育學者說:“我發現,中國的學生非常聰明,老師講的課,一聽就明白,從來就沒有問題。”豈知,“沒有問題”意味著潛在著更大的問題,說的就是中國普遍存在著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問題。因此,我們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四、提問后要有耐心及時做出評價
教師提問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提出別的問題、或叫其他的同學來回答,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應。而這樣的提問也是無效的。教師提問后應該等候一段時間,學生將會給出更加詳細的答案,學生會自愿給出更好的答案,拒絕或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同時,教師還必須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熱情鼓勵。在提問時適當運用“說說看”“勇敢地談談自己的看法”“說錯了沒關系”的鼓勵性詞語,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一些心理障礙,諸如害羞、畏難等。對于后進生還可用一些淺顯的問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自信會極大的增強,自主參與課堂的意識也將會增強。同樣,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應該及時評價。如果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云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將沒有激情,得不到鼓勵,逐漸失去參與的積極性。
總之,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要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只要不斷實踐,不斷摸索,就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效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益,讓課堂風生水起!
參考文獻:
\[1\]彭學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
\[2\]黃瑞金.新課程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2011,(07).